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纯生 张震
枞阳在线
“长安猛虎昼食人,雾盖燕云十六郡。我欲呼天,天高不可呼;我欲告人,人心毒如荼。皋陶平生正直神,瓣香可能悉其辜,夜来床头生芝干,如铁不在李膺之前,则在范滂之侧……。”这是明御史左光斗(1575—1625)于1625年七月十五日在狱中以水代酒为也是股肉俱腐的狱友杨涟(1571—1625)54周岁生日而写的《祝寿夜话诗》。此时狱中左光斗、杨涟、魏大中、顾大章、周朝瑞、袁化中,后称“六君子”,其实离死神越来越近了。九天后的七月廿四日夜,左光斗、杨涟、魏大中三人再次各受械、镣、棍、桚、夹五种全刑,先期被活活折磨致死。
左光斗在视死如归的临终之际,心中仍然想到的是摇摇欲堕大明王朝,缺少诗中提及的敢于担当的历史上皋陶、李膺、范滂一样的三位正直之神。
近期,皋陶文化研究会在皋陶封地安徽六安举行。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被孔子誉为“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他曾被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传说獬豸断狱的故事实质上是神化了皋陶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断案如神。他卓有成效地辅佐了尧、舜、禹三个部落领袖,成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皋陶的德治观,主要体现其所言“五教、五礼、九德”中。五教是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规范;五礼是指“吉、凶、宾、军、嘉”,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行为礼仪,为后世周礼之源头;九德是指“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其核心是从政者通过“知人任官”而达到“安民”的目的。皋陶的
刑治观主要包括:立法宽简,慎刑恤罚,以惩罚故意犯罪为原则等内容。
从《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对皋陶言行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皋陶讲道德、勇于担当、公正无私的形象。从《尚书·皋陶谟》中,可得出皋陶以人为本、谦抑、正直无私、民本的形象。从《荀子》《淮南子》《牟子理惑论》等,可了解到皋陶铁面无私、不怒自威的理性法官形象。从《后汉书》《提牢备考》亦可见皋陶作为狱神而存在。
在《左传》三处涉及皋陶的故事中,可发现人们对皋陶的无上崇敬和怀恋,主要是因为他以德服人,制律简明扼要,执法公平。左光斗在《答周某》中称自己:“生平无时文之嗜,古文正不欲作碎琐之,学自家丘明及子长、《昭明选》、庄、苏外,亦无杂嗜”。说明左光斗对自己先祖左丘明《左传》的古文经学所记述隐公等12位诸侯242年间的历史事件的认真研读,他对《左传》阐述的以“爱民”为内容的民本思想,以反抗强暴、爱护国家为内容的爱国思想,对暴君佞臣的恶品邪行进行批评的精神理解之深。力求使自己成为匡救时弊、惩恶劝善的重臣。
即便如此,但在舜死后,禹奉行严刑峻法,令皋陶修改刑律,皋陶不从,被谋害。屈原在《离骚》中盛赞皋陶的功绩:“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李白也赋诗讴歌:“何不令皋陶拥慧清八极,直上清天扫浮云。”意为希望皋陶复生,扫尽天下一切罪恶和不平。传说我国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并刻在树皮上。东汉《论衡》载,汉代衙门里供奉皋陶像,饰獬豸图。由于皋陶治狱功绩很大,影响深远,从汉代起中原大地都把他奉为狱神,在监狱建庙造像,不论狱吏还是犯人,都要向他顶礼膜拜。
诗中说道,左光斗等六君子所关押北镇抚司狱中“皋陶神庙”内生长一株黄灵芝,光彩远映。灵芝乃是吉祥之物。当遍体鳞伤的“六君子”走近观看时,灵芝神话似的适时分成六瓣。狱中左光斗回忆26岁时,考中南直应天乡试第11名后,父亲左出颖将自己平时读汉宋朝历史关于党祸典故手录成册的《阅史拾余》交给他手中情景。父亲手册良心用苦,教育儿子为官后要忠孝清廉。在十八年的任职期间,父亲多次叮嘱他要有汉张良“报韩椎秦”之志和宋朝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蒋之奇、梅询等大臣那样精忠为民。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娇旨将他削籍回家的几个月中,十月初九日恰逢父亲大人虚龄80岁寿诞,为使父亲高兴,50的他准备了酒席,叫家僮以乐为舞,以嘉靖朝大臣杨椒山(1516—1555)写本《赴西市》的数曲,演杨椒山被奸臣严蒿所谋害过程。在厅堂他欲行祝寿跪拜之礼,被父亲大人厉声制止。其父心领神会道:“杨椒山真是男子汉大丈夫也,但不知他父亲现在如何?况且范滂母亲是女人,而我是长着胡须的堂堂男人,怎么能娖娖于巾帼呢!”。第二年春季,当缇骑将左光斗押上槛车之际,81岁高龄老父亲漫漫取出《阅史拾余》,对左光斗和缇骑说:“我知今日久矣。古人有行之者,……正吾儿成仁取义时也,我无憾,儿又何憾?”话毕神态自若,但仍带有坚毅的眼神目送着自己。往事沥沥在目,故左光斗借景生情,有感而发上述《祝寿夜话诗》,而直抒胸中之臆。
