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吧 关注:123,227贴子:1,214,483
  • 12回复贴,共1

本是一片浮云何来不动青山。本是一片枯叶大地与你何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读王夫之 《姜斋七十自定稿》
姜斋七十自定稿
【案,王夫之70岁以后,终于觉悟了。 本是一片浮云,何来不动青山。本是一片枯叶,大地与你何干。
前日浮云飞出山,山前为雨不曾还。云收雨散无消息,何似青山一碧间。
其五 浮云本不恋山巅,木叶随风更可怜。欲得归林归不得,蛛丝悬挂矮檐边。】
七言绝句
水仙 甲子
乱拥绿云可奈何,不知人世有春波。凡心洗尽留香影,娇小冰肌玉一梭。
代书,寄衡山戴晋元
松梢浅着余冬雪,兰若闲烧丙夜灯。一枕梦回衾似水,不知仙洞隔朱陵。
《剩稿》“着”作“带”,“闲”作“寒”。
其二
寒山不稳归飞鸟,锦字难传夜静鱼。闻说茂陵方病渴,莫修封禅数行书。
《剩稿》作“衰年未稔霜余雁”。《剩稿》“茂陵”作“文园”。
山月歌 乙丑
船山山半月垂湾,太白光连夕照间。白发故人愁不见,天西无数五溪山。
白云歌 效逊国先贤“朝见白云飞出山”之作
无数闲云出翠微,和风和雨夹山飞。孤烟一片如轻絮,自绕疏林款夕晖。
其二 一片轻飞岭上分,当时犹自惜离群。飞来飞去秋风里,今日青山无片云。
其三 白云飞也自寻常,不道青山不久长。看尽云飞天阙迥,清空一碧映潇湘。
其四 前日浮云飞出山,山前为雨不曾还。云收雨散无消息,何似青山一碧间。
其五 浮云本不恋山巅,木叶随风更可怜。欲得归林归不得,蛛丝悬挂矮檐边。


IP属地:江西1楼2024-05-26 05:16回复
    姜斋七十自定稿
    杂咏
    曲岸平塘小径通,山坳倚杖避回风。知谁扑速林间响,雀啄霜余数子红。
    其二 暝烟欲卷任栖迟,断嶂云光射岭西。恰似半晴三月雨,林梢只少子规啼。
    其三 罂粟苗轻翠瓣娇,水仙胎满暗香飘。叮咛雪霰休凌藉,任打窗前败叶蕉。
    其四 问病人稀樾径闲,朝飞孤鸟暮飞还。麏避虎昨宵过,乱蹴泥黏碧藓斑。
    又雪
    一雪才消一雪飞,不留余白映霏微。何当贳与严陵寿,建武初年守钓矶。
    送刘生,辑,夏,归省重庆
    蒸江漱玉绕苍汀,玳瑁霜云拥翠屏。归向湘山高顶望,应瞻南极老人星。


    IP属地:江西2楼2024-05-26 05:20
    回复
      王夫之,曾经是一个追求信仰的有为人士,他敢想敢干。
      王夫之,在明清之际,大骂王夫之,李贽,公安三袁,认为他们比商纣王更加可怕,整个明季的灭亡,都是他们的罪过。
      王夫之的《读鉴通论》,可谓是敢说敢写,不顾历史的事实,坚持自己的逻辑判断。
      《读通鉴论 ◎昭宣帝 〖一〗   嬴政坑儒,未坑儒也,所坑者皆非儒也》,云【嬴政坑儒,未坑儒也,所坑者皆非儒也;朱温杀清流,沈之河,未杀清流也,所杀者非清流也。信为儒,则嬴政固不能坑之矣;信为清流,则朱温固不能杀之矣。】
      但是,到了70岁以后,王夫之终于觉悟了,明白满目青山本是与自己无关,整个山河大地,自己只是一片漂浮的枯枝烂叶罢了。
      70岁的王夫之,终于感应了天道的自然自在。 感悟了天意与天心,丈夫爱嗔复爱喜,落花笑看随流水
      仿李邺侯天覆吾歌,广其意示于礼
      天覆吾,地载吾。
      元气纷纷屑万族,灵蓍茂草争昭苏。栖鸟在林鱼在水,而复生我何为乎。绝粒升天等龟鹤,灵椿五百还凋落。鸣珂帝都亦莺燕,金衣玄珮喧清甸。邺侯以此为丈夫,漠漠天心谁许见。丈夫昂藏自有真,父兮生我天之仁。一针义利分子午,万国胞与谁主宾。蜗涎篆壁勿轻惹,螳臂当车莫浪嗔。丈夫爱嗔复爱喜,落花笑看随流水。孤月离云雪练飞,渺渺寒辉千万里。静如池影涵青天,动则春风迸花蕊。
      君不见,邺侯晚节知前非,岳顶读书云满衣。晶冰彻底纤尘净,玉魄当头素影肥。
      青莲七二堆螺髻,万轴当年金简字。千年欲识丈夫心,独上危峰揽苍翠。
      春月歌
      晴风初暖溪光紫,杨柳风轻吹不起。迢迢璧月背云飞,摇荡春云映春水。春水涵空倒碧天,金波微定影初圆。花趺红敛垂珠露,叶底苔平缀玉钱。可怜月落留难住,可惜春光来复去。昨日梨花已起风,何时柳絮还黏树。柳絮梨花早岁春,芳郊草软素光匀。绿窗竹叶飘鸾尾,白袷落英照锦鳞。当时不解留春在,月落月生春易改。胡蝶香迷梦不成,碧桃花褪芳谁采。采芳踏月当年客,双鬓银丝欺素魄。婵娟不解古今愁,斜转空山荡轻碧
      来者之日歌
      来者之日还如昨,今我云胡而不乐。去者之日一如今,徘徊今昔伤忧心。东风吹柳鹅黄垂,千条映水摇修眉。一片轻飘坠秋水,叶叶零零飞不起。还丹空炼素银芽,老聃西度函关死。死生倏忽如朝霜,春日不长冬夜长。行人攀折莫长叹,豹死留皮王彦章。
