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世界观吧 关注:706贴子:10,832
  • 2回复贴,共1

为什么都说原神世界观参考诺斯替主义?诺斯替主义究竟是什么(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什么提到“诺斯替主义” 从原神开服甚至开服之前就有不少玩家发现了原神设定里面的“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痕迹。
最明显的便是《珍珠之歌》,还有异乡人、执政官等概念。而日本女性向杂志「PASH」在2021年4月9日发售的五月刊里有一段对原神开发者的采访,提到了原神世界观。
杂志里原神开发者说这成为了后续原神相关考据将原神世界观联系诺斯替主义的重要根据。然而原神到底参考了多少诺斯替呢?完全照搬也是参考,摘几个词也可以叫参考。采访里这段话透露了一件事:诺斯替主义只是灵感来源。 其实回到原神的开发流程,开放世界的故事架构应该是最先确立的,这部分对于原神的开发者来说有大量的前作可以参考。
诺斯替主义的起源与特征
1. 所谓“二元论” 诺斯替主义主要分为埃及-叙利亚型和伊朗型,这两种诺斯替主义的主要区别就在二元论的程度上。
伊朗型的二元论属于彻底地、绝对的二元论,在世界之初就将一切分成光明世界和黑暗世界,物质世界和一切的恶都被归于黑暗,而灵魂、精神都被归于光明。埃及-叙利亚型属于缓和二元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至高来源,下层物质世界是由于至高精神世界的一次错误而诞生。真正彻底二元对立的诺斯替主义是伊朗型这种,直接把世界分成光明与黑暗,粗暴地划分了世间的善恶。摩尼教的二元对立很大程度上受琐罗亚斯德教影响。
对于小说或游戏的世界观创造来说,这种光-暗对立的世界观很适合作为正反两派的背景设定,所以在不少作品里都能见到类似摩尼教的描述(并不一定直接参考摩尼教)。 埃及-叙利亚型的缓和二元论则把物质世界的诞生归结为至高精神世界的一次“错误”或是因为无知或是“认知错误”导致的,所以物质世界的黑暗、恶,是源于对于至高世界的无知或“错误认知”,所以异乡人获得救赎的方式就是获取知识,通过“诺斯”(Gnosis,古希腊语的“知识”)来获得拯救。
如果说摩尼教这样的绝对二元论具有横向的光-暗二元对立倾向,那么埃及-叙利亚型的诺斯替主义就有纵向上下分层的倾向。
物质世界是无知的、罪恶的、黑暗的,向上至高的精神世界则是智慧的、神圣的、永恒的、光明的。在精神世界中心的原初之神是神性的顶点,越向外神性就会减弱,所以到最外层的索菲亚(Sophia,古希腊语的“智慧”)是精神世界神性最弱的存在,由她的负面情绪产生的物质世界的造物主一部分继承她的神性,但是已经是无知、邪恶的存在了,再由它诞生的下位的执政(Archon)神性也就依次减弱。 这就是诺斯替主义“二元论”倾向的笼统描述,作为一个表层的铺垫。
2.人与世界的关系
不管哪种二元论,诺斯替主义的描述最终都有一个类似的说法,就是把人的灵魂归为光明的、神圣的,人的身体是灵魂的囚牢,是黑暗的、罪恶的,是物质世界的部分。这背后也暗含着诺斯替主义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讨论。 因为人的灵魂是来自善的、光明的世界,所以相对的,这个黑暗的物质世界便是灵魂的“异乡”。人的灵魂落入世界,被囚禁,沉睡,迷茫,无助,仿佛落入异乡,便是此世的异乡人。异乡人要回到故乡,获得拯救,就要进行某种灵性的修行,获得/唤醒沉睡的“诺斯”(gnosis,知识),使灵魂返回至高世界获得拯救。(这里的“异乡人”原文直译其实就是“外人”,而且不是泛指所有的人,所指的特定人物也有差别。有些派别的“异乡人”专指类似耶稣这种半人半神的拯救者,来到物质世界唤醒沉睡的灵,带来拯救。“人之子”一词有时在基督教里说的是耶稣,特别是持“二性论”的派别,对应的是耶稣作为“神之子”的身份,说他是“人神二性”,所以“人之子”应该是一个指耶稣是“人”的一种宗教式的“修辞”。诺斯替主义对耶稣一般持“幻影论”,认为耶稣具有纯粹的源于普雷罗马的神性,像巴西里德派就说是昔兰尼人西蒙(Simon of Syrene)在十字架上被当成耶稣处死,而耶稣本人仍然保持着纯粹的灵性,没有经历肉体的受难。所以开篇维系者说“人之子的僭越”可能只是在说旅行者是“人”。
在采访中也提到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是开发组在创作过程中所需要的部分,所以很可能是在写原神的故事大纲时有部分内容和诺斯替主义的类似,所以使用了类似诺斯替主义的描述或是借用一些“概念”。诺斯替主义里对物质世界的描述往往是痛苦的,黑暗的,伴随苦难的,所以可能原神的底层世界观也有类似的基调。
#原神剧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2-20 21:18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21 01:32
    回复
      2025-08-21 03:11:2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21 0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