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
文化部一纸调令 “文溯阁”易地迁甘
20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同前苏联关系恶化,战争的阴影笼罩着神州大地,此时的全国各地为了备战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准备。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保文溯阁《四库全书》的安全,1965年年初,辽宁省文化厅向文化部提出了将文溯阁《四库全书》调离辽宁保管的建议。时隔一年,1966年3月文化部对辽宁省文化厅做了答复:“你们基于战备需要,曾建议你省图书馆所藏《四库全书》一部拨交西北地区图书馆保管,此事业已由我们报请中央宣传部并中央文教小组批准,经与中共中央西北局商量结果,他们已指定由甘肃图书馆收藏。关于交接手续,请你厅径与甘肃省文化局联系办理。”
甘肃省图书馆按照省文化局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接收和保管计划,对接收时间、人员设备、保藏地点等都做了细致的规定,并定于1966年5月启程去沈阳接收《四库全书》,因“文革”开始未能如期成行。1966年9月,省图又确定了第二个赴沈阳的接收小组成员:组长赵学义,成员方学俊、何勤贵、余贤杰、周省华。当时对派往沈阳的每个人都进行了严格的政审,五人于1966年9月7日前往沈阳。9月11日,辽宁省文化厅的领导在接见了他们之后,当晚特地招待观看了新闻纪录片《毛主席接见红卫兵》,以表示对接收小组的欢迎。9月13日,辽宁、甘肃两馆正式开始点交,交接地点在沈阳故宫旁的一个二层楼,这也是当时这部书的保藏地。
9月29日,经辽宁、甘肃两省文化厅、局商定,辽宁指派该省图书馆滕玉琢,甘肃指派赵学义签订了文溯阁《四库全书》交接书。于是,文溯阁《四库全书》踏上了它的西行之路。在辗转一个星期时间,行程近3000公里后,于1966年10月中旬到达甘肃。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具有保护性质的远行让甘肃成为了文溯阁《四库全书》最终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