      旦气息微霜,流云起相聚。暄风动林叶,疏雨鸣高树。夕宇还昭鲜,物变何匆遽。寥寥下土人,邈彼高冥路。终始阅迁流,孰能测其故。今古归有涯,云何永依据。
      午睡过微雨,西清引凉吹。云光逗新叶,浮绿起新媚。文禽时一飞,水影摇丹翠。物故有今昔,化理无荣悴。遥知薪指穷,未始天容替。阅变递纷扰,损悲任流逝。嗣者无适期,遐哉惘高寄。
      素云方西飞,归鸟仍南征。迁流无止势,蠕动况有情。天宇敞寥廓,虚牖延孤清。竹素涵前古,静对终吾生。故交惠尺书,整襟拜投琼。奖以息吹万,因之返素精。寓形良有涯,勿为化所惊。


      IP属地:江西3楼2024-05-26 05:32
      回复
        相比王夫之的荒唐与可笑,但是凸显了王阳明与钱谦益的坦荡与澄明。王阳明所谓,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青山本是大自然的一体,什么时候,就成了王夫之这些糊涂虫的玩物。好在,王夫之最终觉醒了,明白了,所谓,忘物仍忧乱,孤游托耦耕。年华皆昨梦,风俗到今惊。闭户生涯得,挑灯笑语清。欹眠安枕簟,恰有曙光晴。
        故而,王阳明《泛海》云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春晴》
        林下春晴风渐和,高崖残雪已无多。游丝冉冉花枝静,青壁迢迢白鸟过。
        忽向山中怀旧侣,几从洞口梦烟萝。客衣尘土终须换,好与湖边长芰荷。
        《龙潭夜坐》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临流欲写猗兰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化城寺(归越作)】
          化城高处万山深,楼阁凭空上界侵。  天外清秋度明月,人间微雨结轻阴。
          钵龙浮处云生座,岩虎归时风满林。  最爱山僧能好事,夜堂灯火伴孤吟。
          【忆龙泉山(京师作)】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忆诸弟】
          久别龙山云,时梦龙山雨。  觉来枕簟凉,诸弟在何许。
          终年走风尘,何似山中住。  百岁如转蓬,拂衣从此去。
          【因雨和杜韵(赴龙场作)】
          晚堂疏雨暗柴门,忽入残荷泻石盆。  万里沧江生白发,几人灯火坐黄昏。
          客途最觉秋先到,荒径谁怜菊尚存。  却忆故园耕钓处,短蓑长笛下江村。
          【移居胜果寺】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宿萍乡武云观】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拖云开叠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阻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IP属地:江西4楼2024-05-26 05:50
        回复
          相比王夫之的荒唐与可笑,但是凸显了王阳明与钱谦益的坦荡与澄明。王阳明所谓,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青山本是大自然的一体,什么时候,就成了王夫之这些糊涂虫的玩物。好在,王夫之最终觉醒了,明白了,所谓,忘物仍忧乱,孤游托耦耕。年华皆昨梦,风俗到今惊。闭户生涯得,挑灯笑语清。欹眠安枕簟,恰有曙光晴。
            【移居胜果寺】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  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  富春只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宿萍乡武云观】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拖云开叠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阻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夜宿宣风馆】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罗旧驿(居夷作)】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沅水驿】
