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伟,高中历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曾荣获衡水市中小学说课比赛第一名、武邑县教育系统工作业绩突出教师、武邑县班主任素质大赛二等奖。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常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及历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奉献,教学幽默风趣,班级成绩优秀!
发扬“啃”的精神,突破薄弱学科
对于高中生来说,经常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就是偏科现象,或者说弱科现象。今天我就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如何学好弱科?”,我说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是经验总结、优秀的代表,仅供参考。
首先,什么是弱科?个人认为弱科就是考的分数低,名次低,尤其是日常学起来比较吃力的科目。
做一个比喻,如果把学习比喻成吃饭,那么优势科目就是红烧肉、就是鸡腿,肉比较集中比较多,轻而易举就能吃很多;而弱势科目就像大骨头,吃过大骨头吗?大骨头有何特点?肉少、不整齐、不统一,有肉、有骨髓、有筋、有肉皮、有瘦肉、有肥肉、有油,而且不在一个地方,很分散,尤其很多都在骨头缝里,在犄角旮旯里。吃起来的方式也不一样,红烧肉、容易、简单、体面、见效快;大骨头就不一样了,你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你要准备好一次性手套、吸管,吃起来要看准了,要仔细。有时候,一小块骨头需要啃多次才能拿下。双手齐下,也顾不上是否体面,吃了很长时间也没吃多少,使尽浑身解数,累的满头大汗,用了很长时间,你要吃很多块,才觉得吃到点肉。我把这个过程叫做“啃”。
既然这么难,但是在饭店,大骨头还很受欢迎,为什么?因为它的肉香,吃的过程让人回味无穷,有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就感。我认为学习弱科也应该这样,应该发扬“啃”的精神。当然每位同学的弱势科目不一样,学习也不是吃饭,不是吃骨头,怎么“啃”呢?
下面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别人的故事,供大家参考。第一个例子,是我的高中同学,铁哥们。他的弱势科目是英语,先天性弱科。初中三年英语没有超过50分。高中没有超过90分,从来不及格。上了高中决心改变英语弱势科目的现状,他采取的措施是投入时间,多投入多付出。他也不知道怎么能学好英语,看人家学习好的买英语资料,他也买,当时有一种特别火的英语杂志叫《学英语》,他买了好多。每天晚上在宿舍厕所(集体大厕所)的灯下坚持看《学英语》,背单词,几近疯狂。天天看,有时候困了,用水清洗一下眼睛,有一次他的同学给他说,你应该洗洗头了,都有味道了,他才意识到因为过于投入学习已经两周没有洗头了,确实应该洗洗了。
付出的效果并不明显,英语成绩进步并不大,他回家给自己的父母抱怨,英语学不会。父母是农民什么也不懂,但很重视,听邻居哥哥说,听听力可以提高英语成绩,也没有给孩子商量,自作主张买了录音机和英语磁带送到了学校。看到录音机和磁带后,他也没有因为父母不给自己商量而闹情绪,反而是马上投入到了听听力中,一方面对父母的爱充满感激,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他只想试试,他想学好英语。
很快投入到了实践中,只要一下课就听,午休听,晚休听,有时候一边听一边就睡着了,然后醒了再听。日复一日,英语成绩没有大的进步也没有退步,没有退路,只有坚持。终于高三模拟考试他第一次破天荒英语133分,第一次上了100分,因为这次考试的完形填空他听过,付出终有回报。这个人一直是我的榜样,是我的偶像。我专门征求了他的意见,能不能把他的真实姓名告诉大家,他同意了。他是鸡泽一中2000级的学生,7班,他叫刘庆伟。
第二个例子是1824班的张同学,我的亲学生。1824班的组合是历史化学生物。我是高三班主任,高三第二次月考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要换选考科目,要把化学改成政治。理由是化学实在是学不会了,两次考试都是班里倒数第二,原始分数20来分赋分后40分左右,太给总分拖后腿。我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提了两个问题,1、当时为什么选择化学,2、政治成绩高一分班前怎么样?这个学生的回答是分班时化学还行,但越学越差,现在几乎最差了;政治也不怎么样,觉的相比较而言,政治只需背背书,应该还行。了解情况后,我帮她分析了形势,高三了,太晚了,现在换科目风险太大,得不偿失,我觉得化学还有救,她问我怎么救,我就给她讲了著名的“啃”骨头的理论。
她问我怎么啃,我告诉她,我不懂化学,具体也不好说,这个方法的让她自己来定让她好好想想。两天后,她给我说,老师我要给自己营造一个学化学的氛围,我决定了每天上午大课间找化学老师问问题,或者谈话。总之我要和化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给老师传递我要努力学好化学的信号。如果学累了我就抱着化学老师哭一会,然后继续努力,我要让自己的生活里充满化学,让化学无处不在,桌子上,宿舍墙上都贴上化学知识点。听到这个措施我并不意外,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会采取这样的措施,但这种形式化的
常年担任高三班主任及历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敬业奉献,教学幽默风趣,班级成绩优秀!
