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兰的噩梦
作者:徐訏
作者简介:
徐訏 (1908—1980.10.5)
浙江慈溪人。1933年北大哲学系毕业,转该校心理学系读研究生。北大读书时发表短篇小说《烟圈》。1934年在上海任《人间世》月刊编辑。193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郭庆记》。193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修哲学,获博士学位。
抗战爆发后回国,居上海。先后任《天地人》、《作风》等刊物主编。193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鬼恋》,是作者的成名作。1942年赴重庆执教于中央大学。1944年出版长篇小说《风萧萧》。1948年出版《进香集》等5部诗集,总称《四十诗综》,收1932年以来的诗作。
1950年赴香港,以写作为生,曾与曹聚仁等创办创垦出版社,合办《热风》半月刊。1960年出版描写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百态的长篇《江湖行》。1966年起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浸会学院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一
学森终于要来了。自从一个月前他告诉我要来台湾,我天天在期待。
那天天气很好,太阳一直光照着大地;从下午四点钟的时候起我就一直注意飞机的声音,我猜想他们什么时候降落,什么时候下机,欢迎的人怎么在欢迎他们。
本来我也想到机场去接他,但因为他们是厂商回国观光团。一个团体,欢迎他们的人很多,所以约定于他们安顿后,晚上到宁园来。
素慈带她的孩子但娜与正维也于六点钟来了,我们知道他们团体刚刚到,一定先有应酬,所以并没有约他们吃饭。我们吃了饭,就开始等待,我们也开始谈到学森,谈他小时候的情形,猜他现在的表情,我们手头也有他最近的照片,但我们觉得本人一定是比照片要真实。
素慈有二十年,我也已经十二年没有见他了。
天气暗下来,我们开亮了宁园所有的电灯。素慈特别注意门灯,她听到汽车声,一次两次跑到园中去张望。
等着,等着,一直到十点钟的时候,外面的车子真的驶进宁园了,素慈、但娜、正维与我都迎了出去。
学森,学森终于来了,他先是愣了一下,后来跑过来。他叫爸爸,我马上告诉他素慈就是信上常提到的他的姑姑。我还为他介绍了但娜与正维。
于是我看到他后面的那个女孩子,这是他最后一封信上提到的,他为我介绍:
“这是陈帼音。”是一个很朴素秀逸的女性。
我与帼音拉拉手,素慈于是拉着帼音,我挽着学森进来。
在客厅里坐定了后,我开始注意到学森,学森竟还是同他高中时代差不多,只是头发养长了;他长得很壮,穿一件灰色的西装,打一条紫红色的领带,脸上还是他以前的那种愉快的稚气。
我自然也注意到帼音。
她穿一件素色的嫩黄的短袖旗袍,镶着棕色的缎边。脸上没有抹什么脂粉,但戴一对圆锥型的黄金的耳坠。她的头发很自然的梳在后面,没有什么时髦的发型。最令我注意的,是她的白暂的挺秀的颈颐两臂,柔和丰润而清朗,好像是雕刻家塑造出来的一样。她两手放在一起,手腕上是一只黄色的手表。
我自然有许多话要对学棚,但因为帼音在一起,一时却不知从何谈起;我们谈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话,如他们什么时候在香港起飞,这里团体的计划怎么样?预备参观些什么地方?今天机场有些什么人来接......之类的。
帼音不免有点害羞,谈话声音很低。她是一个端庄凝重的女孩子,这可说是太出我意外的。我总觉得学森的对象应该是活泼玲珑像但娜一样才对。
学森手里带着一包东西,这时候他打了开来。一件黑色的衣料是送给素慈的,一只阿米茄的表是送给我的,另外两只表是为但娜姊弟带的,两支自来水笔也是送给但娜同正维的。还有一个烟斗则是送给素慈的先生林成凤的。素慈但娜正维都接受了盛物。
我开始与帼音谈谈她的情况,我问她有什么亲威在台湾她告诉我她有个堂叔叔在这里。
“他在哪里做事?”
“他在师大音乐系教书。”
“是谁呀?”
