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吧 关注:599,305贴子:24,768,804
  • 16回复贴,共1

〖记录〗一些有关清宫背景的设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杂七杂八堆一下
(镇楼图:《光绪皇帝大婚图(局部)》,来源某书)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3-14 15:56回复
    1、先堆几张古董瓷器图。感觉有些文物,比如碧玉筷子、青玉箸还有什么金勺子,当时制造出来就不是为了使用。观赏价值>使用价值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3-14 16:00
    回复
      2、这双筷子,让我想到了《红楼梦》里,王熙凤拿来作弄刘姥姥的那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老年”应该是指上边錾刻有寿星一类的纹路,“四楞”指四边,也就是方形筷。但图里这个是圆形的筷子,勉强代一下吧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3-14 16:08
      回复
        3、关于八旗秀女的指婚:
        文献上一般记载秀女的结果是“充入后宫”或“指派给予近支宗室”。对于后面这种指婚,很多小说、影视剧都理解为“皇帝选一次之后王爷再选一次”,这是十分错误的。
        根据清代制度,皇帝在选秀的时候,要以“念及近亲”的心理,对近支皇族进行指婚。近支皇族,在后来被称为近派宗支或者近支近派,即是跟皇帝血缘最近的宗室。而在选秀指婚问题上,近支宗室指的一般是皇子、皇孙,以及与皇帝同祖父之宗室。如乾隆时期选秀时,乾隆便要求宗人府开列康熙皇帝后裔里适婚宗室,同样是写成绿头牌,如果觉得有秀女合适,便“酌情措配”。而到了嘉庆时期,嘉庆皇帝则依照乾隆皇帝的前例,要求宗人府开列了雍正后裔里的适婚宗室进呈。
        当然,一个时间段内近支宗室里的适婚宗室人数一般很多,而能够得到指婚的只是少数,并不是说每一个适婚宗室的婚姻都会由皇帝决定。
        (原文来自橘玄雅老师的早年博客)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3-14 16:11
        回复
          4、关于清代“选秀女”的制度:
          关于宫女的问题比较复杂。实际上在清人的记录之中,就已经出现了将八旗秀女和内务府秀女混淆的情况,而到了后世的研究时期,这种混淆更加明显,有大而化之的趋势。根据各种资料,我们构成了以下内务府秀女的部分,不过争议之处还是不少的,欢迎讨论。
          有鉴于明代臃肿的宫女制度,清代选择了内务府旗人这个来源构建清代宫女制度,上三旗包衣作为皇帝亲领旗的包衣人而服务皇帝(旗主)的家人,也是满洲入关前包衣制度的进一步延续。
          清代宫女制度,在拣选方式上面和选八旗秀女基本一样,不过对于父亲职官的限制则几乎没有,这是由于最终选择的目的主要是充任宫女,而并非后宫。不过在宫中工作的宫女,偶尔也会被皇帝宠幸而成为后宫嫔妃,在清代也是有很多例子的,不过跟总数相比,还是极少的情况。
          (原文来自橘玄雅)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3-14 16:17
          回复
            (接上)
            具体流程:
            1.凡是符合要求的上三旗包衣女子,到了11岁就要上报旗内,在内务府造册备选。
            2.到了选秀的时候,由内务府官员负责进行安排,按照顺序进行挑选。
            3.安排好后,引入之前的排车同秀女选秀例,皆在神武门。由太监带入宫内。
            4.待选的内务府秀女由太监带入宫中之后,便前往专门地点由帝后验看。
            5.根据晚清的口述记录,被选中的内务府秀女,便被留在宫中组织培训,训练一些洒扫、针绣,以及各种宫中礼节。
            6.根据培训时候的表现,内务府秀女(宫女)可以被分配到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的工作。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3-14 16:18
            回复
              (接上)
              关于宫女的结果:
              宫女在宫内的工作是临时性质的,一般来说,满五年、十年,或者年龄到了25岁(雍正之前为30岁)便可进行呈报,经过允许之后便可出宫自行婚配(当然也有在工作时因为笨拙或者疾病而被逐出的)。不过宫女出宫的年龄一般不会熬到25岁,一般20余岁就出宫去了。而有极少部分的宫女,在宫内偶然得到了皇帝的宠幸,便成为了皇帝的低级后宫(常在、答应等),然后慢慢在后宫的等级上攀爬。也有一些特殊的例子,如偶尔也有内务府的秀女在选秀的时候或者在宫中做宫女的时候,得到皇帝的安排指婚给某宗室。也有的宫女在年龄满额之后出宫的时候,被皇帝赐婚给旗内大臣的。当然,也有极少数宫女被后宫们信任,常年呆在宫内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3-14 16:19
