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2,194贴子:2,901,039
  • 1回复贴,共1
01
名色,名是指具体的人事物,色包含受、想、行、识。修行的开始,针对的是想蕴,主要是贪的心理相关的思维活动,比如想象自己未来如何名利双收左拥右抱之类,或者想自己如何得到这些之类。这些贪的想法,还会形成一些固定的情景情节,不断重复,也会不断地变化各种情景情节展开联想。当进行这样思维的时候,心理状态就会呈现一股贪婪的相,犹如我们看他人的一脸贪相那样的情况。
对治这些贪婪的妄想,方法就是观色无常,就是把你想要得到的、想象自己会得到的那些人事物、虚构的场景情节,都以无常、苦、空、非我的观念去看待,把它们视为不净,贬低这些人事物和场景、情节的价值、意义,由此而打消对它们的欲求,而消磨这些妄想。
禅师云,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要养成这种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监督、辨别、阻止、打消的心理习惯。


IP属地:上海1楼2024-03-31 08:28回复
    但是,阻止和打消妄想的训练,长期进行后会造成人的思维能力衰弱、枯竭,脑子空空一片,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思辨,所以在打妄想的同时,要进行正思维的各种训练,开发大脑的思维能力。
    佛学有般若一说,般若是智慧的近义词,但又不同于世间的智慧,所以翻译成般若而不翻译成智慧,但或许只不过是因为般若这个词比较酷,比较高大上而已,哈哈。
    思辨的能力,是需要不断训练才能提高的,而且是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限制”之后,才能提高的。
    每个人的认知和思辨的能力,都会被一定程度地“限制”,类似封印一样,有些看起来非常简单,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一样的道理,他就会像是被封印了一样,就是怎么都意识不到,走不出来,认知、思辨就是在封印内打转。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这说的就是“限制”的现象,和人的生命一样,人的认知、思辨的能力,被限制在一定范畴内了,就无法知道和懂得限制外的世界。
    一个人的智力高低,主要和先天的遗传有关,但按佛学的说法,般若智是人人本自具足的,也就是说和先天的遗传没有关系了,即使非常愚笨的人,般若智开发出来以后,也可以智慧绝顶。这说不定还只是宣传而已,事实上是不是真的如此,还需要事实来验证。
    正思维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思维要符合社会规范,那些过于自私的、极端的、丑恶的、不能公之于众的想法、念头、妄想,就不得不自行阻止、打消,要做到从某种角度来说你脑子里所想的一切,都是能公之于众而不被人看不起、鄙视、嫌恶、觉得你不是人的。
    当我们无法以那些不正思维去进行思维的时候,就会去以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去思维问题,比如从自利利他、慈、爱、善、忠恕、乐观、积极等等好的方面、角度去思维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IP属地:上海2楼2024-03-31 10: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