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知川巴蜀风物志
清代,四川省一共辖12府、9直隶州(以清朝后期的行政区划为准),府和直隶州,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地级行政区。
这里要给大家科普一下,明清两代的“州”分两种,一种是直隶州,一种是散州。散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除了名字好听点、长官的级别略高一点,和县区别不大。而直隶州相当于缩小版的府,要管理县,但是和府最大的不同,是直隶州没有驻地县,而是由州衙代管州城(这个叫“本辖”,你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地级市不设区,而是由市政府管理市区),府则在府城设有县(比如成都府城由成都、华阳两县分管,重庆府治巴县),府衙基本上不管府城的地方行政业务。清代四川的12府,分别是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顺庆府、叙州府、夔州府、龙安府、宁远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绥定府,前面七个,加上后来被撤销的马湖府(府治屏山县),就是四川省的“老八府”。此外,清初四川省原有遵义府、乌撒府、乌蒙府、东川府、镇雄府,后来先后被划给贵州省和云南省。清末四川省又在藏区增设了康定府(驻今康定市)、巴安府(驻今巴塘县)、登科府(驻今石渠县),但这三个府存在的时间很短,所以忽略不计。而四川的9个直隶州,则分别是绵州、茂州、邛州、眉州、泸州、资州、忠州、永宁州、酉阳州。此外,四川省还有杂谷、松潘、懋功、石砫4个直隶厅,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体制和内地不一样,而且都不辖县,所以不计在内。这12府9州,就是清代四川的“地级行政区”,而今天的四川省也是21个地级行政区(如果加上重庆市直辖前的4个地市则是25个)。那么,清代四川的地级行政区,和今天有哪些变化?哪些城市沦落了、哪些城市又成功逆袭?下面我就对照重庆直辖前的四川省行政区划,将这21个州府划分为四组,分别是变化不大或者得失相当的、得多于失的、失多于得的、消失的(被吞并或拆分的)——说明:以下历史地图,均来自《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一书,作者任乃强、任新建,特此致谢。
(一)变化不大或者得失相当的
1、成都府,四川省省会所在地。府治成都、华阳两县。下辖成都、华阳、双流、温江、新繁、金堂、新都、郫县、灌县、彭县、崇宁、新津、什邡共13县,崇庆州、简州、汉州共3散州。
继承者:成都市。
成都市和成都府相比,少了汉州(广汉)和什邡,多了原邛州的邛崃、大邑、蒲江3县,另外,简州(简阳)也长期流落在外,直到2016年才“回归”,简阳回归后,成都市对比成都府大致算是得失相当了。
2、重庆府,府治巴县。下辖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武胜)共12县,合州、涪州共2散州,江北厅1散厅。
继承者:老重庆市。
对比重庆府和现在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少了定远县(归广安市),多了潼南县,其它都是老重庆府的范围,所以可以认为是变化不大。涪陵、南川之前不属于重庆管辖,但随着重庆直辖也算是回归了,而可怜的武胜估计回归重庆大家庭的机会很渺茫了。
3、雅州府,府治雅安。下辖雅安、名山、芦山、荥经、清溪(汉源)共5县,天全州1散州,打箭炉厅(今康定)1散厅。
继承者:雅安市。
在川西藏区“改土归流”之前,雅州府名义上的地盘很大,但实际上对以康定为中心的藏区管辖权很弱,后来藏区成立了康定、巴安、登科三府,不过存在的时候都很短。对比现在的雅安市,总体来说辖区变化不大,只是增设了宝兴县。
4、宁远府,府治西昌。下辖西昌、盐源、冕宁共3县,会理州1散州,越嶲厅1散厅。
继承者:凉山州。
对比宁远府和今天的凉山州,增加了雷波县(原属叙州府)、损失了盐边、米易二县,其余新增县都是“改土归流”的产物,总体来说变化不大。
5、绥定府,府治达县。下辖达县、东乡(宣汉县)、新宁(开江)、渠县、大竹、太平(万源)共6县,城口1散厅。
继承者:达州市。
对比现行区划,除了损失城口外,变化不大(其实我觉得城口归达州管更合理)。
(二)得多于失的
1、夔州府,府治奉节县。下辖奉节、巫山、云阳、万县、开县、大宁(巫溪)共6县。
继承者:原万县市
夔州府是典型的行政中心发生转移的例子(行政中心从奉节县转移到万县),对比后来的万县市,增加了原属忠州直隶州的忠县、梁平县以及原属绥定府的城口县,地盘有所扩张。
2、绵州直隶州,州治绵州,下辖德阳、安县、绵竹、梓潼、罗江共5县。
继承者:绵阳市
对比如今的绵阳市,损失德阳、罗江、绵竹三县,吞并了龙安府各县和潼川府三台、盐亭三县,很明显是得大于失,这也让绵阳成为今天四川省唯一一个辖区内有三座清代州府的地级市(绵阳、平武、三台都曾是州府驻地)
