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850贴子:2,977,175
  • 10回复贴,共1
01
阻止和打消妄想的训练,长期进行后会造成人的思维能力衰弱、枯竭,脑子空空一片,无法进行有效的思维、思辨,所以在打妄想的同时,要进行正思维的各种训练,开发大脑的思维能力。
佛学有般若一说,般若是智慧的意思,但又不同于世间的智慧,所以翻译成般若而不翻译成智慧,但或许只不过是因为般若这个词比较酷,比较高大上而已,哈哈。


IP属地:上海1楼2024-03-31 09:02回复
    02
    思辨的能力,是需要不断训练才能提高的,而且是在不断地突破自己的“限制”之后,才能提高的。
    每个人的认知和思辨的能力,都会被一定程度地“限制”,类似封印一样,有些看起来非常简单,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一样的道理,他就会像是被封印了一样,就是怎么都意识不到,走不出来,认知、思辨就是在封印内打转。
    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这说的就是“限制”的现象,和人的生命一样,人的认知、思辨的能力,被限制在一定范畴内了,就无法知道了懂得限制外的世界。


    IP属地:上海2楼2024-03-31 09:14
    回复
      03
      一个人的智力高低,主要和先天的遗传有关,但按佛学的说法,般若智是人人本自具足的,也就是说和先天的遗传没有关系了,即使非常愚笨的人,般若智开发出来以后,也可以智慧绝顶。说不定还只是宣传而已,事实上是不是真的如此,还需要事实来验证。


      IP属地:上海3楼2024-03-31 09:42
      回复
        04
        正思维包括哪些方面呢?
        首先,是思维要符合社会规范,那些过于自私的、极端的、丑恶的、不能公之于众的想法、念头、妄想,就不得不自行阻止、打消,要做到你脑子里所想的一切,都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公之于众而不被人看不起、鄙视、嫌恶、觉得你不是人的。


        IP属地:上海4楼2024-03-31 09:51
        回复
          当我们无法以那些不正思维去进行思维的时候,就会去以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去思维问题,比如从自利利他、慈、爱、善、忠恕、乐观、积极等等好的方面、角度去思维所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IP属地:上海5楼2024-03-31 10:08
          回复
            其它的,比如思维的全面性、范畴性、合情合理、符合常识和逻辑、深入性、条理性、缜密性、完整性等等,这个话题我一下子没法仔细思辨清楚,暂时说到这吧。
            然后说一下般若智的特点,首先是平等性,就是能从不同的他人的立场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只局限在自己的角度立场上。其次是联系性,能发现不同事物和问题之间的相似、相同、联系。再者是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但这三种思维方式是要经过一定的修正之后才能有效的,一开始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自以为是、胡乱联系、异想天开。


            IP属地:上海7楼2024-04-01 06:05
            回复
              般若智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对于悬而未决的问题的思辨。比如遇到什么有疑问、疑惑的问题,或者一个问题想到一半,还没有思维完全或透彻,就会不断地去思维完全。这种思维有时候是不自知的,比如想不通的问题不去想,但过了一阵之后,忽然想到而豁然开朗。它还具有自动总结、归纳的现象,比如接受了大量的信息后,一时没有头绪归纳总结,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会自动总结和归纳出清晰的条理来。


              IP属地:上海8楼2024-04-01 06:38
              回复
                05
                最后举例说一下正思维,比如推论是思辨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一些已知的,而推导出未知的。推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先有结论再去找依据。
                这种方式弊端的一面,就是会犯先入为主的错误,在选择和判断依据的时候,会挑选符合结论的而对不符合结论的盲目不见,或者夸大、牵强附会所选择的依据,而贬低、推脱不选择的依据。
                这种方式有益的一面,是能摆脱对依据的完全依赖,排除被依据的迷惑和可能产生的各种疑惑,权衡利弊地选择依据,而坚定自己这个结论的目的。


                IP属地:上海9楼2024-04-01 07:12
                回复
                  比如恋爱,你先有她爱你的结论,就会找到很多她爱你的证据,夸大、误解这些依据,而无视、自圆其说地抛弃她不爱你的那些依据,结果很可能就会是你一厢情愿,而被她无情地拒绝,有些痴心人甚至被拒绝多次依然还不能接受现实,无法否定自以为是的依据和得出的推论。我说的这种情形,和在这个吧里一些吧友解读老子时的情形很相似。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4-01 10:00
                  回复
                    有益的先入为主的推论,比如你坚信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确的,或者坚信自己能最终成功,然后以这样的结论去寻找各方面的依据,重视有利的依据,排除不利的依据,而最终找到很多支持这个结论的推导,从而坚定你的信念。这是建立在结论正确的前提下的,先入为主的推论。
                    再比如理解老子文中的字词含义时,遇到通假词、多义词,可以先有对这个词在此处应有的含义的结论,然后再去查字典找释义的依据。
                    比如“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这一句中的“观”字,几乎所有解读都解释成观看的观,但我就觉得这个释义有问题,因为这样的“观”非常空洞,完全不具备可操作性,或者说是很泛泛的一种所指,大而空。我联系前后文,无欲和渺,有欲和有作为,觉得连接在其中的应该是“达成”,无欲才能达成渺,有欲才能做到有为。有了这样的结论后,我再去查字典,结果真的找到了观的释义之一。
                    4. 示范;显示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左传·哀公十一年》
                    嘉量既成,以观四国。——《周礼·冬官》
                    飨赐单于,观以珍宝。——《汉书·宣帝纪》
                    又如:观治(显示治绩);观民(显示于民);观世(向世人显示);观示(示范)
                    那么,这个显示的释义,可以把原文读成“保持无欲,以显示空,保持有欲,以显示有。”那么,显示在这里的意思,就有了达成、达到的意思。而这样来理解这两句,是符合了修行上的应有的道理,所以一定是正确无误的,比解释成观看的观,要合理、实在得多。


                    IP属地:上海11楼2024-04-01 10:30
                    回复
                      在科学研究领域,有很多这样以结论来否定依据的例子。比如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有其它科学家做实验找到了其中一种元素,但告诉他某个实验数据和他的结论不一致。门捷列夫说,那一定是你的实验错了,你再做一次。结果那个科学家再做了一次,发现门捷列夫真的是对的,是他之前的实验有错。
                      再比如剃刀原理,好像是爱因斯坦在定义相对论的时候用到过,是在排除了某个相悖的依据后做出的结论,然后事实证明这种排除是正确的。
                      排除错误的先入为主的推论,是正确的怀疑和自我检查;坚持正确的先入为主,是排除错误的怀疑和动摇。一般人犯错都是这两种,在不该坚持自己的时候坚持,在不该怀疑自己的时候怀疑。


                      IP属地:上海12楼2024-04-01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