            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  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
            耶溪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  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
            【兴隆卫书壁】
            山城高下见楼台,野戍参差暮角催。  贵竹路从峰顶入,夜郎人自日边来。
            莺花夹道惊春老,雉堞连云向晚开。  尺素屡题还屡掷,衡阳那有雁飞回。


          IP属地:江西5楼2024-05-26 05:51
          回复
            《靖乱录》摘录
            是年秋七月、武宗皇帝尚在南都。许泰、江彬欲自献俘以为己功。张永曰:
            「不可。昔未出京时、宸濠己擒。献俘北上、过玉山、渡钱塘、在杭州交割于吾手、经人耳目、岂可袭也。」
              于是用威武大将军钩帖、下于南赣、令先生重上捷音。先生乃节略前奏、尽嵌入许泰、江彬、张忠、魏彬、张永、刘翚、王宪等扈驾诸官、疏中言逆濠不日就擒、此皆总督提督诸臣、密授方略所致。于是羣小稍稍回嗔作喜。
              止将冀元亨坐濠党繋狱。先生遂得无恙。后世宗皇帝登极。先生备咨刑部、为元亨辩寃。科道亦交章论之、将释放。而元亨死。同门陆澄、应典辈备棺盛殓。先生闻讣、为设位恸哭之。此是后话。
              是年九月先生再至南昌。檄各道院、取宸濠废地、改易市廛、以济饥代税。百姓稍得苏息。
               时有泰州王艮者、服古冠、执木简、写二诗为赘、以宾礼见。先生下阶迎之。银踞然上坐。先生问、
            「何冠。」
            曰:
            「有虞氏之冠。」
            又问
            「何服。」
            曰:
            「老莱氏之服。」
            先生曰:
            「君学老莱乎。」
            对曰:
            「然。」
            先生曰:
            「君学老莱、止学其服耶。抑学其上堂诈跌为小儿啼也。」
            艮不能答。色动、渐将坐椅移侧。及论致知格物、遂恍然悟曰:
            「他人之学、饰情抗节、出于矫强。先生之学、精深极微、得之心者也。」
            遂反常服、执弟子之礼。先生易其名为艮、字曰汝止。
              同时陈九川、夏良胜、万湖、欧阳德、魏良弼、李遂、裘衍日侍讲席。有洙泗杏坛之风。是年冬、武宗皇帝自南京起驾、行至临清、将宸濠一班逆贼、并正刑诛。人心大快。


            IP属地:江西6楼2024-05-26 06:36
            回复
              《靖乱录》摘录
                正德十六年春正月、武宗皇帝还京、三月晏驾。四月世宗皇帝登极、改元嘉蜻。诛江彬、许泰、张忠、刘翚等诸奸、录先生功降勅召之。先生以六月二十日起程、方至钱塘。科道官迎阁臣意、建言国丧多费、不宜行宴赏之事。先生复上疏乞便道省亲。得旨。升南京兵部尚书。赐蟒玉、准其归省。
                九月至余姚、拜见龙山公。公当宸濠谋逆时、有言先生助逆者。公曰:「吾儿素在天理上用工夫、必不为此。」
              又或传先生与孙许同被害者。公曰:「吾儿得为忠臣、吾复何忧。」
              及闻先生起兵讨濠、又传言:濠怒先生、欲遣人来刺公、公宜少避。公笑曰:
              「吾儿方举大义。吾为国大臣。恨年老不能荷戈同事。奈何先去以为民望乎。」
              怡然不变。至是相见、欢如再生。
                値龙山公诞日、朝廷存问适至。先生服蟒腰玉、献觞称贺。至明旦、谓门人曰:
              「昨日蟒玉、人谓至荣、晩来解衣就寝、依旧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乃知荣辱原不在人。人自迷耳。」
              乃吟诗一首云、