3、眉州直隶州,州治眉州,下辖彭山、青神、丹棱共3县。
继承者:眉山市
对比如今的眉山市,吞并了原属资州的仁寿县、原属嘉定府的洪雅县,地盘有所扩张。
清代,四川省一共辖12府、9直隶州(以清朝后期的行政区划为准),府和直隶州,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地级行政区。
这里要给大家科普一下,明清两代的“州”分两种,一种是直隶州,一种是散州。散州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市,除了名字好听点、长官的级别略高一点,和县区别不大。而直隶州相当于缩小版的府,要管理县,但是和府最大的不同,是直隶州没有驻地县,而是由州衙代管州城(这个叫“本辖”,你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地级市不设区,而是由市政府管理市区),府则在府城设有县(比如成都府城由成都、华阳两县分管,重庆府治巴县),府衙基本上不管府城的地方行政业务。清代四川的12府,分别是成都府、重庆府、保宁府、顺庆府、叙州府、夔州府、龙安府、宁远府、雅州府、嘉定府、潼川府、绥定府,前面七个,加上后来被撤销的马湖府(府治屏山县),就是四川省的“老八府”。此外,清初四川省原有遵义府、乌撒府、乌蒙府、东川府、镇雄府,后来先后被划给贵州省和云南省。清末四川省又在藏区增设了康定府(驻今康定市)、巴安府(驻今巴塘县)、登科府(驻今石渠县),但这三个府存在的时间很短,所以忽略不计。而四川的9个直隶州,则分别是绵州、茂州、邛州、眉州、泸州、资州、忠州、永宁州、酉阳州。此外,四川省还有杂谷、松潘、懋功、石砫4个直隶厅,都是少数民族地区,体制和内地不一样,而且都不辖县,所以不计在内。这12府9州,就是清代四川的“地级行政区”,而今天的四川省也是21个地级行政区(如果加上重庆市直辖前的4个地市则是25个)。那么,清代四川的地级行政区,和今天有哪些变化?哪些城市沦落了、哪些城市又成功逆袭?下面我就对照重庆直辖前的四川省行政区划,将这21个州府划分为四组,分别是变化不大或者得失相当的、得多于失的、失多于得的、消失的(被吞并或拆分的)——说明:以下历史地图,均来自《四川州县建置沿革图说》一书,作者任乃强、任新建,特此致谢。
(一)变化不大或者得失相当的
1、成都府,四川省省会所在地。府治成都、华阳两县。下辖成都、华阳、双流、温江、新繁、金堂、新都、郫县、灌县、彭县、崇宁、新津、什邡共13县,崇庆州、简州、汉州共3散州。
继承者:成都市。
成都市和成都府相比,少了汉州(广汉)和什邡,多了原邛州的邛崃、大邑、蒲江3县,另外,简州(简阳)也长期流落在外,直到2016年才“回归”,简阳回归后,成都市对比成都府大致算是得失相当了。
2、重庆府,府治巴县。下辖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武胜)共12县,合州、涪州共2散州,江北厅1散厅。
继承者:老重庆市。
对比重庆府和现在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少了定远县(归广安市),多了潼南县,其它都是老重庆府的范围,所以可以认为是变化不大。涪陵、南川之前不属于重庆管辖,但随着重庆直辖也算是回归了,而可怜的武胜估计回归重庆大家庭的机会很渺茫了。
3、雅州府,府治雅安。下辖雅安、名山、芦山、荥经、清溪(汉源)共5县,天全州1散州,打箭炉厅(今康定)1散厅。
继承者:雅安市。
在川西藏区“改土归流”之前,雅州府名义上的地盘很大,但实际上对以康定为中心的藏区管辖权很弱,后来藏区成立了康定、巴安、登科三府,不过存在的时候都很短。对比现在的雅安市,总体来说辖区变化不大,只是增设了宝兴县。
4、宁远府,府治西昌。下辖西昌、盐源、冕宁共3县,会理州1散州,越嶲厅1散厅。
继承者:凉山州。
对比宁远府和今天的凉山州,增加了雷波县(原属叙州府)、损失了盐边、米易二县,其余新增县都是“改土归流”的产物,总体来说变化不大。
5、绥定府,府治达县。下辖达县、东乡(宣汉县)、新宁(开江)、渠县、大竹、太平(万源)共6县,城口1散厅。
继承者:达州市。
对比现行区划,除了损失城口外,变化不大(其实我觉得城口归达州管更合理)。
(二)得多于失的
1、夔州府,府治奉节县。下辖奉节、巫山、云阳、万县、开县、大宁(巫溪)共6县。
继承者:原万县市
夔州府是典型的行政中心发生转移的例子(行政中心从奉节县转移到万县),对比后来的万县市,增加了原属忠州直隶州的忠县、梁平县以及原属绥定府的城口县,地盘有所扩张。
2、绵州直隶州,州治绵州,下辖德阳、安县、绵竹、梓潼、罗江共5县。
继承者:绵阳市
对比如今的绵阳市,损失德阳、罗江、绵竹三县,吞并了龙安府各县和潼川府三台、盐亭三县,很明显是得大于失,这也让绵阳成为今天四川省唯一一个辖区内有三座清代州府的地级市(绵阳、平武、三台都曾是州府驻地)
3、眉州直隶州,州治眉州,下辖彭山、青神、丹棱共3县。
继承者:眉山市
对比如今的眉山市,吞并了原属资州的仁寿县、原属嘉定府的洪雅县,地盘有所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