因为低年级家长都想听高年级家长作为过来人分享经验和教训,但对高年级家长来说,跟低年级家长不能叫交流,是单向输出。非常感谢这三位家长不求名利地给我们分享经验教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更感谢热心和超强组织能力的涛老师:第一个打通北京国际学校校与校之间的壁垒,建立了国际学校跨校交流的线上社群和线下交流分享会,现在又再次打通同一个学校不同年级间交流的隔板,让不同年级家长之间可以有这样一个内部交流的机会。
三位家长,一位是孩子六年级从公立体系转入世青之后就读美高,在美国完成申请进入JHU(约翰霍普金斯);一位是九年级从公立转入世青孩子申请的是英国方向,一位是从小就在国际校体系就读孩子申请的是美国方向,三个家长都颇具代表性,可见竹妈在活动策划和组织方面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因为都是世青家长,分享会最后还有一些很是拷问灵魂的问题,譬如:外面的人都说世青学术强,这成了学校最重要的口碑,作为过来人怎么看待这个“口碑”?这个口碑名副其实吗?如果名副其实,强在什么地方?......
还有这样的问题:“孩子是学霸路自然就宽,但对于普娃,平时分数5分以下的,有啥路径可走?”
这些官方分享会上你永远听不到,但又是你内心最暗戳戳关心的话题,在民间交流分享中可以听到最真实的回答。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趁着自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家之后我赶紧码字,把几位家长分享的精华部分和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第一位分享者J妈妈:家长可以假装放手,不能真放手几周前听过J同学本人的线上分享,印象里J同学是很典型的天然学霸一枚,学习积极主动,妈妈是令人羡慕的甩手掌柜。今天有机会现场听听这位“甩手掌柜”的分享,我很好奇她是真甩还是假甩?真甩的话,又是怎样一个甩法?
J同学是6年级从公立学校转入世青的,本身就是一名学习能力强的女孩。当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英语,J同学第一年突破开口说英语,第二年进入英语的LA班,第三年八年级TOEFL首次裸考就考出了114分的好成绩,八年级由于家庭原因临时申请去了美高。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J同学在世青时充分利用老师和同学之间交流,英语突飞猛进,尤其同学之间氛围很好,能够互相帮助。记得最初当时她的班级要求学生在教室内必须说英文,说中文就会有小惩罚,这条规则执行非常到位,所以孩子不得不张口说英文,课间同学之间英文交流,自然就实现了老生帮助新生提升语言能力的效果。自说自话很遗憾……很遗憾,这个传统没有保留下来,从我家娃进入世青以来,这条校规我只是在学生守则的印刷字体中似曾相识地感受过它的存在,并没有很好的落实。九年级后,J同学去了美高,在世青,她完成了对英语的突破和IB体系的适应,到美高之后课程基本都能无缝衔接,只有数学需要额外补充一些知识点。J同学妈妈分享的要点1、感恩世青,孩子在这里飞速成长,突破英语,熟悉IB体系,实现在美高的无缝衔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促进孩子成长。2、对于美国大学的申请,GPA成绩的重要性远大于标化考试成绩和竞赛,竞赛只有获得顶尖成绩对申请才有帮助。3、作为家长,不能真的完全放手,可以假装放手。家长心里必须要有清晰的规划时间线,按规划走,适时提醒孩子。4、关于俱乐部选择,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课外活动,充分探索。但是到了9年级,最晚10年级,就要“实际”一些了,要做长期规划,参加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或者做公益,更要为申请时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做准备。建议学术和文体都要有,不仅要坚持更要试图做深入,凸显自己的学术能力和领导力以及影响力。J妈妈这段话绝对是给我狠狠敲了一记警钟。我一直觉得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学校的事情他自己负责。但人家J同学那么独立自主的学霸家长尚且只是假装甩手掌柜,其实心里明镜似的。我咋就那么有底气地能对孩子迷之自信呢?更深层的原因是国际学校对于我自己也是个挑战,语言障碍、体系认知...... 我不过是以“孩子的事孩子自己负责”去掩盖自己内心的怯而已。对于国际学校这条我们未曾走过的路,虽然不像公立校路径那么清晰而踏实,或许也应该陪孩子一起走,一起研究它的各种可能性与风景吧。毕竟,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是十八岁前的这些年。
