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复原成功
作者:小北
九旬老人经过十年的持续科研,终于成功复原了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6月7日至9日,九旬老科学家、中科院离休研究员胡宁生在南京市江宁区举办了一场大型张衡地动演示仪演示会,向各界演示其重大研究成果,即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成功复原。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46e79d0b4d3572c66e29cd4ba126352/5f3a871b9d16fdfa41eee8d7f28f8c5495ee7b5b.jpg?tbpicau=2025-02-19-05_7212daac2235064e19c995339429bbdd)
连日间,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专业人士与天文地理爱好者前往参观。其间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亦于6月8日莅会参观,聆听了胡宁生对于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的讲解。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ac1ba82c1d6277fe912323018391f63/f93c7001213fb80ea62c4fee70d12f2eb8389464.jpg?tbpicau=2025-02-19-05_a894b6ddaa45119708c76bcd58b9043b)
胡宁生向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讲解张衡地动仪原理
胡宁生,原籍浙江嵊县(今嵊州市),现定居南京,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天文仪器专家,主持研制了多款天文望远镜,为了纪念他在中国天体测量仪器和技术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于2022年5月将一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胡宁生星”。而研究张衡地动仪,既是胡宁生专业知识领域内的事,又是他离休后的业余爱好。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62d6d000d36acaf59e096f44cd88d03/4e281b66d016092496da8c22920735fae7cd3465.jpg?tbpicau=2025-02-19-05_14f2e1caa14f536fa0bc26a3416cbe04)
时光倒退到十年前,张衡地动仪的真实性受到了部分外国科学家的质疑,进而引发了国内科学界对张衡地动仪的争议与讨论,结果却是连国人自己都怀疑正史记载的张衡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过。人们质疑的目光,起初聚集在现代人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只能用于观赏,而不能验震。因为复原不出可以验震的立柱式地动仪,人们进而怀疑张衡地动仪的原理有误。又有科学家设计出以“悬垂摆原理 " 复原地动仪,并做到了验震,但这与《后汉书·张衡传》的记载又不符,《后汉书》明明说的是“都柱(立柱)”。在国内外一大片质疑声中,联合国世界产权组织的展厅中撤下了张衡地动仪模型,而中国教育部干脆将专门介绍张衡地动仪这一课从中学历史课本中给删除了,并把有关张衡的介绍也一并删除。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63611d824d9f2d3201124e799ed8a53/8e13eeefce1b9d161038b458b5deb48f8d546466.jpg?tbpicau=2025-02-19-05_2de013794f77840eb6f5bc55d9eab1b8)
当一些科学家质疑张衡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继而抹杀其历史地位时,胡宁生从心底觉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岂能如此轻易被否定,便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来为张衡平反。胡宁生说:“一千八百年前,张衡造地动仪,成功得到验震,这是正史所记载,而从原理上也能说得通,你们造不出来,我能把它造出来!”这不是一时负气之语,此后他即一头扎进了地动仪的研究中,不久即出版了《张衡地动仪的奥秘》一书,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张衡地动仪的可行性。同时,胡宁生也开始亲手制作模型,研制出了他的第一台直立杆式地动仪。胡宁生认为地动仪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精密仪器,他说:“后世之人要复原地动仪,不仅要有考古、地震学方面的知识,也要精通精密仪器的制作。”胡宁生以五十年的精密仪器研制经验成功破解了张衡地动仪的奥秘,理论与实践完美吻合,但材料选择与精密度测试方面仍在不断改进,不知不觉十年间,他已研制出第五代张衡地动仪,前后自负经费达上百万元。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3ae4ef2f4fb43161a1f7a7210a54642/cc7d17df8db1cb13b797122a9b54564e93584b67.jpg?tbpicau=2025-02-19-05_88743148adc564bb06736eba8b1fa792)
在演示会现场,胡宁生向所有的参观者演示了地动仪的各种功能。无论周边发生跺脚等怎样剧烈的运动,柱子都始终保持不倒。但只要在有轻微的地动时,那灵敏立柱就会倾倒,而且做到了哪个方位震动,柱子即朝哪个方向倒下,这就有力地批驳了外国科学家所谓的立柱在受到震动时只能毫无规律地乱倒的质疑。胡宁生说:“因为迄今没有挖掘到张衡地动仪的实物,谁也没见过真正的张衡地动仪,也就不能说我复原了张衡地动仪,但质疑者说立柱验震不可能实现,而我现在研制出的地动仪模型就可以实现,这说明立柱验震完全可行,说明张衡地动仪的理论完全可行,我所做的是将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得到了复原。”而如今已90岁高龄的胡宁生最大的心愿乃是科技馆里能摆出他所复原的切实可验震的地动仪模型,让更多的人知道张衡地动仪并非如一些人所质疑的不存在,而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他希望年轻一代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感知中国科技史的魅力,着眼于未来的科技发展。据悉,为了解答众人的疑惑,他还会写一部答疑地动仪若干问的书。
