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串事件红学界一直是当做孤立事件考察,而缺乏连贯性的思路,现拟考察此事以后宝钗在贾府的处境,以曾强宝钗研究的深度。
一
红麝串赏赐以后,很多人忽视了宝玉的反应。小说写的很清楚,宝玉听了,笑道:"这是怎么个原故?怎么林姑娘的倒不同我的一样,倒是宝姐姐的同我一样!别是传错了罢?宝玉这是进入千里之外。对于元春的礼物竟然发表质疑,就是说他认定元春会让黛玉和他一样的没想到是宝钗,这对于宝钗无异于当头一棒。虽然宝钗不见得会理会这些事情,客观上确实给金玉良缘蒙上了阴影。宝玉这种排斥恰恰是红学界忽略处。可说有四。
第一,宝玉不接受元春赏赐,公然质疑,可见家长意志对他是起不了作用的。
第二,宝玉这种态度对金玉良缘的打击是致命,他认为金玉良缘是个错误 。虽然笔者在新论当中已经指出元春其实不是决定性因素,但她毕竟是贵妃,仍然可以给贾母、王夫人重要的参考,现在宝玉根本不接受,可见,这个事情是不乐观的。
不过还有两层意思。
第三,宝玉虽然质疑但还是接受了这种安排。你看他是拿自己的东西给黛玉的,丝毫不敢动宝钗的东西,说明曹雪芹暗示读者这是宝钗应该得的。更有意思的是,黛玉根本不理解宝玉的好意,吧东西都退回来了。这个小地方看出黛玉和的思想差距。黛玉退回的哪里是东西?根本就是宝玉一颗赤诚的心。
第四,宝钗觉得没意思和宝玉的传错了,无形中竟然写成了共鸣。就是他们都认为这样的赏赐的不妥的。宝玉和宝钗可是得到赏赐最多的【这是不讨论长辈】,也认为没意思。和黛玉那种嫉妒可谓是天壤之别。红麝串事件是第一次隐隐的展现宝钗、宝玉的思想共同性,这是红学界未曾发现的。
所以说,红麝串事件宝钗虽然遭到了当头棒喝,但是隐隐的却展现出她和宝玉的思想共鸣,无异于表现出金玉良缘在 曹雪芹的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地位。
二
清虚观打瞧,宝钗受到了黛玉最猛烈的攻击。是赤裸裸的利用男女关系做文章。而且,就这在一天宝玉吧宝钗说成是杨贵妃,暗示了其红颜祸水的 意思。但是宝钗和杨贵妃仅仅的身材有些相似,其实二人有根本不同。这里说的根本不同,当然不是什么一个是历史人物,一个是艺术形象的废话,而是说
第一,杨贵妃的公公闹出千古绯闻,宝钗和贾政却是势同水火,仅此一点宝钗和玉环就是天壤之别。
第二,玉环恃宠而骄,依靠取悦唐玄宗而博取宠爱危害国家,宝钗却是敢于对宝玉直抒胸臆,即使是开罪宝玉也在所不惜,这和玉环的讨好之术岂能同日而语?
第三,玉环一家声名显赫,各个都是出将入相。宝钗却在没有贾府根本没有这样的权势,这里在理解一下宝钗那句怪话,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意思很明显,薛蟠是不争气,但是我哥哥绝对不会坏了你荣国府的根基家业,也确实如此,脂砚斋从来没有吧荣国府败落归罪了薛蟠。
所以说,宝钗和玉环只是身材有相似之处,其实的地方是完全不同的。
这里,宝钗被宝玉比杨贵妃真是天大的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