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拳吧 关注:9,443贴子:53,589
  • 12回复贴,共1

内家拳之根本,在于一个“劲”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
从明末沈一贯《搏者张松溪传》(约著于1610年)得知,张松溪有“五字诀。曰勤。曰紧。曰径。曰敬。曰切。其徒秘之。余尝以所闻妄为之解。”沈先生说自己妄为解之。个别字决的确解的不甚恰当。文章中,说五字决前三个字诀是张师孙十三老总结的。后两字决是张松溪所加。这也是拳术不断发展总结的一个过程。但诚如吧内拳友“爱你”所言,这五字是所有拳术通用啊!而从《王征南墓志铭》《搏者张松溪传》可知,张松溪是传承内家拳的。所以此时或有内家之名,而无内家理论之总结。……我们再往前翻找一番:戚继光总结抗倭经验,于1560年著《纪校新书》,卷18《拳经捷要》中有:“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我们可以理解吕红的“八下”是外家拳且十分刚猛,但一定要注意后一句:不及“绵张的绵”,那么张大侠拳的特点就出来了。绵,短打,还有它比某些外家的刚拳还刚。这时,您会不会想到一个叫“绵拳”的拳术?今天分析,戚英雄时,已经发现有更“刚”之绵张短打拳,却还没有内外家之分。……而到王征南时,已经有内家的称呼了。(见《王征南墓志铭》黄宗羲作于1675年。黄百家之父)。再到黄百家时,内家拳理论体系已经成熟。黄百家著《内家拳法》。同时把张松溪五字决“勤”字改成“劲”字,此劲字时内家拳之根本也。到后来太极拳时,武禹襄在《打手要言》中也先后体悟出“无气者纯刚”,和“尚气者纯刚”。我之前也发过分析帖子。今天我的观点有所变化,武先生的先后体悟都对:无气的纯刚是外家的终点。类似吕红八下。尚气的纯钢是内家的追求。类似绵张短打。并且外家的纯钢是内家拳的起点。内家拳从拳经的绵张短打、到张松溪到黄百家。是从发展到理论成熟。(绵张短打和黄百家功夫不一定有必然师承关系,谈发展脉络)。这和太极拳从陈拳到杨拳及到武家理论的成熟。过程相似,而理一贯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24 12:55回复
    爱你拳友解的准确精炼,点赞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5-24 13:17
    回复
      劲:在外家刚猛基础之上,加“气”则为劲。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5-24 14:48
      回复
        太极拳、八卦掌,是在“内劲”基础之上。强化玩巧妙。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5-24 14:48
        回复
          有气着无力,无气者纯钢。李亦畲《老三本》1881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5-25 07:51
          回复
            尚气者无力,氧气者纯刚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5-25 08:09
            回复
              更正一下:
              黄百家的五字决。是王征南说的。
              王征南是张松溪三传徒孙。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5-25 22:26
              回复
                绵张短打、张松溪时内家劲路有了。
                应该是宋张三丰祖师创。
                王征南时内家理论形成。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5-25 22:31
                回复
                  按黄百家理解,内家拳关键在一个劲字。就是今天的根劲。
                  其实在戚继光将军时就注意到这种劲:拳经中,“吕红八下虽刚,不及绵张短打”。
                  就是绵张短打的拳异常刚猛。
                  和武禹襄的早期的“无气者纯钢”,大致是一个认识。“外家刚极则柔”。
                  其实只是内家拳的初级阶段。
                  因为黄百家和此时的武禹襄,还没有认识到内家拳的一个关键原理。那就是“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6-12 08:40
                  回复
                    刚极则柔,是内家的初级阶段。
                    内家拳的高级功夫要“以气催劲”。
                    这也是武禹襄后来的理论认识“养气者纯刚”。“从无气者纯刚”,变成“养气者纯钢”。
                    无气者纯刚,是外家拳的极致。仅是内家拳的开始。
                    内家拳明确“中气”概念,在苌乃周。大约1760年,著《苌氏武技书》,(1937年徐震整理出版)。
                    武禹襄说气:比如行气要无微不至。气贯全身。气以直养而无害。没有过多涉及功法。
                    李亦畲功法说的多一点,比如牵动往来气贴背。这个气是指呼吸。
                    敛气入骨。气从脊骨入腰,从腰入脊骨。我理解他主要说“用意念走劲”。高级玩家可能有更深更准确的体悟
                    苌氏拳术涉及吐纳。李亦畲大师说太极拳要“气敛”。可以有关联。
                    我目前只是胳膊容易炸毛。我理解炸毛和动物发怒立鬃毛原理差不多,主要是基于皮肤“脉络松通”,某种内分泌产生的多,传递顺畅。和“气”关系不大。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12 09:02
                    回复
                      还是建议沿着武禹襄
                      “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
                      这个脉络研究。
                      这是他前后不同的认识。
                      体现对“力、刚、气三者关系”的逐渐深入理解。
                      其根本也是围绕一个“劲”字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12 10:37
                      回复
                        黄百家1675年在著作《内家拳法》中提到劲(其实内家和劲都是他师父王征南说的)。
                        但没有细说“劲”。比如没说到“气”,没有提及劲和气的关系。是个遗憾事。
                        现在只能理解那时对内家拳的理解还不深入。
                        又过了大约百年,关于“气”,在约1760苌乃周《苌氏武技书》中有涉及。在约1860年武禹襄打手要言中“气以直养而无害”“养气者纯刚”。此时对内家拳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认识。
                        内家拳。气、力、刚、劲的关系基本明了。
                        内家拳根劲是根本,打法是外在表象。气是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6-12 11:04
                        回复
                          戚继光接触绵张短打时,只晓得此拳刚之又刚。
                          张松溪时五字决也是平淡无奇。
                          黄百家五字决之“劲决”道出内家之根本。(其实是王征南(1617—1669)说的)
                          但实质是到苌乃周“中气”说才真正把内家拳的根本说透彻。
                          并且此时,武术家周全也在完善通臂拳谱,1644初稿,1666成稿。遗憾是也没有提到劲和气。
                          黄百家的劲。理解应该是包含气的,但没说明确“气的概念,没把气说清楚。至于“吐纳”对功法的作用更无从谈起。
                          所以内家拳理论到苌乃周时算是理论的彻底完整。
                          王征南说的劲,估计是叶继美体悟总结出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6-14 0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