第二位分享者 S妈妈:IB学习,跑得快不如写得好~S妈妈家孩子九年级从公立校转入世青。S妈妈一张苹果脸,眉眼弯弯,黑框眼镜,任何时候都能让你感觉满张脸笑意盈盈,说话语速快而爽朗。她没有过多地讲述自家孩子,简单地提到孩子的配合度比较好,理科强于文科,她分享的几点:1、 理好文弱的娃选IB体系,会比较吃亏。因为IB特别强调写,连体育和数学都是,你的体育分数不在于跑得多快,而在于要按照要求写出文章分析怎样才能跑得快。A- level虽然一直有英式高考的名头,但它确实有利于偏科的孩子扬长避短,也想过给孩子转A- level体系的学校,但是11年级想转已经太晚了。所以家长要尽早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体系,这很重要。2、 世青DP阶段目前中文只有中文文学没有中文语言与文学,两者难度差别很大。即使有的同学校外请IB语文老师补,但由于校外老师跟校内老师评分标准有所差异,对于提升校内成绩的作用很有限。如果在选学校时,就留意到学校是否有两种难度级别的中文课选择,这个坑就可以避过去。3、 如果申请英国的学校,要留意到英国的学校特别挑IB选课,譬如爱丁堡大学理科专业在我们这个申请季就只认可数学AA,数学选了AI就不能申请。所以如果有钟意的目标学校,可以先把想申的学校查一遍,看一下申请要求再决定DP选课。可以先选4个HL,然后根据自己分数情况把一个降成SL。IB是用预估分申请英国大学的,预估分基本上就是11年级两个term的平均成绩。
S妈妈觉得现在公立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问题,而是培养了太多的follower,不是独立的thinker。而她之所以无悔选择IB,其实很大的动机是希望孩子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第三位分享者T妈妈:要始终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相比前两位妈妈,T在国际学校时间更长,差不多算是纯国际校体系一路上来的孩子,具备很多国际体系娃典型特征:很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时也有点小叛逆。
所以一听到T妈简单介绍完孩子的背景,我就更留心了,因为更对标自家娃啊。
关于具体的选课申校方面她跟S妈妈观点差不多,同时T妈妈在分享的过程中强调最多的就是:孩子本身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一样。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通常只会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主动要求什么,将来想学什么,以后想成为什么,做什么,他的profile是什么样子...... 以这些为主线去定方向去选课
她认为世青更适合艺术类和文科强的孩子。(我心里嘀咕:貌似北京的IB学校都如此?)如果理科强的孩子,需要留意理科老师是否匹配孩子,关注学校能给到什么资源,同时以开放的心态看看其它学校。在DP阶段要重点挑选那些在理科资源能给到充分支持的学校。
IB体系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老师的业务能力,更要求老师的素质。有些科目,孩子其实不差,只是他优势的地方是没有被看到。她分享了一个语文科目的例子,某次孩子提交的一篇诗歌赏析,老师说这篇诗歌没有正能量的东西,其实是孩子发现了一些跟老师不同的赏析点,孩子的作业因此没有得到理想分数。后来T妈通过与学校多方沟通,让老师看到了孩子文章的价值,调整了分数。
她还认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长项和短板,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收集信息:可选择的学校、能够补课的老师、可以信任的机构等,做些准备,有备无患。(可添加涛老师,文末可添加)
一路国际体系的孩子,托福、SAT孩子应该问题不大,不过她也建议考前请专业机构的老师上几次辅导课,学习应试技巧;比如听说读写至少各上一次一对一,考试效果就特别好。涛老师有话说关于怎样备考、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才能考上北京世青等一梯队的问题,专业的事情还是建议交给专业的老师来做。想要了解更多北京世青等2024-25学年入学考试、备考层面,私杏涛老师taoge36524即可免費索取课程安排及费用报价, 免費预约北京世青全真模考及备考规划。10年以上国际学校备考经验,旗下拥有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多个校区,多年来,我们已帮助几百余名学生进行择校备考和能力提升,轻松考入北京世青、乐成、ISB等国际学校,第一志愿录取率高达86%以上,无论是录取率还是录取人数均排名北京第一。
T妈说,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也是门艺术,她个人建议要永远认可学校的初衷,但可以要求学校改变行为或具体做法。比如可以要求学校进一步完善DP课程,公开老师资历、背景等。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1e3d230f0003af34dbadc68052ac619/a1078e2f070828382800ee2dfe99a9014c08f176.jpg?tbpicau=2025-03-01-05_04d1e1e4048b2c8d7c83f5683bacd863)
更感谢热心和超强组织能力的涛老师:第一个打通北京国际学校校与校之间的壁垒,建立了国际学校跨校交流的线上社群和线下交流分享会,现在又再次打通同一个学校不同年级间交流的隔板,让不同年级家长之间可以有这样一个内部交流的机会。
三位家长,一位是孩子六年级从公立体系转入世青之后就读美高,在美国完成申请进入JHU(约翰霍普金斯);一位是九年级从公立转入世青孩子申请的是英国方向,一位是从小就在国际校体系就读孩子申请的是美国方向,三个家长都颇具代表性,可见竹妈在活动策划和组织方面也是花了很多心思的。
因为都是世青家长,分享会最后还有一些很是拷问灵魂的问题,譬如:外面的人都说世青学术强,这成了学校最重要的口碑,作为过来人怎么看待这个“口碑”?这个口碑名副其实吗?如果名副其实,强在什么地方?......