                百战归来白髪新。青山从此作间人。峰攅尚忆冲蛮阵。云起犹疑见虏尘。岛屿微茫沧海暮。桃花烂熳武陵春。而今始信还丹诀。却笑当年识未眞。
                先生日与亲友及门人辈宴游山水、随地指点良知。一时新及门就学者七十四人。
                是年十二月、朝廷论江西功、封先生为新建伯、食禄一千石。荫封三代。少时梦威宁伯王越解劔相赠、至是始验。
                


              IP属地:江西7楼2024-05-26 06:37
              回复
                《靖乱录》摘录
                  明年正月、先生疏辞封爵、不允。时龙山公年七十有七、病笃在床。将属纩。闻部咨已至、促先生及诸弟出迎曰:「虽仓遽、乌可以癈礼。」
                少顷问、已成礼否。家人曰:「诏书已迎至矣。乃瞑。」
                  先生戒家人勿哭。加新冕服、挽绅、事毕。然后举哀。一哭顿絶、病不能胜。门人子弟纪丧。因才任使。仙居、金克厚典厨、内外井井。
                  先生以先后平贼、皆頼兵部尚书王琼从中主持。又同事诸臣多有劳绩、己何敢独居其功。再上疏辞爵、归功于琼。
                时宰方忌琼。并迁怒于先生。御史程启充、给事中毛玉、相率论劾先生指为邪学。先生讲论如故。门人尚谦临去、先生赠诗云、
                  珍重江船冒暑行。一宵心话更分明。湏(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离辩浊清。乆奈世儒横臆说。竞捜物理外人情。良知底用安排得。此物繇来是浑成。
                --------------------
                嘉靖三年、海宁董萝。号萝石。以能诗闻于江湖。年六十八、来游会稽。闻先生讲学、戴笠携瓢、执杖来访。入门长揖上坐。先生敬异之。与语连日夜。萝言下有悟。因门人何秦请拜先生门下。先生以其年高不许。归家与其妻织一缣以为贽、复因何秦来强。先生不得已。与之倘佯山水间。萝日有所闻。欣然而而忘归。其郷之亲友。皆来欢之还郷。曰:「翁老矣。何自苦如此。」
                萝曰:「吾今方扬鬐于渤海、振羽于云霄。安能复投网罟而入樊笼乎。去矣。吾将从吾所好。」
                遂自号从吾道人。
                  时郡守南大吉、先生所取士也。以座主故拜于门下。然性豪旷不覊、不甚相信。遣弟南逢吉觇之。归述先生讲论如此数次。大吉乃服、始数来见。且曰:
                「大吉临政多过失。先生何无言。」
                先生曰:「过失何在。」「大吉历 数某事某事。」
                先生曰:「吾固尝言之矣。」
                大吉曰:「先生未尝见教也。」
                先生曰:「吾不言:汝何以知之。」
                大吉曰:「良知。」
                先生笑曰:「良知非我常言而何。」
                大吉笑谢而去。于是辟稽山书院。聚八邑彦士讲学。
                  璆萧、杨汝荣、杨绍芳等、来白湖广。扬仕呜、薛宗铠、黄梦星等、来自广东。王艮、周冲等、来自南直。何秦、黄竹纲等、来自南赣。刘邦采、刘文敏等、来自安福。曾抃来自泰和。魏良政、魏良器等、来自新建。宫刹卑隘、至不能容。毎一发讲、环而听者、三百余人。一日讲君子喩义小人喩利章。众人倶发汗泣下。邑庠生王几与魏良器相厚。毎言妨废举业、劝勿听讲。及是日闻讲、自悔失言:即日执贽为弟子。
                 


                IP属地:江西8楼2024-05-26 06:38
                回复
                   《靖乱录》摘录
                   嘉靖四年。门人辈立阳明书院于越城西郭门内光相桥之西。
                  明年正月、邹守益以直諌谪判广德州。筑复古书院、集生徒讲学。先生为书赞之。
                    四月南大吉入觐。被黜、略无愠色。惟以闻道为喜。其得力于先生之薫陶者多矣。
                    是夏御史聂豹、巡按福建、特渡钱塘来谒先生、听讲而去。时席书为礼部尚书。特疏荐先生。御史石金等、亦交章庐荐、不报。
