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4,162贴子:9,984,021
  • 16回复贴,共1

楼道中的蝴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个话题,作者。
01
李商隐曰:庄生晓梦迷蝴蝶。在红楼梦中,宝玉曾经疯过一场,这段经历不知道是不是作者曹雪芹的真实经历,不知道对曹雪芹写出红楼梦这部大作有否帮助,他的脑力和思路,是否因此而超于常人。


IP属地:上海1楼2024-03-16 18:51回复
    02
    红楼梦的作者,实际有三个,第一个是“贾宝玉”本人,因为本书带有自传的性质。第二个是“石头”,就是贾宝玉的玉坠,是它历经一番红尘之事后记在石头上的它的所见所闻。第三个,才是曹雪芹的“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三个作者的视角,实际体现了作者思考人生的视角,贾宝玉是完全自我沉浸的视角,一切以我为中心去感受、认知人生和外界。石头,是完全旁观者客观的视角,就像看一些和自己完全无关的人和事,对人事物不做任何判断和主观偏向,这是打破了对贾宝玉的绝对认同,就像我们从自己之中跳出来看自己,不对自己再有认同和偏爱,美和丑都如实地记录。而曹雪芹的视角,又是在完全客观记录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理解,对丑和美的分辨和贬扬,对是非善恶的评判和人生道理的辨析。
    这实际就是一个成熟的人看待自己和人生的方式,从最初的对自己的完全认同,完全自我中心,而到能打破这种绝对认同,以完全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和评判自己,最后再回到对自己的认同,修正自己的品性和确定自己的是非观念和追求。
    或者这么说,这是一个从完全以我的判断为标准的层次,跳到完全没有判断标准的层次,再到重新建立我的判断标准的层次,浴火重生。


    IP属地:上海3楼2024-03-16 20:18
    回复
      03
      曹雪芹写作红楼梦,体现了我们解决人生痛苦的一种最积极最正确的方式——升华。
      曹雪芹的经历基本和贾府宝玉的一样,从大富大贵到破落,相当于人生遭遇了致命的打击,而且还翻身无望,穷困潦倒至死的命运已经不可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他精神上的痛苦无疑是巨大的,怎么来解除这种痛苦呢?他找到了写红楼梦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施展他的才华,又可以有精神的寄托,又可以让他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如此种种,我想他写作红楼梦的这些年的,看似惨淡的人生的人生意义和得到的自我满足,未必比富贵的前半生差和少。他通过这种自我精神上升华的方式,解决了痛苦,重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所以红楼梦并不能当做悲剧来读,而是一部睿智的思考人生的积极倾向的作品,思考人生就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IP属地:上海4楼2024-03-16 20:43
      回复
        04
        我曾经也写过小说,自己觉得还拿得出手的,有一个短篇一个中篇一个长篇。当然都是我自己感觉还行而已。在这里贴那个短篇吧,差不多二十年前写的,有些稚嫩,也有致敬卡夫卡而用了他小说的一些技巧,但还算比较真诚。