还有这样的问题:“孩子是学霸路自然就宽,但对于普娃,平时分数5分以下的,有啥路径可走?”
这些官方分享会上你永远听不到,但又是你内心最暗戳戳关心的话题,在民间交流分享中可以听到最真实的回答。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d09b1097cf33a879e6d0012f65c1018/1857170828381f30d114bf90ef014c086e06f076.jpg?tbpicau=2025-03-01-05_cbe241e24959b548aeefcb4225b60ff9)
趁着自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家之后我赶紧码字,把几位家长分享的精华部分和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第一位分享者J妈妈:家长可以假装放手,不能真放手几周前听过J同学本人的线上分享,印象里J同学是很典型的天然学霸一枚,学习积极主动,妈妈是令人羡慕的甩手掌柜。今天有机会现场听听这位“甩手掌柜”的分享,我很好奇她是真甩还是假甩?真甩的话,又是怎样一个甩法?
J同学是6年级从公立学校转入世青的,本身就是一名学习能力强的女孩。当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英语,J同学第一年突破开口说英语,第二年进入英语的LA班,第三年八年级TOEFL首次裸考就考出了114分的好成绩,八年级由于家庭原因临时申请去了美高。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f303dfa7c87e9504217f3642038531b/817038381f30e92481a9ae080a086e061d95f776.jpg?tbpicau=2025-03-01-05_26cd903f87bd5908430f231355b756ba)
J同学在世青时充分利用老师和同学之间交流,英语突飞猛进,尤其同学之间氛围很好,能够互相帮助。记得最初当时她的班级要求学生在教室内必须说英文,说中文就会有小惩罚,这条规则执行非常到位,所以孩子不得不张口说英文,课间同学之间英文交流,自然就实现了老生帮助新生提升语言能力的效果。自说自话很遗憾……很遗憾,这个传统没有保留下来,从我家娃进入世青以来,这条校规我只是在学生守则的印刷字体中似曾相识地感受过它的存在,并没有很好的落实。九年级后,J同学去了美高,在世青,她完成了对英语的突破和IB体系的适应,到美高之后课程基本都能无缝衔接,只有数学需要额外补充一些知识点。J同学妈妈分享的要点1、感恩世青,孩子在这里飞速成长,突破英语,熟悉IB体系,实现在美高的无缝衔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发挥到极致,促进孩子成长。2、对于美国大学的申请,GPA成绩的重要性远大于标化考试成绩和竞赛,竞赛只有获得顶尖成绩对申请才有帮助。3、作为家长,不能真的完全放手,可以假装放手。家长心里必须要有清晰的规划时间线,按规划走,适时提醒孩子。4、关于俱乐部选择,低年级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课外活动,充分探索。但是到了9年级,最晚10年级,就要“实际”一些了,要做长期规划,参加活动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或者做公益,更要为申请时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做准备。建议学术和文体都要有,不仅要坚持更要试图做深入,凸显自己的学术能力和领导力以及影响力。J妈妈这段话绝对是给我狠狠敲了一记警钟。我一直觉得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学校的事情他自己负责。但人家J同学那么独立自主的学霸家长尚且只是假装甩手掌柜,其实心里明镜似的。我咋就那么有底气地能对孩子迷之自信呢?更深层的原因是国际学校对于我自己也是个挑战,语言障碍、体系认知...... 我不过是以“孩子的事孩子自己负责”去掩盖自己内心的怯而已。对于国际学校这条我们未曾走过的路,虽然不像公立校路径那么清晰而踏实,或许也应该陪孩子一起走,一起研究它的各种可能性与风景吧。毕竟,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就是十八岁前的这些年。
