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吧 关注:39,304贴子:812,180
  • 2回复贴,共1

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源头——太极原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医基础理论的科学源头——太极原理
《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周子-太极图说》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由此可见,中医基础理论的一切学说,都从太极启始。
那么,“太极”是一种什么概念呢?我们且从下图开始,做一个思想实验:

假定宇宙空间有两滴水,因万有引力而吸聚在一起。那么它们聚成的新水团:
A,将会旋转;
B,不会旋转。
您会选择哪一项?
或许,偶然的碰撞不说明问题,为了避免孤证,我们且将实验延伸一下:
假定宇宙空间有诸多水滴,接连不断地吸聚到一起。那么它们所汇聚的水团:
A,必定旋转;
B,必定不转。
您又选择哪一项?
或许多数西方人会选择(B)“必定不转”。因为根据西方“角动量守恒”原理,除非外周汇聚而来的水滴原先就已旋转,否角动量不会凭空产生,而本题并未事先设定向心而来的诸多水滴具有角动量。
但我相信中国人会选择(A)“必定旋转”。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太极图造诉我们,它是旋转的。旋转的原因,就是太极的四两拨千斤原理。何谓“四两拨千斤”呢?见下图:

假设宇宙空间有4根力柱(A|B|C|D),各有千斤之力,均衡地压向太极中心。当宇宙对称性绝对守恒之时,它们只是互相对抗,不会产生转动力矩(如图左情况);然而这种稳定是极其脆弱的,只要其中一个力柱出现微弱的不平衡力(如A柱旁边的小e),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使A偏向B,B偏向C,C偏向D,D再偏向A(如图右情况),从而使总共四千斤的向心力大部分化为旋转力。这就是“四两拨千斤”现象。
或许有人会说,如果始终没有出现“微弱的不平衡力”呢?这是不可能的!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科学实验告诉我们,宇宙对称性并不绝对守恒,宇宙中的任何物质体系,对内对外都会面临不甚平衡的些许状况。所以,至今为止的一切物质体系,无论是宏观星系还是微观粒子,它们最终都是自旋的!
而且恰恰是这种自旋,才成为一切物质体系抵抗内外不平衡因素的有效架构。比如,一个氢原子,当它获得一个光子的时候,其外围电子轨道会向上跃迁一个能级;当它失去一个光子,其电子轨道又会跃迁回原来的能级。这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了不平衡因素,不至于因为一个光子楔入就导致原子解体。
所以,古中国的太极图和太极原理,正确揭示了物质宇宙起源和动因;而西方角动量守恒的历史概念(包括“上帝第一次推动”假说),可以休矣!
大家或许还没意识到其中的物理意义?对于物理界来说,物质世界是怎么来的?以前认为物质是“本来就有”的,但如何“本来就有”?也可以是“上帝造的”!后来了发现宇宙大爆炸,原来物质本来没有,是炸出来的。但为什么所有微观物质、所有的宏观星系都在旋转?若根据“角动量守恒理论”,必须是构成它们的星云或宇宙尘埃原本就转,于是仍旧逃不脱“上帝给了第一次推动”,牛顿就这样认为。
但太极原理告诉我们,这是物质本身的万有引力使然。当宇宙空间诸多物质吸聚之时,万有引力导致向心力作功就能自动化为旋转力矩。
这也可以换个角度来论证问题。举单缸汽油机为例:
单缸汽油机的汽缸虽然连接曲轴,但当汽缸点火之时,曲轴位置、转动轴圆心和汽缸方向基本处在一条直线。也就是说,汽缸最初爆发的时候,它所施加的力只是一个向心力,并无旋转力矩。只是由于人工启动的旋转,使曲轴偏出一个角度,而汽缸的爆发力尚未完结,才使随后的推动力施加给了转动力矩,形成远大于人力启动的转速。
单缸汽油机有着明显的人造曲轴,它的向心力转化为旋转力矩容易理解。但自然界的转动体系其实还有很多“隐性曲轴”现象,却鲜为人知。
以宇宙星球为例:
若宇宙空间有一个正在转动的星球,因其强大的万有引力,周围诸多陨石和星际物质向其跌落。假定这些物质最初的跌落轨迹是直指星球质心(圆心),但由于星球正在转动,陨石在接触星球表面之时,随即就移动了一个偏角;而陨石跌落惯性冲量不会立即消失,除了最初给星球施加了向心压力之外,随后的部分就会作用在转动力矩之上,使得这个星球越转越快。这与单缸汽油机原理一致,因此便是“隐性曲轴”现象。
其实这种“隐性曲轴”并非只是在接触其坚实表面才起作用。事实上的多数恒星,在表面并不坚实,而是拥有着大量气体和碎块等物伴随着一起旋转。因此,远处跌落的星际物质早在接触星球实体之前就会不断遇到那些“外围杂碎”,由于“四两拨千斤”效应,它会不断地发生一些偏转,其向心力所作的功也就因此一点一点地转化为了角动能,使其跌落轨迹逐渐成为“螺旋线”。
古中国文化的“来氏太极图”表达了这一原理,而事实上我们所处的银河系也正是这样的“螺旋星系”。见下图:

这种现象,是无法用角动量守恒解释通的。并且我们还可以从动量与动能的内在关系来说明问题。
动能公式如下:Ek=MV^2/2
动量公式如下:P=MV
角动能公式是:Ek=LW^2/2
角动量公式是:P=LW
比较四式可见:动量是动能的导数;角动量则是角动能的导数。
那么,要求一个导数守恒,是什么概念?
显然,这就要求旋转运动实际轨迹的任何一点,前后周期的切线斜率不变。
只有正圆或闭合椭圆轨迹能满足这一点。螺旋线的每周期半径都在变化,根本不符!
而,如果角动量守恒公式只能符合正圆和椭圆轨迹,那么比它更早的开普勒定理就能说明同样问题,根据西方“奥卡姆剃刀”习惯,此式应当“剔除”?
至此,中国太极原理已经驳倒西方角动量守恒原理。
谁是科学?谁是伪科学?
编辑于 2024-02-12 16:13・IP 属地浙江


IP属地:浙江1楼2024-03-30 19:17回复
    在这个贴吧里,竟然没有引起一个共鸣?
    既便大家不知道“太极”是什么,却没人知道“角动量守恒”?
    对于“角动量守恒”的正确性,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对于螺旋星系的形成原理,也没人探讨过?
    对于地球公转椭圆轨道,也没人问一个为什么?


    IP属地:浙江3楼2024-04-23 22:15
    回复
      楼主棒极了,加油啊,继续研究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4-24 1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