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余氏吧 关注:210贴子:401
  • 0回复贴,共1

余氏与越国关系之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余氏源起、得姓是余子国和余王国,越国仅仅是余氏从余国沿历史一路走来的道途中间一段波折而已。不能因为余氏由北方南迁而来,定居于越地,就认为余氏是源起于越国。除非从越地能寻找到最为原始的余氏居住群落和记载,否则,不可验证。
即使余氏有一支曾成为越王室,也很难验证余氏就一定源于越王。一如余氏曾做过吴王,出土剑器铭文证实吴王余寿梦、余祭、余昧。由于吴地并未找到余氏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原住群体,而不为世人和历史认可一样。
这样,在族源追溯中,就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规则:必须出现或寻找到当地的原生态的余氏流传族系,方可以证明余氏源于当地。这个规律的前提是,再怎么迁移外放,都不可能使当地整个部族人口断绝无痕迹。
余氏源于山东、下邳就跟这个规律很吻合。
而余氏由南方北迁,没有确凿证据验证。
余氏源自下邳,余来自余度王,来自大余(大禹)。这些说法不同,实质是一致的,余度王就是余王。
为何称余度而不是余国,是因为时间流传久远,连余氏自己都不自信了。就随着传世典籍而作的修正,国度,国和度本就是同一个意思。但是现代以来考古发掘发展很快,出土文物上的铭文却否定了姬周传世典籍的记载与表述,印证了口口相传的族谱记载。
面对世典籍的记载跟文物器铭文的矛盾,该采信哪种说法?应该是文物器铭文的表述!那可是当代当事人的叙述最具权威无疑。
余氏源于余国。越王室公族诸稽氏(者旨)亦来源于余国。可以说在余国,余姓与诸稽是或许难以完全区分。从这个意义上说越人是余国之后也可以。
彭城地属古彭国,后归余国。两大姓:室韦和诸稽。
越地的余氏由北方南迁而来,而且是多次南迁来的。
余氏族谱多有记载以国为姓,但是,历代以来竟然不知有余国存在的事实。
有家谱记录始于唐代,而唐人已经不知有余国这段历史了。后世修族谱者寻找族源,除了参考口口相传的氏族记忆之外。就是从传世文献典籍中去寻觅。但是往往是陷入牵强附会的泥潭。最为著名的是李唐皇家,集全唐王朝所有之行政权力和号召力,居然对于皇室自己的来源也是左右摇摆,无法确定。皇家家谱尚且如此难定,更何况其他寂寂小辈?由此也可以见出,就是唐朝时修谱,也是疑问重重,黑区遍布。
历来修史依据的传世文献,以春秋左传为最多。但是余氏修谱者翻遍春秋左传唯一由余一个大名人与余字关联,故而牵强附会强扭以为余氏当来源于由余,却全然不顾由余远隔西秦,由余氏的传承自秦穆之后了无烟迹的事实。
后来又有精通左传者翻到了余于邱,更以为找到了余字的出处。认为余氏来源于余于邱,并以为正宗。也有编谱者遍寻春秋左传不见头绪而找寻史记从史记和汉书的东越传中找到了余善人名,和史记中记载谣毋余,毋余为越姓,就认为余氏起源于无余。
这种编谱办法与由余说如出一辙,都是从传世文献上寻源追根。只要见有蛛丝马迹就紧紧环抱不释,不辨真伪、合乎常识与否。
从最合理和便捷角度看,一旦余国被发掘和确定,则余氏以国为姓,最为合理简洁明了。这也符合中国姓氏的一般规律。
补:固镇余氏记载:封以余度王,而得姓于余于邱。明显表述相互矛盾。有余度王,就不可能再得姓于余于邱。余度王,不就是余吗?再说余于邱乃春秋中的一个地名而已,春秋距离余度王受封,时间差距达到了差不多两千年之久了。可能吗?


IP属地:安徽1楼2024-02-23 13:2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