              回复
                附:挑选宫女禁例一览
                顺治年间 有残疾不堪入选者
                嘉庆五年 嬷嬷之女
                道光二年 内府三旗内回子、番子之女
                (注:选宫女的禁例皆是持续的,如嬷嬷之女即是从嘉庆五年直到清末皆为禁例。)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3-14 16:20
                回复
                  5、有关清宫“小主”这个称呼的迷思:
                  (原文来自橘玄雅。我个人觉得拿来开戏没必要太讲究,但还是建议编剧好好做点功课,嗯)
                  -
                  “小主”一词的来源,一般被认为是来自金易的《宫女谈往录》,此书中出现过数次“小主”一词,我们摘录几条重要的来看看:
                  “不是,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们的叫官房。”
                  “珍小主进前叩头,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头听训。”
                  从上面两条原文来看,《宫女谈往录》一书里的“小主”一词,大概有几个要点:
                  1:以尊卑排序,后宫分为太后、主子、小主们,三个等级。
                  2:以称呼来说,小主可以有“小主”、“小主们”、“封号+小主”三种称呼方式。
                  这就是《宫女谈往录》中谈到的“小主”,也是现在清宫戏里和很多清穿小说里用到的用法。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3-14 16:29
                  回复
                    (接上)
                    但是这本书实际上可信度是参半的。其作者金易,原名王锡,1917年生人。根据其《自序》,其在四五十年代的时候和街坊老宫女“荣儿”有所接触,听她谈了很多宫中和宫女的故事,而在八九十年代才由作者一边回忆一边记录出来。四十年的时间,其中记忆的错误,不言而喻,作者本身又不熟悉清代制度,里面的问题也相当的多。
                    当然,有错误,并不代表没有全错,更不代表没有采用的意义。《清史稿》的错谬也不在少数,但是我们不能像某些人一样,动辄说《清史稿》没有阅读和参考的意义。
                    于是我们需要其他的证据。
                    在比较可信的资料里还提到过“小主”一词的,是商衍瀛的《珍妃命案》,我们录原文如下:
                    “据 信修明说……珍妃对宫中太监时有赏赐,太监得些小恩小惠,都竭力奉承她,称之为‘小主儿’,谓‘小主儿’大方。以上为信修明见闻。”
                    这条记录本身是个不错的佐证,商衍瀛,字云亭,广东番禺人,光绪朝进士,翰林院侍讲,商衍鎏为其弟。这种说法出自商衍瀛的记录,说明其多少有些依据。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3-14 16:37
                    回复
                      (接上)
                      但是,一来,此文之中的“小主”,变成了“小主儿”,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儿化音,但是意义却变化了很多,详见后述。二来,商文中说此说法源自信修明的记录,而事实上信修明的记录则否定了这一说法。
                      信修明,名信连甲,号汉臣,幼时读书,考取功名未果,娶妻生子后,迫于生计,自阉进宫,宫中人称“神仙张”(信修明入宫时顶替一张姓太监故称)。其《老太监的回忆》一书中,和商衍瀛一样描述珍妃的情况的时候原文如下:
                      “珍妃很好用钱,又常施惠于群监,近之者无不称道主子之大方。”
                      这里作“主子”,而并非“小主儿”。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3-14 16:38
                      回复
                        (接上)
                        对于“小主”一词,我们做出总结,大致上有三种可能性:
                        (1) 事实上存在“小主”一词,其原型为“小主子”。这种说法的依据只有《宫女谈往录》,是孤证,而且来源不甚可靠,并且与档案和清宫人员回忆的称呼有出入,于是可信度不高。但是另一个角度来讲,根据口语的活用和时代的变化,如果“小主”的原型确系“小主子”,那么其作为一种口语性称呼的可能性并不是为零,只是还需要证据。
                        (2) 事实上存在“小主”一词,不过口语上作“小主儿”。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商衍瀛的记录,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被商衍瀛记做信息来源的信修明本人的书籍把它否掉了。不过商衍瀛从时代来讲,是见过信修明的,或许从口语上的发音有所不同。那么口语上如果发音为“小主儿”,这个词汇就要重新审视。根据北京话的特点,于尊重、正式的场合,很少有在词尾加儿化音的情况,何况以卑称尊,其称谓更不可能加儿化音。所以如果“小主儿”这个称谓真的存在,也是一种戏谑的称呼,如逗孩子一般,不是尊重他人的一种称呼,同时,正如一个宫女无论与皇后是什么关系,也不能称呼她为“皇后主儿”一样,这种称呼也不是“关系密切”的体现。
                        (3) 事实上不存在“小主”一词,《宫女谈往录》和商文中出现这个词汇是因为回忆上的差距或者口语差异的错记。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3-14 16:39
                        回复
                          6、清代宫廷里如何称呼后妃们:
                          大体来讲,清初宫廷还是以满语为主体,到雍乾之后,渐渐以汉语为主体。清代皇子们称呼后妃,山桃木、洗桐女史和我(橘玄雅),都曾经在微博上科普过,这里不提,仅说一下清中后期宫人如何称呼后妃。
                          根据朱家溍对清宫太监耿进喜等人询问的记录,清宫太监、宫女们称呼后宫的时候,从大体上称呼为“各宫主位”、“皇后主位们”,由此亦可见到皇后和主位要进行区分,即皇后为皇后,主位为后宫妃嫔。
                          具体的称谓,同见朱家溍《故宫退食录》。根据清宫旧人口述,各府福晋和格格以及太监、宫女们对称(当面称呼)孝钦显皇后(此时为太后)时,叫“老祖宗”。而太监、宫女等背后(即背称)则称其为“老佛爷”或“西佛爷”。对于皇后,对称为“皇后主子”,背后则称呼为“主子娘娘”。
                          (乾隆时期也有如此清丽素雅的青花瓷,笑)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3-14 16:44
                          回复
                            (接上)
                            而对于妃嫔的称呼,我们可以从瑾妃、珍妃的本家侄子唐海炘的记录中来看出一些端倪。其在《我的两位姑母瑾妃、珍妃》一文中写道:
                            “自二妃进宫后,我家从祖母到一般佣人,都称瑾妃为‘四主’,珍妃为‘五主’。‘主’是对后妃的尊称,‘四’和‘五’是按我家中同辈女孩的排列。”
                            而当其长大后入宫进见瑾妃的时候,其对宫人的称呼记录如下:
                            “下车进了东门,在殿外听候传叫。只听太监一声高喊:‘瑾主子有旨,传六、七爷进见。’”
                            “姑母踢毽子的姿势很好看……太监和宫女们在旁边喝彩叫好:‘瑾主妃踢得妙!’”
                            同时,根据清代档案,宫中还有“某妃/某嫔娘娘”等等称呼,都可以见到宫廷妃嫔称呼的情况。
                            不过根据侍奉的主位不同,其称谓是否有所区别?如请宫太监耿进喜回忆对于皇后的称呼,背称为“主子娘娘”,而瑾妃宫中太监称呼瑾妃为“瑾主子”、“瑾主妃”,是否与其隶属宫份有关?抑或是宫中主位一概称谓“主子”,仅以前缀作为区分?这些都还有待进一步参考档案和资料进行分析。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3-14 16:45
                            回复
                              以上的科普资料,仅作为橘玄雅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大家可以在此基础上,丰富一下对戏过程中有关(清宫背景中)嫔妃之间的称呼。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3-14 16:4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