        IP属地:上海5楼2024-03-17 00:53
        回复
          敏感的人
          公司里新来了个女同事,我在走廊上遇到她时多看了几眼;有时路过她的公室,我也会故做不经意地目光一扫而过。我想说我对她这种注意并不是十分特别和强烈的,和对其它漂亮异性的关注差不多,然而我的这种目光在她那里遇到了奇怪的回应——她总是板着那张有些过于白皙的脸,一本正经,从不与我的视线接触,但是每当我一看她时,我觉得她几乎立即就感到了我的目光,眉尖微微皱起,神色不定,一副很不耐烦的样子。有一次,她正在办公室里和一个女同事有说有笑的看着桌上摊开的一本杂志,我想走进去借机和她搭搭话。但是当我还未完全走进门口,她就神色一变,脸拉下来停住说笑,把杂志往前面一推,起身快步走了出去。我脸上堆起的笑容只能很僵硬地与脚步一起停住,不知如何是好。我觉得她的反映是过于敏感和夸张了,好像我在追求她似的。其实,根本还没有到这一步。我自问言行举止似乎也没有特别过份的地方,为什么她要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在大街上对陌生女孩纠缠不清的无赖一样。何况她也并非长得特别漂亮出众,只是有些清秀而已,除了我,公司里好像也没有其它异性注意她。她告诉我她有一个高贵的自我,那好吧——我也不会再打扰她了。
          可是我发觉自己做不到。我无法不去注意她,因为她的这种过于强烈的反应反而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有时我甚至怀疑她是故意这样做来引起异性的重视。本来公司里吸引我的还有另外两个女孩,而现在我差不多已经完全忘记她们了。我时常在猜测她对我这么敏感的原因。她的情绪似乎一向很低落,很少见到有什么特别兴奋和开朗的时候;说话很少,但声音异常柔美;工作很认真,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和处理周围的事物,这是一般女孩子很少有的;衣着时尚精致,看得出很善于打扮自己,但清秀的面容总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疲惫和沧桑。这让我怀疑她以前的感情上受到过的某种打击,也许我的某个方面——言行举止,外貌或者就是那种关注她的目光,会使她联想到以前那段不愉快的经历。
          我知道自己已经想得太多了。因为当你长时间用心去观察一个人,心理上就会不知不觉产生一些自己也无法预料的微妙变化。她现在对我好像已经不似开始时那么反感了,也许是由于几个月以来我除了很小心地观察她之外,就再也没有过任何过分接近的企图。现在有时我们在工作和娱乐时也会有些接触,我总是表现得大方得体,甚至比自己想像中的还要自然。我的表现似乎得到了她的某种赞赏,有一次她几乎对我露出了甜美的笑容。我觉得这是一个暗示,也许可以采取一些行动了。
          然而我依然犹豫不决,每当想要更进一步作出表示,总觉得有一下子失去重心的落空——当我以为她应该在某个位置,把自己调整到相同刻度时,却忽然发现她并不在那里。
          我认为她现在应该没有在接触的男友,上下班从来没有人接送,平时也不见有频繁的电话和短信;公司里对她有好感的异性也都看不出有特别的发展。我始终无法明确她对我的态度,也许有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正在发生着。海明威曾经说过:人就像大海里飘浮的冰山,可以看到的永远只是浮出水面的极小一部分。
          公司组织旅游,有十几个同事一起去。在旅途的大巴士上我扮演起导游解说的角色,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不过这对我内向的个性来说多少有些力不从心。我不愿承认这是由于她在场的缘故。我总是很小心地避免她靠近相处,因为我发现她先这样做了。她和长着张猴脸的小刘坐在一起,还有她们部门的主管——是个已经结婚的老男人,他们对我都不应该构成威胁,所以我也乐得摆出副毫不在意的样子。
          到了旅游景点,我们住的是那种褐色的木头房子,推开后窗就可以看到那条著名的大江。黄昏时我独自走出旅社,想抢先领略那片美景。还未走到江边,耳边已经充满了江水流动发出的浑厚声响,潮水的气味迎面而来,大片大片的芦苇在晚风中来回摆动。再近前,大江横在面前,天水之间已无界限。
          我沿着河边的白色长堤向前缓缓走着。不远处的码头上停泊着一艘巨大的铁制渡轮,像是被废弃已久的,船身布满了被江水腐蚀的点点锈斑。我仰头看到船弦有两个依偎着的人影,心头不禁一震——是她和一个面目模糊的男子。这时头顶的天空像被火烧过一样红,而急流向前的江水却冷得青蓝青紫,在这片绚丽壮阔的景色之中,我的内心感到一阵阵隐隐的作痛。