                  嘉靖六年、广西田州岑猛作乱。提督都御史姚镆征之、擒猛父子。未几、其头目卢苏、王受构众复乱、攻陷思恩。镆复调四省兵征之、弗克。阁老张璁、桂萼共荐先生起用、总督两广及江西湖广军务。先生闻命力辞、不允。乃于九月起马、繇杭衢、历常山南昌吉安诸处。一路门人迎接者、动数百人、不必细说。
                    十一月至梧州。先生以土官之叛、皆繇流官掊克所致、乃下令尽撤调集防守之兵、使人招卢苏、王受、喩以属祸福。
                      二人见守兵尽撤、遂自缚谢罪。先生杖而释之。抚定其众、凡七万余人。不动声色、一境悉平。
                    时八寨、断藤峡等处、自韩都堂雍平定以后、至是复遽险作乱。先生因湖广归师之便、密授方略、令袭之。卢苏、王受请出兵饷。当先效力、三月之间、斩首三千余级、扫荡其巢而还。朝中当事大臣、犹以先生擅兵讨贼为罪。頼学士霍韬力诵其功、乃得免议。止以招抚恩田之功颁赐奨赏。
                    先生一日谒伏波将军庙、(庙在梧州)、拜其像。叹曰:「吾十五歳梦谒马伏波。今日所见、宛如梦中。人生出处岂偶然哉。」
                  因赋诗云、
                    四十年前梦里诗。此行天定岂人为。徂征敢倚风云阵。所过须同时雨师。尚喜远人知向望。却渐无术救疮痍。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
                    先生大兴恩田学较。广西士民始知有理学。
                    十月先生以积劳成疾。病剧。上疏乞休。不候旨遂发。布政使王大用、亦先生门人。备美材以随。
                    十一月廿五日、踰梅岭、至南安登舟。南安府推官门人周积来见。先生犹起坐、咳喘不已。犹以进学相勉。廿八日晩泊船。问、「何地。」
                  侍者对曰:「青龙舗。」
                  明日召周积至船中。积拱俟良乆。先生开目视曰:「吾去矣。」
                  积泣下。问、「有何遗言。」
                  先生笑曰:「此心光明、复何言哉。」
                  少顷瞑目而逝。时廿九日也。享年五十七歳。
                  南赣兵备门人张思聪、进迎于南野驿、用王布政所赠美材制棺。周积就驿中堂沐浴衾殓如礼。明日为十二月朔。安成门人刘邦采适至。同官属师生设奠入棺。初四日舆衬登舟。士民远近遮道、哭声震地。如丧考妣。舟过地方、门生故吏连路设祭哭拜。
                    将发南昌、东风大逆、舟不能行。门人越渊祝于柩前曰:「先生岂为南昌士民留耶。越中子弟门人相候已乆矣。」祝毕忽变西风。舟人莫不惊异。门人王几等数人、以会试起身。闻先生讣音。还舟执丧。
                    二月抵家。子弟门人辈、奉柩于中堂、遂饰丧祀、妇人哭于门内、孝子及亲族子弟哭于幕外。门人哭于门外。毎日四方门人来者、百余人。
                    十一月葬横溪。先生所自择地也。先是前溪水入懐、与左溪会。冲啮右麓。术者心嫌、欲弃之。有山翁梦见一神人、绯抱玉带立于溪上、曰:「吾欲还水故道。」明日雷雨大作、溪水泛溢、忽从南岸而行。明堂周阔数百丈。遂定穴。门人李珙等、更番筑治、昼夜不息。月余墓成。
                    会葬者数千人、门人中有自初丧迄葬不归者。即孔门弟子之懐师、亦不是过矣。御史聂豹、原未拜门下。及闻讣之后。遣吊奠、亦称门人。葢素佩先生之训、中心悦而诚服也。
                    后十二年浙江巡按御史周汝贞、亦先生门人。为建祠于阳明书院之楼前。扁曰:「阳明先生祠」。各处书院、倶立先生牌位、朝夕瞻礼。
                    比于仲尼、今子孙世世、袭爵为新建伯不絶。
                    先生幼时常言:「一代状元不为希罕。」又言:「须作圣贤、方是人间第一流。」斯言岂妄发哉。
                    先生殁后、忌其功者或斥为伪学、乆而论定。至今道学先生尊奉阳明良知之说。圣学頼以大明。公议从祀圣庙。后学有诗云、
                    三言妙诀致良知。孔孟眞传不用疑。今日讲坛如聚讼。惜无新建作明师。
                    又髯翁有诗云、
                    平蛮定乱奏奇功。只在先生掌握中。堪笑伪儒无用处。一张利口快如风。


                  IP属地:江西9楼2024-05-26 06:38
                  回复
