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吧 关注:29,017贴子:268,021
  • 0回复贴,共1

《史记》献疑一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史記》和《漢書》是記載漢代歷史的重要歷史文本,由於《史記》成書在前,《漢書》成書在後,有關漢代的一些記錄,《漢書》直接抄了《史記》的內容,所以有時候,也會有學者利用《史記》和《漢書》進行互校,以發現其中的縫隙,從而進行歷史文獻學的校勘研究。又由於《史記》的特殊寫法,即一事互現,同樣一件事或一個人物,有關他/它的內容分別記載於不同的篇章之中,要得到一個完整的歷史真相,就必須將所有記載內容進行羅列、對比。我前不久寫過一篇《生不逢時的李陵》(帖子見論壇),專門針對李陵這個人進行了一番闡述。也正是在梳理有關李陵的歷史事件時,產生了一些疑問。願意請教于諸位專家。
《史記》的“匈奴列傳”有言:“其明年,漢使貳師將軍廣利以三萬騎出酒泉,擊右賢王於天山,得胡首虜萬餘級而還。匈奴大圍貳師將軍,幾不脫。漢兵物故什六七。漢復使因杅將軍敖出西河,與彊弩都尉會涿涂山,毋所得。又使騎都尉李陵將步騎五千人,出居延北千餘里,與單于會,合戰,陵所殺傷萬餘人,兵及食盡,欲解歸,匈奴圍陵,陵降匈奴,其兵遂沒,得還者四百人。單于乃貴陵,以其女妻之。”這裡講的是天漢二年,漢武帝派李廣利率軍攻打匈奴。漢武帝原本想讓李陵去護送糧草,負責後勤,但李陵執意要求親自率軍充作前鋒(此說見《漢書》的“李陵傳”)。後來被同意,李陵便率軍長驅直入。一開始戰績不錯,但奈何最後還是被匈奴圍困,以致被俘虜。最後,李陵還娶了一位匈奴公主為妻。這裡存疑的,是那句“又使騎都尉李陵將步騎五千人”。
首先,“騎都尉”這個職位是存在的,漢武帝元鼎二年置,後來一直存在,相傳曹操也當過這個職位。騎都尉為三都尉之一,掌监羽林骑。羽林者,御林軍是也。也可見李陵在一開始,是多麼受到漢武帝的器重和任用。但又對比查《漢書》的“李陵傳”,故事內容更加富有文采,且細節飽滿得多,不過提到這事時,卻是如此說道:“陵將其步卒五千出居延,至浚稽山,與單于相直,騎可三萬圍陵軍。……”兩相對比,我們很明顯能發現,《史記》的說法是“步騎五千人”,而《漢書》則變成了“步卒五千人”。事實上,《漢書》的“李陵傳”中還交代了出發前李陵和漢武帝的一場對話。“(漢武帝)召陵欲使為貳師將輜重。陵叩頭自請曰:‘臣所將皆荊楚勇士,奇材劍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願得自當一隊,以分單于兵。上曰:‘毋騎予女。’陵對:‘臣願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詔陵以九月發。”李陵請纓出戰,漢武帝允之。但這裡有一句很關鍵,漢武帝說,沒有多餘的馬匹給你(指李陵)。李陵則回答:“步兵就行了!”
考慮到《漢書》的“李陵傳”把李陵出征的來龍去脈及經過描寫得特別細緻,特別是李陵和漢武帝的一場對話,仿佛班固就在身邊旁聽似的,而《史記》的“匈奴列傳”中卻幾筆帶過,相較之下比較簡略。不過正如我前文所說,《史記》的寫作特色之一是“一事互現”,所以我們又找來了《史記》“李將軍(李廣)列傳”中的記載,裡面提到“數歲,天漢二年秋,貳師將軍李廣利將三萬騎擊匈奴右賢王於祁連天山,而使陵將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餘裏,欲以分匈奴兵,毋令專走貳師也。”這裡,我們很清晰地看到,“李將軍列傳”中同樣是陳述了李陵的這五千人是步兵而不是騎兵。
綜合上文所發現的證據,我們可以羅列如下:①《史記》“匈奴列傳”說李陵的五千人是兵騎(即有騎兵存在);②《漢書》“李陵傳”說李陵的這五千人是“步兵”,而且還有出發前漢武帝的對話以佐證;③《史記》“李將軍(李廣)列傳”中的記載,同樣寫的是李陵率領步兵。只有①是孤例,②③可以互相證明,則可以得出一個基本且靠譜的結論,那就是《史記》的“匈奴列傳”中,“又使騎都尉李陵將步騎五千人”的“步騎”是錯誤的,應該是“步兵”才對。
騎兵、步兵看似是小問題,但其實也折射出了漢武帝時期的軍事馬匹供應問題。《史記》中曾有記載,說漢高祖劉邦開國的時候,找不到四匹顏色相同的馬,而到了漢武帝時,堂堂“騎都尉”帶軍遠征匈奴,卻帶的是步兵,而不是騎兵,豈不諷刺哉。以上就是我的小小學習所得。
草書於2020年9月7日午飯前


IP属地:广东1楼2024-03-26 09: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