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吧 关注:90,762贴子:399,586

特发性震颤,你还在忍受吗?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找到解决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引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颤常见于手,其次为头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


1楼2024-03-25 09:12回复
    特发性震颤的出现,可能与环境因素、家族遗传、小脑过度兴奋等因素有关。
    1、环境因素:根据临床研究表明,特发性震颤疾病的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通常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患病概率会较高一些,因此,环境状态也是诱发疾病的原因。


    2楼2024-03-25 09:12
    回复
      2025-08-18 11:11: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家族遗传:根据一些研究发现,此病症是具有家族聚集倾向的,如果家族当中曾经有人出现过此病症,其患病几率会比普通人高几倍。
      3、小脑过度兴奋:当中枢神经系统释放过多兴奋物质时,小脑的生理活动就会变得很兴奋,此时小脑与大脑之间的信号传递通路就会遭受破坏,从而使特发性震颤出现。


      3楼2024-03-25 09:12
      回复
        部分特发性震颤老年患者有言语障碍。患者存在肌张力障碍者占6%~47%。姿位性震颤在肌张力障碍中也很普遍,特别是书写痉挛。而在肌张力障碍中,有7%~23%伴发特发性震颤。痉挛性斜颈常伴有头部和躯干震颤表现。在特发性震颤家族中,少数成员还可以发现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和不安腿综合征。确诊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存在典型偏头痛的情况很普遍,另外也有伴恶性高热的报道。


        4楼2024-03-25 09:12
        回复
          案例
          33岁男性患者因双手震颤前来就诊,患者已有10年震颤病史,在情绪紧张或手里拿较小的东西时震颤会非常的明显,当时未在意也没有经过任何治疗,后来发展成甚至于写字时由于颤抖竟然握不住笔。在当地医院就诊,经过治疗后好转,但现在效果越来越弱,近2月症状加重,遂来我院就诊,经过李艳波主任中医治疗【祛风除颤汤】,患者的震颤减轻,可以正常生活。


          5楼2024-03-25 09:12
          回复
            特发性震颤,也叫原发性震颤、良性特发性震颤、家族性震颤或遗传性震颤等,特发性震颤的病因不明确,但某些患者有家族史,发病比较隐匿缓慢,一般多从一只手或双手的震颤开始,情绪激动、紧张、疲劳、寒冷可以使震颤加重。震颤多为动作性震颤,常常是在做某些精细动作的时候最为明显。当手及上臂完全放松,震颤可以停止,睡眠之后以及睡觉中震颤也会减轻。


            7楼2024-03-25 09:13
            回复
              提前预防特发性震颤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习惯和保持身心健康。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特发性震颤的因素,以及预防建议:
              1. 遗传因素:特发性震颤可能与个体遗传背景有关。已经发现有些震颤病人的家族中出现了类似的症状。然而,尚未明确特定的基因突变与特发性震颤之间的直接关联。尽管如此,如果家族中有震颤病史,个体可能具有更高的遗传风险,需密切关注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预防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是在有家族史的情况下,以便及早发现潜在的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降低风险。


              8楼2024-03-25 09:13
              回复
                2. 精神因素:情绪压力、焦虑和紧张可能导致身体紧张和神经系统的不稳定,进而影响震颤的出现和加重。
                预防建议: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减轻压力,采取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来降低焦虑和紧张。建立良好的情绪健康管理机制,如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9楼2024-03-25 09:13
                回复
                  2025-08-18 11:05: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 药物和物质滥用:某些药物和物质,例如某些镇静剂、精神刺激剂和某些药物依赖,可能会引起或加重震颤症状。
                  预防建议:谨慎使用药物,特别是具有潜在神经系统影响的药物。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在使用处方药或非处方药之前,让医生了解您的震颤症状和用药情况。


                  10楼2024-03-25 09:13
                  回复
                    4. 生活习惯:某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引起或加重震颤症状,如过度用眼、缺乏睡眠、饮食不平衡和缺乏运动等。
                    预防建议:注意保护眼睛,适量使用电子设备并定期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饮食均衡,摄取足够的营养素。适量进行身体活动和运动,以维持整体健康。


                    11楼2024-03-25 09:13
                    回复
                      在中医理论中,特发性震颤多被归类为“颤症”范畴。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多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易导致震颤;肾主骨生髓,若肾精不足,骨髓空虚,也会引发震颤;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若脾气虚弱,气血生化无源,肌肉失养,亦会出现震颤。


                      12楼2024-03-25 09:14
                      回复
                        中药“祛风除颤汤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手抖头抖虽然在症状解除上比西药相对慢些,但胜在长远且无副作用,不用终生服药极少复发。治疗特发性震颤手抖头抖一共有三个阶段:


                        13楼2024-03-25 09:14
                        回复
                          第一步:主要是控制特发性震颤手抖头抖疾病的发展,不要往严重发展。
                          第二步:主要是改善特发性震颤手抖头抖的临床现有症状,让特发性震颤手抖头抖疾病慢慢恢复。
                          第三步:主要是巩固疗效,防止特发性震颤手抖头抖疾病后期复发。


                          14楼2024-03-25 09:14
                          回复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神经性疾病,其特征是肢体或其他身体部位的不自主颤动。对于许多患者来说,他们会感到震颤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经历,甚至在做梦时也无法想象自己会因为一些琐事而患病。
                            然而,人体的机能是复杂而微妙的,有时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琐事却可能成为诱发或加重特发性震颤的因素。正因为如此,了解和注意这些琐事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5楼2024-03-25 09:14
                            回复
                              2025-08-18 10:59: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首先,压力是一大影响因素。许多特发性震颤患者在遇到压力大的情况下会发现他们的症状加剧。这可能是因为身体对紧张局势的应激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异常活跃。因此,特发性震颤患者需要学会放松身心,寻找缓解压力的方法。例如,进行深呼吸、冥想或进行有氧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减轻症状。


                              16楼2024-03-25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