作者:小北
九旬老人经过十年的持续科研,终于成功复原了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6月7日至9日,九旬老科学家、中科院离休研究员胡宁生在南京市江宁区举办了一场大型张衡地动演示仪演示会,向各界演示其重大研究成果,即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成功复原。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46e79d0b4d3572c66e29cd4ba126352/5f3a871b9d16fdfa41eee8d7f28f8c5495ee7b5b.jpg?tbpicau=2025-02-19-05_7212daac2235064e19c995339429bbdd)
连日间,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专业人士与天文地理爱好者前往参观。其间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亦于6月8日莅会参观,聆听了胡宁生对于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的讲解。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5ac1ba82c1d6277fe912323018391f63/f93c7001213fb80ea62c4fee70d12f2eb8389464.jpg?tbpicau=2025-02-19-05_a894b6ddaa45119708c76bcd58b9043b)
胡宁生向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讲解张衡地动仪原理
胡宁生,原籍浙江嵊县(今嵊州市),现定居南京,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天文仪器专家,主持研制了多款天文望远镜,为了纪念他在中国天体测量仪器和技术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曾于2022年5月将一颗小行星永久命名为“胡宁生星”。而研究张衡地动仪,既是胡宁生专业知识领域内的事,又是他离休后的业余爱好。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62d6d000d36acaf59e096f44cd88d03/4e281b66d016092496da8c22920735fae7cd3465.jpg?tbpicau=2025-02-19-05_14f2e1caa14f536fa0bc26a3416cbe04)
时光倒退到十年前,张衡地动仪的真实性受到了部分外国科学家的质疑,进而引发了国内科学界对张衡地动仪的争议与讨论,结果却是连国人自己都怀疑正史记载的张衡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过。人们质疑的目光,起初聚集在现代人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只能用于观赏,而不能验震。因为复原不出可以验震的立柱式地动仪,人们进而怀疑张衡地动仪的原理有误。又有科学家设计出以“悬垂摆原理 " 复原地动仪,并做到了验震,但这与《后汉书·张衡传》的记载又不符,《后汉书》明明说的是“都柱(立柱)”。在国内外一大片质疑声中,联合国世界产权组织的展厅中撤下了张衡地动仪模型,而中国教育部干脆将专门介绍张衡地动仪这一课从中学历史课本中给删除了,并把有关张衡的介绍也一并删除。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63611d824d9f2d3201124e799ed8a53/8e13eeefce1b9d161038b458b5deb48f8d546466.jpg?tbpicau=2025-02-19-05_2de013794f77840eb6f5bc55d9eab1b8)
当一些科学家质疑张衡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继而抹杀其历史地位时,胡宁生从心底觉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岂能如此轻易被否定,便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来为张衡平反。胡宁生说:“一千八百年前,张衡造地动仪,成功得到验震,这是正史所记载,而从原理上也能说得通,你们造不出来,我能把它造出来!”这不是一时负气之语,此后他即一头扎进了地动仪的研究中,不久即出版了《张衡地动仪的奥秘》一书,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张衡地动仪的可行性。同时,胡宁生也开始亲手制作模型,研制出了他的第一台直立杆式地动仪。胡宁生认为地动仪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精密仪器,他说:“后世之人要复原地动仪,不仅要有考古、地震学方面的知识,也要精通精密仪器的制作。”胡宁生以五十年的精密仪器研制经验成功破解了张衡地动仪的奥秘,理论与实践完美吻合,但材料选择与精密度测试方面仍在不断改进,不知不觉十年间,他已研制出第五代张衡地动仪,前后自负经费达上百万元。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3ae4ef2f4fb43161a1f7a7210a54642/cc7d17df8db1cb13b797122a9b54564e93584b67.jpg?tbpicau=2025-02-19-05_88743148adc564bb06736eba8b1fa792)
在演示会现场,胡宁生向所有的参观者演示了地动仪的各种功能。无论周边发生跺脚等怎样剧烈的运动,柱子都始终保持不倒。但只要在有轻微的地动时,那灵敏立柱就会倾倒,而且做到了哪个方位震动,柱子即朝哪个方向倒下,这就有力地批驳了外国科学家所谓的立柱在受到震动时只能毫无规律地乱倒的质疑。胡宁生说:“因为迄今没有挖掘到张衡地动仪的实物,谁也没见过真正的张衡地动仪,也就不能说我复原了张衡地动仪,但质疑者说立柱验震不可能实现,而我现在研制出的地动仪模型就可以实现,这说明立柱验震完全可行,说明张衡地动仪的理论完全可行,我所做的是将张衡地动仪立柱验震原理得到了复原。”而如今已90岁高龄的胡宁生最大的心愿乃是科技馆里能摆出他所复原的切实可验震的地动仪模型,让更多的人知道张衡地动仪并非如一些人所质疑的不存在,而是我国古代一项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他希望年轻一代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感知中国科技史的魅力,着眼于未来的科技发展。据悉,为了解答众人的疑惑,他还会写一部答疑地动仪若干问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