第二位分享者 S妈妈:IB学习,跑得快不如写得好~S妈妈家孩子九年级从公立校转入世青。S妈妈一张苹果脸,眉眼弯弯,黑框眼镜,任何时候都能让你感觉满张脸笑意盈盈,说话语速快而爽朗。她没有过多地讲述自家孩子,简单地提到孩子的配合度比较好,理科强于文科,她分享的几点:1、 理好文弱的娃选IB体系,会比较吃亏。因为IB特别强调写,连体育和数学都是,你的体育分数不在于跑得多快,而在于要按照要求写出文章分析怎样才能跑得快。A- level虽然一直有英式高考的名头,但它确实有利于偏科的孩子扬长避短,也想过给孩子转A- level体系的学校,但是11年级想转已经太晚了。所以家长要尽早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体系,这很重要。2、 世青DP阶段目前中文只有中文文学没有中文语言与文学,两者难度差别很大。即使有的同学校外请IB语文老师补,但由于校外老师跟校内老师评分标准有所差异,对于提升校内成绩的作用很有限。如果在选学校时,就留意到学校是否有两种难度级别的中文课选择,这个坑就可以避过去。3、 如果申请英国的学校,要留意到英国的学校特别挑IB选课,譬如爱丁堡大学理科专业在我们这个申请季就只认可数学AA,数学选了AI就不能申请。所以如果有钟意的目标学校,可以先把想申的学校查一遍,看一下申请要求再决定DP选课。可以先选4个HL,然后根据自己分数情况把一个降成SL。IB是用预估分申请英国大学的,预估分基本上就是11年级两个term的平均成绩。
S妈妈觉得现在公立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知识问题,而是培养了太多的follower,不是独立的thinker。而她之所以无悔选择IB,其实很大的动机是希望孩子不要人云亦云,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第三位分享者T妈妈:要始终坚定地站在孩子这边相比前两位妈妈,T在国际学校时间更长,差不多算是纯国际校体系一路上来的孩子,具备很多国际体系娃典型特征:很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同时也有点小叛逆。
所以一听到T妈简单介绍完孩子的背景,我就更留心了,因为更对标自家娃啊。
关于具体的选课申校方面她跟S妈妈观点差不多,同时T妈妈在分享的过程中强调最多的就是:孩子本身的不同决定了选择的不一样。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通常只会在他感兴趣的事情上,主动要求什么,将来想学什么,以后想成为什么,做什么,他的profile是什么样子...... 以这些为主线去定方向去选课
她认为世青更适合艺术类和文科强的孩子。(我心里嘀咕:貌似北京的IB学校都如此?)如果理科强的孩子,需要留意理科老师是否匹配孩子,关注学校能给到什么资源,同时以开放的心态看看其它学校。在DP阶段要重点挑选那些在理科资源能给到充分支持的学校。
IB体系对老师的要求很高,不仅要求老师的业务能力,更要求老师的素质。有些科目,孩子其实不差,只是他优势的地方是没有被看到。她分享了一个语文科目的例子,某次孩子提交的一篇诗歌赏析,老师说这篇诗歌没有正能量的东西,其实是孩子发现了一些跟老师不同的赏析点,孩子的作业因此没有得到理想分数。后来T妈通过与学校多方沟通,让老师看到了孩子文章的价值,调整了分数。
她还认为:家长要了解孩子的长项和短板,同时以开放的心态收集信息:可选择的学校、能够补课的老师、可以信任的机构等,做些准备,有备无患。(可添加涛老师,文末可添加)
一路国际体系的孩子,托福、SAT孩子应该问题不大,不过她也建议考前请专业机构的老师上几次辅导课,学习应试技巧;比如听说读写至少各上一次一对一,考试效果就特别好。涛老师有话说关于怎样备考、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才能考上北京世青等一梯队的问题,专业的事情还是建议交给专业的老师来做。想要了解更多北京世青等2024-25学年入学考试、备考层面,私杏涛老师taoge36524即可免費索取课程安排及费用报价, 免費预约北京世青全真模考及备考规划。10年以上国际学校备考经验,旗下拥有北京上海南京苏州等多个校区,多年来,我们已帮助几百余名学生进行择校备考和能力提升,轻松考入北京世青、乐成、ISB等国际学校,第一志愿录取率高达86%以上,无论是录取率还是录取人数均排名北京第一。
T妈说,家长与学校的交流也是门艺术,她个人建议要永远认可学校的初衷,但可以要求学校改变行为或具体做法。比如可以要求学校进一步完善DP课程,公开老师资历、背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