          IP属地:上海6楼2024-03-17 00:55
          回复
            片刻的晕眩之后,她不知何时已经到了我的面前。“你好。”她微笑着说,“你也出来散步?”我迟疑地点点头,还未完全回过神来。也许我的神情有些奇怪,我没有察觉到自己是否向她身后看了一眼。她脸色一沉,像我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一样,扭头沿着堤岸向前走开。我一下子觉得有些愧疚:也许她有什么难言之隐,也许那个男人伤害了她,刚才她正和他提出分手;更或者根本就是我看错了,船上的那对情侣并不是她。这样想着,我的心情不禁又好了起来。难得有这样和她独处的机会,本来就应该有出乎意外的欣喜。我追上去笑着对她说:“真的好巧,想不到我们有同样的兴致,这倒和我们上次在公车上的偶遇有些相似。”
            她的神情柔和了一些,我接着说道:“其实上次的相遇并不是偶然,是我等了三天的结果。前两次你可能有事去别的地方了,并没有坐这路车回家,直到第三天,我终于看到了你上了车。我赶上去想装作偶遇和你说话,可是当我站到你身后,看到你夹在一大群陌生人中间,拉着扶手眼望着车窗外,那种冷漠的神情使我觉得你用一层冰把自己与外界隔离了起来,又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我虽然与你近在咫尺,却觉得无法开口同你说话,像是被你的冷漠的气势扼住了喉咙。车子开了很长时间,直到你快要下车了,我才鼓足勇气和你胡乱说了几句。”
            她低头笑了笑,慢慢地说道:“也许你所描述的有一些是你所认识的我,但那是陌生的,只是表层的印象加上你的一些臆想。吸引人,但并不真实。”
            我有些激动地说:“可能是这样的。我也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和不可理喻,对一个自己还不熟悉的人怎会如此难以放下。我总是希望在爱情中得到一种力量,可以帮助我,给我动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我是抬着头向上仰望去寻找心中的恋人的。你知道一个孤单久了的人一旦陷入情关,一些轻微的变化也会使他变得患得患失,心智昏沉,而这种种失态的举止又正是导致他失去原因。”
            她说:“看得出你是一个有想法的人,努力去感觉生活的人。我欣赏这种人,也愿意与这样的人交谈交往,那让我觉得自己不是孤立的,不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就在于他是站在哪个位置去看生活的,也许你我的共同点就是都想爬上山顶向下看,这就注定这种人是不实际的。他们之间只可以交谈沟通,索取共识,但我一向的看法是仅限于此,无需再发展更深的联系,那是不明智的,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真实和实际。请别以为这是一种托词,这确实是有感而发的,一种经历过,受过伤之后的有感而发。”
            “你这样说一定是收到我写给你的那些信了。我本来以为你并没有看它们呢。我知道自己很傻,把信寄到公司给你,有时,我甚至在门房间看到自己的信摆在那里。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冲动,会把心里的许多想法向你倾诉。你给我一种亲人似的亲切感,让我想要对你说平时从来不对人说的话。你从来没有回信,我只能从外表上判断你的想法。有时你对我微微一笑,或者亲切的打个招呼,就使我觉得心中充满了喜悦和信心;有时你的笑容里仿佛带着一丝歉意,象在说:因为太忙了,所以没有及时给你回信;而有时,你又变得极其沉默和冰冷,就像什么事都不曾发生一样。是不是我的信给你带来了困扰?或者,你正在经历另一段感情纠葛?这一切都是我无从知道的。现在折磨我的是希望,是那于一片迷雾之中透出的微光。既然你我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有缘在茫茫人海之中相遇,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
              她没有马上回答,我感到她心里的矛盾和犹豫。有片刻她抬起头来注视着我,真诚的目光想要表达些什么,但突然又脸色一沉,心中的天平倒向了另一面。
            她用判决似的语气对我坚定的说道:“我觉得我们之间还是不要再发生任何联系了,即使是最普通的朋友的关系,我想那都会给你我带来极大的困扰。因为我们都是过于敏感的人,如同两根因靠得太近而绷紧的琴弦,总会被对方哪怕是最轻微的颤动而干扰。我觉得你非常自我地把别人归进你臆想的世界中,你的感情显得是那么的不切实际。如果是我的原因引起了你的误解,请你原谅我。我对你有时特别地格格不入,常常在刚有些好感的时候就会立即生起了厌恶之心,就像讨厌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一样。我无法给你希望,因为我自身正处在一片黑暗之中,和你一样。”
            我虽然感到了她焦虑万分的心情,感到我们之间已无希望,却仍像所有不甘心的人一样想要再做最后的挣扎。但还未等我开口,她就抬手阻止我道:“我们还是就此别过吧,我不想你再来打扰我,也不想现在有人看到我们一起回去。”说完她就快步离开了。
            这时江边远处的浅滩上来了许多陌生的泳客,他们欢呼着从我身边跑过跃入江水之中。夕阳已经沉下,深远广阔的江面上传来泳者戏水的声音,尖叫声,孩子的哭声,好像离得很近,但望过去却什么也看不见。脚下的长堤消失在模糊的前方,四周空旷的黑暗里隐藏着许多动荡不安的幽灵。我独自一人留在江边,整整一夜.
            半年以后她结婚了,对方是个我根本意料不到的熟人。看得出他们很幸福,是那种经历过一番挣扎之后得到的幸福。我当时的一些猜测被证实了,还有一些事情是我想也想不到的。知道了之后我觉得自己真是傻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但正像人们所说的——谁没有年轻过呢。
            从那次旅游回来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和她说过话,见到也只是互相点头微笑一下就走开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一下子就彻底放弃了,而且放弃之后没有任何痛苦,反而很轻松。如同一场大病初愈之后,见到室外温暖的阳光,内心特别地安宁与祥和。


            IP属地:上海7楼2024-03-17 00:57
            回复
              第二个话题,读者。
              01
              读者喜欢一部小说,一般是出于三种心理,认同、代入、意淫。
              认同包括对小说里的人物的欣赏、喜爱,对事情的熟悉和感兴趣,对精神、情结、思想、情怀的肯定,对作者的写作才华的肯定,等等。
              代入是指把小说里某位主角或某个人物,当成自己,感觉自己在其中体验种种经历。代入感的形成,一般是由和小说人物有相同之处而产生的,包括年龄、心理、背景、喜恶、处境、追求等等。
              意淫,指能满足读者的种种欲望、愿望,比如对名利的追求、贪、爱、高贵、赢、压抑的释放等等,有相当于心理治疗的作用,在现实中被压抑的和不能满足的,通过小说中的种种描绘而得以实现。
              如果一部小说不能让你产生以上三种现象,对一般读者而言,就会索然无味。