                    《尧山堂外纪 王阳明尝游僧寺,见一室封锁甚密,欲开视之,寺僧不可,》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初名云,以太夫人梦五色云入怀而生也。有一老僧以名露天机,改今名。〕
                      王阳明年十一时,过金山寺,龙山公与客酒酣赋诗未成,阳明从旁曰:“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楼上月,玉箫吹彻洞龙关。”客大惊异,复使赋《蔽月山房》诗,随应曰:“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客益奇之。
                      王文成初主礼部政,章忤刘瑾擅权,谪贵州龙场驿丞。后惧祸迫身,至海滨遗履于岸,赋诗一律云:“学道无成岁月虚,天乎至此意何如?生曾许国渐无补,死不忘亲恨有余。自谓孤忠悬日月,岂知遗骨葬江鱼。百年臣子悲何极,频听涛声哭子胥。”诗毕,即赴水,俄二童子维腋而行,足如履空,耳傍直闻风涛澎湃。须臾至一洞口,帘卷珊瑚,二叟处其中,驺从女乐及左右所置明珠。白壁平地,未之睹也。与二叟奕棋联句,浃旬而别,其二童子复引登陆。时瑾已服上刑矣。先生始起擢用。
                      王文成赴谪,次杭之北新关,喜见诸弟,有诗:“扁舟风雨泊江关,兄弟相看梦寐间。已分天涯成苑别,宁知意外得生还。投荒自识君恩远,多病心便吏事闲。携汝耕樵应有日,好移茅屋傍云山。”
                      王文成赴谪过闽中,覆舟几厄,时有渔人泛溪中,拯之上山。方徘徊间,适遇一道者自称旧识,邀至中和堂主人处,盘桓数日。主人乃仙翁也。临行,作诗送之云:“十五年前始识荆,此来消息最先闻。君将性命轻毫发,谁把纲常重一分?寰海已知夸令德,皇天终不丧斯文。武夷山下经行处,好对清樽醉夕曛。”
                      王文成养疴阳明洞时,与一布衣许璋者相朝夕,取其资益。璋,上虞人,淳质苦行,潜心性命之学。尝蹑{尸乔}走岭南访陈白沙,其友王司舆以诗送之曰:“去岁逢黄石,今年访白沙。”璋故精于天文、地理、兵法、奇门、九遁之学,文成后擒逆濠,多得其力,成功,归赠以金帛,不受。文成每乘┺舆访之中山,菜羹麦饭,信宿不厌。殁后,文成题其墓曰“处士许璋之墓。”
                      王文成之既擒宸濠也,忽传王师已及徐淮,遂乘夜遄发至钱唐,凛凛不胜忧忄栗,作诗云:“灵鹫高林暑气清,竺天石壁雨痕晴。客来湖上逢云起,僧住峰头话月明。世路久知难直道,此身那得尚虚名。移家早定孤山计,种果支茅却易成。”顷之,王师遣人追宸潦。复还江西,遂谢病居净慈寺,作诗云:“老屋深松覆古藤,羁栖犹记昔年曾。棋声竹里消闲昼,药裹窗前对病僧。烟艇避人常晓出,高峰望远亦时登。而今更自多牵俗,欲似当年又不能。”又云:“常苦人间不尽愁,每弃除是入山休。若为此夜山中宿,犹自中宵煎百忧。百战西江方底定,六飞南甸尚淹留。何人真有回天力,诸老能无取日谋。”
                      王阳明尝游僧寺,见一室封锁甚密,欲开视之,寺僧不可,云:“中有入定僧,闭门五十年矣。”阳明固开视之,见龛中坐一僧,俨然如生,貌酷肖己,先生曰:“此岂吾之前见乎?”既而,见壁间一诗云:“五十年前王守仁,开门原是闭门人。精灵剥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先生怅然久之,建塔以瘗而去。


                    IP属地:江西10楼2024-05-26 06:44
                    回复
                      《红楼春梦 那王阳明另创出良知之说,要说是各人心上本有的,按上那个致字,就有些说不通了。”》
                      京外各衙门向例是腊月二十日封印,贾政在封印期内部务较闲,除了值日上朝,多在家里,和门客们下下棋,有时在上房里叙家庭之乐。那天宝钗带着贾蕙上去请安,贾政正在炕上坐着,和王夫人说话。见贾蕙进去,便说道:“你学里放了假了,在家里也要温温书,写写字,别尽着玩,把心玩野了。”贾蕙道:“我奶奶给我定的功课,早起温书,午后写字,只晚半天出来走走。”
                        贾政问道:“你念了这些时的书,在学里还是对对子么?”贾蕙道:“师父叫我学着做破题哪。”贾政道:“我给你出个题目,是‘事君能致其身’,你懂得这句的意思么?”贾蕙道:“这章书师父讲过的了。”贾政道:“我要你有点作意,别净掉那些虚腔。”贾蕙想了一会儿道:“有是有了,爷爷看用得用不得。”说着便要寻笔砚,贾政道:“你口念也是一样。”贾蕙念道:“致身有道,所以事君者尽矣。”贾政拈髭微笑道:“虽不甚警切,也还亏你。你在学里做的是什么题目?”
