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火的时候应该是胶版开始大量发行的时候吧,我差不多弃坑,不过现在看到这说法就知道说的是谁。
这月有两件事让我想起了去年看到这意见,一是无意中收到了一套某省局在90年代中期发行的无资邮品,就是明信片,头像题材。10张片有7张背图,怎么形容呢,就那修人像的水平让他去影楼面试修流水线婚纱照都没人要。设计者么,赫赫有鸣;
二是前段时间邮政不说表态说面向社会征集邮票题材和设计么,细则点进去一看,好么,门槛高的,干工程招投标都不带这么坑的。投标还是冲着挣钱去呢,这边厢呢,一个字儿不提稿酬标准。我寻思把邮票发行弄成现在这德行的不也是你们这帮人么,为啥现在还把架子端这么高。说是面向社会征集,硬性条件先把群众拒之门外,牛B。
这俩事例印证了之前看到的说法,那么当初引起广泛不满的由头是啥?
这月有两件事让我想起了去年看到这意见,一是无意中收到了一套某省局在90年代中期发行的无资邮品,就是明信片,头像题材。10张片有7张背图,怎么形容呢,就那修人像的水平让他去影楼面试修流水线婚纱照都没人要。设计者么,赫赫有鸣;
二是前段时间邮政不说表态说面向社会征集邮票题材和设计么,细则点进去一看,好么,门槛高的,干工程招投标都不带这么坑的。投标还是冲着挣钱去呢,这边厢呢,一个字儿不提稿酬标准。我寻思把邮票发行弄成现在这德行的不也是你们这帮人么,为啥现在还把架子端这么高。说是面向社会征集,硬性条件先把群众拒之门外,牛B。
这俩事例印证了之前看到的说法,那么当初引起广泛不满的由头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