              IP属地:上海8楼2024-03-17 08:12
              回复
                02
                我第一次接触红楼梦,应该是少年时看了几集电视剧,只有模糊的印象,但对林黛玉的形象产生了一种美好的感觉,现在想来,应该是对林黛玉那种自怜的心理的认同。柔弱是美的形式之一,林徽因曾经在赞美中国古建筑时说:“美到令人心痛。”还有杜拉斯的《情人》,也让我感觉到了最美的自怜。还有一些好的民谣歌曲,也有这种脆弱、柔弱而产生的美感。还有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
                后来年轻时读了一遍流通本的红楼梦,也只对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感兴趣,其它大量都是引发不了任何感觉的枯燥。
                再后来,差不多中年的时候,看了甲戌本脂批的版本,一下子喜欢得不得了,对脂砚斋的点评的那种灵性、品性,以及和曹雪芹的红颜知己的心灵相通的美好交流的感觉,不胜倾慕。红楼梦从以前在我眼中的一堆干柴,被点燃成了熊熊的烈火。这种感觉和我读卡夫卡小说时的一样,也是从干材,而在一个早上醒来异常清醒的时候,因忽然的感悟而被点燃成烈火。


                IP属地:上海9楼2024-03-17 10:01
                回复
                  03
                  但我对红楼梦的阅读和了解,也止于这样的层次,并没有更深入详细的研读,所以楼上有网友说我的理解不够,在这本书上来说,我也承认并能自己意识到。这次就打算以一边读一边写的方式,重新细致地读一遍。
                  一本好的书,对读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就相当于你也要是教授,才能听懂教授说的话。比如从审美来说,红楼梦在小说技巧上营造的美感,在我个人的体验来说,实际在周瑞送宫花的那段,行云流水的叙事,让人完全被带入犹如亲临,完全是现代小说才有的高超技巧和审美的类型。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3-17 10:29
                  回复
                    04
                    好的读者对一部好的作品的阅读,会有一种“再创作”的方式。好的作品是有自己的生命力的,它已经不属于作者,不完全是作者自己的思想见识的产物。有评论家说过,一个好的作者,是不会觉得自己比自己的小说更有智慧的。
                    红楼梦的叙事,具有自传性质,也就是说它里面所写的事情并不完全是作者凭空编造、构思出来的,而是具有一定的真实客观存在的性质。这点就让读者在审视这些事情的时候,和作者有了相同的权限,是在对客观事实而发表自己的判断和感想,而不是在评判作者的想法。这就意味着,读者可以摆脱作者,而自己根据事实来思辨,可以有和作者不同甚至高于作者的认识和判断。
                    其次,红楼梦对人物的描绘,都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也就是石头的视角,他所描绘的人物,并没有完全按照自己的喜欢和厌恶去主观地塑造人物,而是如实地把人物按其本来的面目呈现。这就使读者可以依据人物的真实材料而来形成人物的形象,而摆脱作者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判断。这就相当于,读者在和作者一样,各自在对现实中的某个真人发表自己的观感,而不是在依从作者的观感。


                    IP属地:上海11楼2024-03-17 12:52
                    回复
                      赞成贾宝玉对影成三人,不能同意楼主的解释。还是进来顶一下


                      IP属地:四川12楼2024-03-17 15:32
                      收起回复
                        第三个话题,命运。
                        开篇出现的主要人物的命运,显示了作者对命运的思考,命运的演变有几种方式。
                        一,被幸运的巧合改变,如丫鬟焦幸(侥幸),偶因一回顾,便成人上人。
                        二,被意外的灾祸改变,如英莲(应怜),被仆人丢失,被拐卖。如士隐,被火灾毁家。
                        三,一场空的命运,如石头,羡慕人间富贵而入红尘一番,最后还是回到荒山,除了经历以外,再美好的享受也是过去即空,什么也得不到留不下,枉入红尘若许年。
                        四.注定的命运。如宝玉和黛玉,在开头的神话中,已经注定要相遇和还泪,命运早已注定。
                        五,抗争的命运,如贾雨村求取功名,攀附权贵,几起几落,一直在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专营。
                        六,跳出的命运,如士隐最后的出家,摆脱命运的主宰,不和命运玩了。


                        IP属地:上海13楼2024-03-19 07: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