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后三吧 关注:2贴子:102
  • 4回复贴,共1
01
当观色无常。
色,包括和八大种子相关的所有人事物。八大种子分别是嗔恨、屈辱、贫穷、我慢、贪、爱、存在感、欲我。再落实到每个人自己身上,又都会有一些非常具体的个人的人事物。这些人事物又可以分为当前一段时间经常遭遇、想到、触发苦受、常做的十几件具体的事情,以及埋在内心深处的过去的几件重大事情,以及自己重点的某几种惯性行为的种子。
无常,有三种定义。一是变化,一切美好的、快乐的人事物,都有丑陋的、痛苦的一面,而世俗对它们的看法、观念和记忆、期待、想象,都是夸大好的一面而遗忘、忽视不好的一面。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正观,实际是一种和审美相反的审丑的视角。
二是由这些人事物引发的我们的错误的或不好的心理和行为,比如贪嗔痴慢疑,妄想、非理性、失控、痛苦、自私、丧失良心良知等等。一般世俗的人,是看不到意识不到自己有这些心理和行为的。
三是由增上法引发的失常,包括重复、联想、妄想。
当你以上述三种无常来看待色,就一定会对它们生厌离,不再想要获取它们,不再会因为觉得它们美好和快乐而欢喜。因此内心的污浊逐渐被洗刷,八大业力种子逐渐被消磨,而一些正确的美好的清净种子才能逐渐建立。如老子所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
正观,就是对人事物的正确看法、观念。观念是我们对人事物的理解、判断的依据。观念的形成,有两种来源,外在听闻和内在思辨后的接受,以及对外在的思辨而自己得出。由此可以看出,观念和思辨是直接相关的,有正确的思辨,才有对观念正确与否的判断,才有取舍和形成。
观念的接受和形成,首先和个人内在的需求、品格有关,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观念的性质分为两种,自私和利他。
我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里面写了一个人因为私怨而隐藏了一份可能可以证明他人无罪的证据,这个人被判刑入狱多年后释放,但案件发现疑点而重审,隐藏证据的人发现这个人是无辜的,他手里的证据可以证明这个人的无辜,但如果他交出证据,就要被判渎职,事业名誉毁地。这个人最后主动交出了证据,接受了重大的处罚。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觉得如果换成是我,我应该不会去交出证据。
我的这种想法和电视里这个人交出证据的行为,就会是两种不同的观念支持的。在我,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的观念,在他,比如“良心”这样的观念。
对这样两种观念两种行为的是非对错的区分和抉择,就是在进行思辨而得出正确观念的过程。
再举一个例子。在小说版红高粱里,男女主角历经磨难而成婚,但男主在新婚第二天,就义无反顾地,以知道必死的结果而去袭击侵略者的军队,实际上他完全可以不去。支持去和不去的,实际又都会有种种不同的观念。
从这两个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出,观念的运用,实际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有关,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无价值的,什么是更有价值的。另外,也和自我获取满足的方式有关,是从自私自利中满足,还是从利他中满足。
我们以前的和这八大种子相关的人事物的观念,都需要清洗和重建,以正确的思辨来理清和这些事物相关的观念。
比如第一个种子嗔恨,嗔恨对不对?为什么不对?自己对某个人事物的嗔恨,有哪些错误的观念和想法?应该建立怎样正确的观念和想法?如何反复清除错误的和反复牢固正确的?
再说识缘名色。观念属于名色,识是自我意识,观念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前面说了,观念可以分为自私和利他两种性质,自我意识的方式,也可以分为自私和利他两种,所以,由自私的自我意识方式,就会产生、接受、选择、运用自私的观念,而利他的自我意识方式,就会运用利他的观念。自私和利他产生矛盾时,就是古人说的天人交战的情形。


IP属地:上海1楼2024-03-25 10:12回复
    02
    名色,名是指具体的人事物,色包含受、想、行、识。修行的开始,针对的是想蕴,主要是贪的心理相关的思维活动,比如想象自己未来如何名利双收左拥右抱之类,或者想自己如何得到这些之类。这些贪的想法,还会形成一些固定的情景情节,不断重复,也会不断地变化各种情景情节展开联想。当进行这样思维的时候,心理状态就会呈现一股贪婪的相,犹如我们看他人的一脸贪相那样的情况。
    对治这些贪婪的妄想,方法就是观色无常,就是把你想要得到的、想象自己会得到的那些人事物、虚构的场景情节,都以无常、苦、空、非我的观念去看待,把它们视为不净,贬低这些人事物和场景、情节的价值、意义,由此而打消对它们的欲求,而消磨这些妄想。
    禅师云,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要养成这种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监督、辨别、阻止、打消的心理习惯。


    IP属地:上海2楼2024-03-25 16:10
    回复
      05
      于苦爱喜,指斗争。它包括各个方面各种形式,名利,进取、竞争、嗔怒、争吵、战斗、怨恨、获取欲等等。斗争会给人带来各种精神折磨的痛苦,如怨憎会,人能从斗争中获得很大的自我满足,斗争也是道的方式之一。儒家是支持斗争的,如孟子说的,国无外敌者恒亡。道家提倡以柔克刚,而佛家是彻底否定任何形式的斗争的,这是出于修行灭苦的需要,斗争和取欲,是会引发苦的主要原因之一。


      IP属地:上海3楼2024-03-25 16:11
      回复
        怎么会色包括受想行识呢?你区分不开名色法?怎么能说出这么糊里糊涂的话呢?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3-31 22: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