发扬“啃”的精神,突破薄弱学科
对于高中生来说,经常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就是偏科现象,或者说弱科现象。今天我就探讨一下这个话题“如何学好弱科?”,我说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是经验总结、优秀的代表,仅供参考。
首先,什么是弱科?个人认为弱科就是考的分数低,名次低,尤其是日常学起来比较吃力的科目。
做一个比喻,如果把学习比喻成吃饭,那么优势科目就是红烧肉、就是鸡腿,肉比较集中比较多,轻而易举就能吃很多;而弱势科目就像大骨头,吃过大骨头吗?大骨头有何特点?肉少、不整齐、不统一,有肉、有骨髓、有筋、有肉皮、有瘦肉、有肥肉、有油,而且不在一个地方,很分散,尤其很多都在骨头缝里,在犄角旮旯里。吃起来的方式也不一样,红烧肉、容易、简单、体面、见效快;大骨头就不一样了,你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你要准备好一次性手套、吸管,吃起来要看准了,要仔细。有时候,一小块骨头需要啃多次才能拿下。双手齐下,也顾不上是否体面,吃了很长时间也没吃多少,使尽浑身解数,累的满头大汗,用了很长时间,你要吃很多块,才觉得吃到点肉。我把这个过程叫做“啃”。
既然这么难,但是在饭店,大骨头还很受欢迎,为什么?因为它的肉香,吃的过程让人回味无穷,有克服困难之后的成就感。我认为学习弱科也应该这样,应该发扬“啃”的精神。当然每位同学的弱势科目不一样,学习也不是吃饭,不是吃骨头,怎么“啃”呢?
下面我举几个具体的例子,别人的故事,供大家参考。第一个例子,是我的高中同学,铁哥们。他的弱势科目是英语,先天性弱科。初中三年英语没有超过50分。高中没有超过90分,从来不及格。上了高中决心改变英语弱势科目的现状,他采取的措施是投入时间,多投入多付出。他也不知道怎么能学好英语,看人家学习好的买英语资料,他也买,当时有一种特别火的英语杂志叫《学英语》,他买了好多。每天晚上在宿舍厕所(集体大厕所)的灯下坚持看《学英语》,背单词,几近疯狂。天天看,有时候困了,用水清洗一下眼睛,有一次他的同学给他说,你应该洗洗头了,都有味道了,他才意识到因为过于投入学习已经两周没有洗头了,确实应该洗洗了。
付出的效果并不明显,英语成绩进步并不大,他回家给自己的父母抱怨,英语学不会。父母是农民什么也不懂,但很重视,听邻居哥哥说,听听力可以提高英语成绩,也没有给孩子商量,自作主张买了录音机和英语磁带送到了学校。看到录音机和磁带后,他也没有因为父母不给自己商量而闹情绪,反而是马上投入到了听听力中,一方面对父母的爱充满感激,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他只想试试,他想学好英语。
很快投入到了实践中,只要一下课就听,午休听,晚休听,有时候一边听一边就睡着了,然后醒了再听。日复一日,英语成绩没有大的进步也没有退步,没有退路,只有坚持。终于高三模拟考试他第一次破天荒英语133分,第一次上了100分,因为这次考试的完形填空他听过,付出终有回报。这个人一直是我的榜样,是我的偶像。我专门征求了他的意见,能不能把他的真实姓名告诉大家,他同意了。他是鸡泽一中2000级的学生,7班,他叫刘庆伟。
第二个例子是1824班的张同学,我的亲学生。1824班的组合是历史化学生物。我是高三班主任,高三第二次月考后,这个学生找到我,说要换选考科目,要把化学改成政治。理由是化学实在是学不会了,两次考试都是班里倒数第二,原始分数20来分赋分后40分左右,太给总分拖后腿。我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提了两个问题,1、当时为什么选择化学,2、政治成绩高一分班前怎么样?这个学生的回答是分班时化学还行,但越学越差,现在几乎最差了;政治也不怎么样,觉的相比较而言,政治只需背背书,应该还行。了解情况后,我帮她分析了形势,高三了,太晚了,现在换科目风险太大,得不偿失,我觉得化学还有救,她问我怎么救,我就给她讲了著名的“啃”骨头的理论。
她问我怎么啃,我告诉她,我不懂化学,具体也不好说,这个方法的让她自己来定让她好好想想。两天后,她给我说,老师我要给自己营造一个学化学的氛围,我决定了每天上午大课间找化学老师问问题,或者谈话。总之我要和化学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给老师传递我要努力学好化学的信号。如果学累了我就抱着化学老师哭一会,然后继续努力,我要让自己的生活里充满化学,让化学无处不在,桌子上,宿舍墙上都贴上化学知识点。听到这个措施我并不意外,因为大多数孩子都会采取这样的措施,但这种形式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