枞阳在线
“长安猛虎昼食人,雾盖燕云十六郡。我欲呼天,天高不可呼;我欲告人,人心毒如荼。皋陶平生正直神,瓣香可能悉其辜,夜来床头生芝干,如铁不在李膺之前,则在范滂之侧……。”这是明御史左光斗(1575—1625)于1625年七月十五日在狱中以水代酒为也是股肉俱腐的狱友杨涟(1571—1625)54周岁生日而写的《祝寿夜话诗》。此时狱中左光斗、杨涟、魏大中、顾大章、周朝瑞、袁化中,后称“六君子”,其实离死神越来越近了。九天后的七月廿四日夜,左光斗、杨涟、魏大中三人再次各受械、镣、棍、桚、夹五种全刑,先期被活活折磨致死。
左光斗在视死如归的临终之际,心中仍然想到的是摇摇欲堕大明王朝,缺少诗中提及的敢于担当的历史上皋陶、李膺、范滂一样的三位正直之神。
近期,皋陶文化研究会在皋陶封地安徽六安举行。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被孔子誉为“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他曾被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传说獬豸断狱的故事实质上是神化了皋陶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断案如神。他卓有成效地辅佐了尧、舜、禹三个部落领袖,成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皋陶的德治观,主要体现其所言“五教、五礼、九德”中。五教是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种伦理道德规范;五礼是指“吉、凶、宾、军、嘉”,是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行为礼仪,为后世周礼之源头;九德是指“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其核心是从政者通过“知人任官”而达到“安民”的目的。皋陶的
刑治观主要包括:立法宽简,慎刑恤罚,以惩罚故意犯罪为原则等内容。
从《史记》的《五帝本纪》《夏本纪》对皋陶言行的记载中,可以看出皋陶讲道德、勇于担当、公正无私的形象。从《尚书·皋陶谟》中,可得出皋陶以人为本、谦抑、正直无私、民本的形象。从《荀子》《淮南子》《牟子理惑论》等,可了解到皋陶铁面无私、不怒自威的理性法官形象。从《后汉书》《提牢备考》亦可见皋陶作为狱神而存在。
在《左传》三处涉及皋陶的故事中,可发现人们对皋陶的无上崇敬和怀恋,主要是因为他以德服人,制律简明扼要,执法公平。左光斗在《答周某》中称自己:“生平无时文之嗜,古文正不欲作碎琐之,学自家丘明及子长、《昭明选》、庄、苏外,亦无杂嗜”。说明左光斗对自己先祖左丘明《左传》的古文经学所记述隐公等12位诸侯242年间的历史事件的认真研读,他对《左传》阐述的以“爱民”为内容的民本思想,以反抗强暴、爱护国家为内容的爱国思想,对暴君佞臣的恶品邪行进行批评的精神理解之深。力求使自己成为匡救时弊、惩恶劝善的重臣。
即便如此,但在舜死后,禹奉行严刑峻法,令皋陶修改刑律,皋陶不从,被谋害。屈原在《离骚》中盛赞皋陶的功绩:“汤禹严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唐玄宗以李氏始祖皋陶为荣,于天宝二年(743年)追封其为“德明皇帝”。李白也赋诗讴歌:“何不令皋陶拥慧清八极,直上清天扫浮云。”意为希望皋陶复生,扫尽天下一切罪恶和不平。传说我国第一部《狱典》就由皋陶制定,并刻在树皮上。东汉《论衡》载,汉代衙门里供奉皋陶像,饰獬豸图。由于皋陶治狱功绩很大,影响深远,从汉代起中原大地都把他奉为狱神,在监狱建庙造像,不论狱吏还是犯人,都要向他顶礼膜拜。
诗中说道,左光斗等六君子所关押北镇抚司狱中“皋陶神庙”内生长一株黄灵芝,光彩远映。灵芝乃是吉祥之物。当遍体鳞伤的“六君子”走近观看时,灵芝神话似的适时分成六瓣。狱中左光斗回忆26岁时,考中南直应天乡试第11名后,父亲左出颖将自己平时读汉宋朝历史关于党祸典故手录成册的《阅史拾余》交给他手中情景。父亲手册良心用苦,教育儿子为官后要忠孝清廉。在十八年的任职期间,父亲多次叮嘱他要有汉张良“报韩椎秦”之志和宋朝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蒋之奇、梅询等大臣那样精忠为民。天启四年(1624年),魏忠贤娇旨将他削籍回家的几个月中,十月初九日恰逢父亲大人虚龄80岁寿诞,为使父亲高兴,50的他准备了酒席,叫家僮以乐为舞,以嘉靖朝大臣杨椒山(1516—1555)写本《赴西市》的数曲,演杨椒山被奸臣严蒿所谋害过程。在厅堂他欲行祝寿跪拜之礼,被父亲大人厉声制止。其父心领神会道:“杨椒山真是男子汉大丈夫也,但不知他父亲现在如何?况且范滂母亲是女人,而我是长着胡须的堂堂男人,怎么能娖娖于巾帼呢!”。第二年春季,当缇骑将左光斗押上槛车之际,81岁高龄老父亲漫漫取出《阅史拾余》,对左光斗和缇骑说:“我知今日久矣。古人有行之者,……正吾儿成仁取义时也,我无憾,儿又何憾?”话毕神态自若,但仍带有坚毅的眼神目送着自己。往事沥沥在目,故左光斗借景生情,有感而发上述《祝寿夜话诗》,而直抒胸中之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