“陈大纲。”
“啊,我认识他。我碰见他几次,在宴会上,只是不很熟。”
“我们也很久不见面了。”她说着,看我一眼,笑了笑。
作者:徐訏
作者简介:
徐訏 (1908—1980.10.5)
浙江慈溪人。1933年北大哲学系毕业,转该校心理学系读研究生。北大读书时发表短篇小说《烟圈》。1934年在上海任《人间世》月刊编辑。193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郭庆记》。1936年赴法国巴黎大学修哲学,获博士学位。
抗战爆发后回国,居上海。先后任《天地人》、《作风》等刊物主编。1937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鬼恋》,是作者的成名作。1942年赴重庆执教于中央大学。1944年出版长篇小说《风萧萧》。1948年出版《进香集》等5部诗集,总称《四十诗综》,收1932年以来的诗作。
1950年赴香港,以写作为生,曾与曹聚仁等创办创垦出版社,合办《热风》半月刊。1960年出版描写抗战时期中国社会百态的长篇《江湖行》。1966年起先后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香港浸会学院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
一
学森终于要来了。自从一个月前他告诉我要来台湾,我天天在期待。
那天天气很好,太阳一直光照着大地;从下午四点钟的时候起我就一直注意飞机的声音,我猜想他们什么时候降落,什么时候下机,欢迎的人怎么在欢迎他们。
本来我也想到机场去接他,但因为他们是厂商回国观光团。一个团体,欢迎他们的人很多,所以约定于他们安顿后,晚上到宁园来。
素慈带她的孩子但娜与正维也于六点钟来了,我们知道他们团体刚刚到,一定先有应酬,所以并没有约他们吃饭。我们吃了饭,就开始等待,我们也开始谈到学森,谈他小时候的情形,猜他现在的表情,我们手头也有他最近的照片,但我们觉得本人一定是比照片要真实。
素慈有二十年,我也已经十二年没有见他了。
天气暗下来,我们开亮了宁园所有的电灯。素慈特别注意门灯,她听到汽车声,一次两次跑到园中去张望。
等着,等着,一直到十点钟的时候,外面的车子真的驶进宁园了,素慈、但娜、正维与我都迎了出去。
学森,学森终于来了,他先是愣了一下,后来跑过来。他叫爸爸,我马上告诉他素慈就是信上常提到的他的姑姑。我还为他介绍了但娜与正维。
于是我看到他后面的那个女孩子,这是他最后一封信上提到的,他为我介绍:
“这是陈帼音。”是一个很朴素秀逸的女性。
我与帼音拉拉手,素慈于是拉着帼音,我挽着学森进来。
在客厅里坐定了后,我开始注意到学森,学森竟还是同他高中时代差不多,只是头发养长了;他长得很壮,穿一件灰色的西装,打一条紫红色的领带,脸上还是他以前的那种愉快的稚气。
我自然也注意到帼音。
她穿一件素色的嫩黄的短袖旗袍,镶着棕色的缎边。脸上没有抹什么脂粉,但戴一对圆锥型的黄金的耳坠。她的头发很自然的梳在后面,没有什么时髦的发型。最令我注意的,是她的白暂的挺秀的颈颐两臂,柔和丰润而清朗,好像是雕刻家塑造出来的一样。她两手放在一起,手腕上是一只黄色的手表。
我自然有许多话要对学棚,但因为帼音在一起,一时却不知从何谈起;我们谈的都是无关紧要的话,如他们什么时候在香港起飞,这里团体的计划怎么样?预备参观些什么地方?今天机场有些什么人来接......之类的。
帼音不免有点害羞,谈话声音很低。她是一个端庄凝重的女孩子,这可说是太出我意外的。我总觉得学森的对象应该是活泼玲珑像但娜一样才对。
学森手里带着一包东西,这时候他打了开来。一件黑色的衣料是送给素慈的,一只阿米茄的表是送给我的,另外两只表是为但娜姊弟带的,两支自来水笔也是送给但娜同正维的。还有一个烟斗则是送给素慈的先生林成凤的。素慈但娜正维都接受了盛物。
我开始与帼音谈谈她的情况,我问她有什么亲威在台湾她告诉我她有个堂叔叔在这里。
“他在哪里做事?”
“他在师大音乐系教书。”
“是谁呀?”
“陈大纲。”
“啊,我认识他。我碰见他几次,在宴会上,只是不很熟。”
“我们也很久不见面了。”她说着,看我一眼,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