                        贾蕙道:“前儿师父出的题目,是‘致知在格物’。”贾政道:“这题目太深了,你做得上来么?做的什么念给我听听。”贾蕙道:“知有由致,即物而寓焉矣。”贾政笑道:“这是你做的么?师父改了没有?”贾蕙道:“我做的头一句,是明致知之要,师父给改了的。”贾政道:“实在是师父改的妥当。你做这个题,得把题中之意先研究透彻了,这句书各家讲的不同,只有朱注即物而穷其理,最为平正的确。这致知是入学的头一步,先要一切事理,都看得明白了,然后正心诚意的工夫,才有个标准。由正心诚意,再做到修齐治平,这是一串儿的学问。那王阳明另创出良知之说,要说是各人心上本有的,按上那个致字,就有些说不通了。”贾蕙连答应几声是。
                        王夫人、宝钗见他们祖孙二人讲得非常高兴,知道蕙哥儿做的不错,也暗暗欢喜。正说着,玉钏儿回道:“蓉哥儿、兰哥儿上来了。”宝钗便领贾蕙退下。原来皇上因时届岁暮,念及各军机值勤辛劳,各疆臣中也有勋劳夙着的,都赏了御书匾额。贾兰得的是“经纶济美”四字,贾珍得的是“屏翰嘉勋”四字。蓉兰二人从朝中领了下来,便同来回明贾政。贾政自是欢喜。吩咐他们将这两方匾额勾摹下来,做成蓝地金字木匾,悬挂在宗祠之内。贾蓉、贾兰都答应是。


                      IP属地:江西11楼2024-05-26 06:50
                      回复
                        《寒松堂全集 良知,知也。良能,行也。王阳明只讲良知,是教人有始无终,有内无外. 》
                        良知,知也。良能,行也。王阳明只讲良知,是教人有始无终,有内无外.
                        天道在人,人道在心。人者天之都会,故心曰天君。
                        尽性.只是与天为一体。
                        教,所以敬天而尊圣也。
                        天理如人之血脉,一息中断,则血脉漓矣。
                        敬者,镜也。有垢则镜昏,有欲则敬乱。
                        求诚,以圣人为法,求圣,以赤子为法。
                        修身如修屋,一处不密,一处便漏。
                        心无日月之明,志无雷霆之奋,不可与言学。
                        理明而天地在眉睫,况万物乎。
                        损有余,益不足,平天下之能事。
                        湛甘泉云.学以救偏也」。如其不偏,何俟讲学?故学者,大公之道也。夫子忧学之不讲,
                        夫讲有不必同。不必同,所以求其同也,然后义理生焉。如彼二磨,其齿不齐,然后粟米出焉。
                        讲学宜深明此意.
