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余氏吧 关注:210贴子:401
  • 0回复贴,共1

"余"字渊源考辨(之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分析"余"字的原初造型和含义,要充分考虑到金文中的构件及变形,但是汉隶之后的构件及变形则需要警惕了。道理很简单,金文之后的衍生体已经很难反映原初的结构意义了,考虑多了反而会被带入歧途。
"余在"甲骨文中的造型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早期的金文基本上是原样承袭了甲骨文的写法,没有变更。
甲骨文"余"字写做,这个构型的意义是什么?最为通行的认知是由上下两部构成,上部是一个大屋顶,下部是一根木头支柱。整体意义就是一座有底部木柱支撑的中国南方木结构房屋的象形。表示发明木结构房屋的部落氏族,即“构木为巢”。
康熙字典解:
“余”字本义是宅。 甲骨文、金文1都是象形字,写作“、、” ,像以木柱支屋顶,或是古人看到伞状大树下可以避雨而造原始地上住宅。石鼓文、 金文2和小篆等写作 “、、 ” , 是在支柱下加固支撑点。 金文3的 “八”字是错金银工艺中常用的装饰笔。 小篆也写作 “” , 当是一间房子的两面墙山或前后错落的两座房舍形。
百度百科;
象形字。甲骨文作像居屋之形,上体像屋脊,下体像屋柱。金文二例,前者承之甲骨文,后者下体增益二小点,及冗文。
百度无名氏文:
甲骨文 【字形演变】周代金文阶段的“余”字,脱胎于其甲骨文字形,只是上面的半圆形屋顶变成了三角形的。
金文 发展至秦代的篆体阶段,“余”字下面的树木变成了“木”字形结构。“余”(yu)字,基本义是“剩下的、多余的”。它也可作动词,表示“剩下”、“剩余”。但实际上,这些意思都不属于“余”字本身,而是属于另一个字“馀”。“余”是“馀”(yu)的简化字。“余”,象形,本义是“房屋”。甲骨文中的“余”字,看起来就像是一把撑开的伞:上面的伞盖状结构,代表屋顶;下面是一棵树木的象形,代表屋内支撑屋顶的木柱。二者结合,就将一幅原始的房屋构架图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另外,也有学者认为这个字形就像是在树顶上筑有形似鸟巢的房子的样子,这印证了原始社会有巢氏“构木为巢”的传说。
这种“构木为巢”的说法虽然受者众多,影响极广。但是,实际上是望文生义,犯了以今释古的错误。虽然用现代人的眼光和角度看,极像一个简笔画的房屋造型。但是,在甲骨文的环境中是不是同样也是房屋造型呢?考诸其他字形,就会发现,甲骨文,包括后来的金文造字,房屋的造型不是构件,而是另有专门部件:
形体差异极为明显,不容混淆。与有关的其他字体,如令
、合、今,上部结构相同,都是。这个构件林义光《文源》认为是一个朝下张开的“口”,即向下之口,跟房屋没有关系。
再看下面的部件不是木柱的造型。木甲骨文的造型是
木字没有简化成形状的。因此,只要稍微到甲骨文中找到相关木字构件,一比较就可以看出部件与木柱,木材没有关联性。
由于上部的构件与房顶无关,下部的构件与木柱支撑无关,那么,由、这两个部件构成的字的意义自然与房屋造型没有关联。
同时,从“余”字字义的运用历史来看,也未见有与房屋相关的义项。
故而可以说余字来源不可能是房屋的构形。
“余”字的真正来源与含义是什么呢?
还是从字的构形上进行分析:
上面是一个向下的口,下部是一个。
倒口表示发布命令,从东亚人类最初宗教苯教来看,这个倒口表示上天神的旨意。这种说法从今合令命等汉字造型可明显看出来。
下部造型是“屮”的甲骨文写法。
《说文解字》:“屮,草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以为艸字。 ”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彻地上是屮之范式。
屮本义:草木刚长出来。
因此屮作动词用,表示生长、生之义。
上部神谕+下部生长,合起来表示的就是谭俊江先生所说的“天命生我,奉神命所生”。
余字本义是“军命神授”“神命所生”。
这个构件也容易让人联想到原始苯教中的苏鲁定造型,也就是俗话中的三叉戟,在苯教中亦叫长生天。亦是从自然界“生长”的现象比附而来的。


IP属地:安徽1楼2024-02-21 21: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