                        圣贤之言,理一分殊,会而通之,皆可逢原。读三愆,而知知言之学也,读三戒,而知
                        养气之学也,颉三畏.而知诚意之学也,读九思,而知正心之学也;读三变,面知修身之学也;
                        读三复,而知齐家之学也。
                        读三重,而知治国平天下之学也。善读书者又于此七章,知致知格物之学矣。
                        孔门之学先求仁,仁从何求乎?仁者,无私之谓,心安而理得之谓。一事无私,则一事之
                        心安而理得
                        也。终身热私,则终身之心安而理得也。生熟之分,天渊之判耳。求仁者亦求之无私焉,而
                        心安理得矣。
                        孙锺元先生云,贤智之士,驱而归禅,亦气运使然。」城哉,是言也。迩来学者,以佛书
                        为内典,以禅谙为性命之学,其明验矣。


                        IP属地:江西12楼2024-05-26 06:53
                        回复
                          《明代宫闱史 光阴如箭,忽忽数年。其时宰相张居正逝世已久,边将如戚继光、李成梁也先后俱逝。明廷的朝政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光阴如箭,忽忽数年。其时宰相张居正逝世已久,边将如戚继光、李成梁也先后俱逝。明廷的朝政也一天不如一天了。
                            当在申时行为宰相的时候,尚能护内调外,没有什么事儿闹出来。及至申时行致仕,沈一贯入阁当国,就闹出这某案来了。
                            因沈一贯的为人,自恃才高傲视同辈,朝中的名臣故吏一个也不放在他的心上。这时神宗帝还未立储,长皇子常洛年龄已经弱冠。神宗帝虽有立他为太子的心意,就中都被郑贵妃梗阻,强迫着神宗帝要立她自己的儿子。皇长子常洛本是王嫔人所诞,郑贵妃也生了皇子,取名常洵。朝廷众大臣的主见,当然提议立皇长子常洛。神宗帝也以为废长立幼,见议后世,弄得犹疑不决。郑贵妃在旁昼夜絮聒,神宗帝只含糊敷衍过去,终不曾把立太子的这件事实行。似这般一年年地挨下去,以致闹出了不少的是非来。
                            不知怎的,郑贵妃嬲着神宗帝立福王郑贵妃诞子常洵时封福王的话被一班大臣知道了,便一齐着急起来道:“皇上废长立幼,吾辈身为大臣如不力争,留传到了后世,历史上少不得留个骂名。”于是御史孙丕扬,侍郎赵南星、主事高攀龙、学士邹元标等纷纷上章谏阻,无奈这位神宗皇帝除了元旦临朝受贺之外,平日足迹不履正殿,众大臣虽有奏疏也无法传达,即使呈了进去,神宗帝也无心去看它,不过一个留中不报罢了。
                            那时文选司郎中顾宪成草了请立太子常洛的奏牍,其中语涉郑贵妃,谓郑氏蒙蔽圣聪,希图废长立幼云。宪成草好了疏,贿通冯保,把章奏夹在阁臣白事折的里面。神宗帝对于外来奏疏概置不阅,只命阁臣代阅了。有紧要的事儿,摘录在白事折上,由中官送呈批答,这样的十余年来已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习惯。所以神宗帝深居宫中,但看阁臣的白事折,其他奏牍照例是不闻不问的。
                            这天神宗帝见白事折积得多了。随批阅几种,忽地发现了顾宪成的奏疏,忍不住翻阅了一遍,不由地大怒起来道:“朝廷立储自有祖宗成规,顾宪成何得妄测是非?朕岂肯背却祖训废长立幼,遗后人讥评?”说罢命查究这奏疏是谁呈进来的?
                            冯保在旁叩头道:“此疏本留阁中,想是奴婢取白事折误夹在里面的。”神宗帝点点头,含怒说道:“顾宪成无礼,若不惩他,恐廷臣将蜚语迭尖,朕必不胜其烦。”于是在原疏上批了褫职两字,交阁臣办理。
                            自宪成去职,如高攀龙、邹元标、赵南星、孙丕扬等也纷纷辞职。不待批,竟自挂冠走了。这顾宪成、高攀龙辈学术本习王阳明一派,狂妄不羁,逐渐自成为一派顾、高皆无锡人。
                            去职之后,在无锡故杨时书院开堂讲学,一时士人相附的得是不少,号称为东林某时改杨时书院为东林书院,顾宪成主其事。因为当时儒林很多赞成顾宪成和高攀龙的,附某的人日多,势力也日渐广大。朝廷六部九卿,半是东林某中人。他们的主旨当然和顾宪成一鼻孔出气,专一攻讦郑贵妃,弹劾宦官,保护皇长子常洛。
                            东林某人有任言官的,便俟隙奏劾大臣,章疏连绵不绝,朝廷大臣闻得“东林某三个字人人胆寒心惊。首辅沈一贯见东林某十分厉害,多半是顾宪成、高攀龙的一类人物,自己处在孤立地位,未免岌岌自危。于是密令御史杨隽杨一清孙、翰林汤宾怡也建树起一个儒某来,一时科道中人也有许多归附沈一贯的,时人号为浙某。


                          IP属地:江西13楼2024-05-26 06: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