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130贴子:328,932
  • 48回复贴,共1
-史记集解断句一条上■教授-
小子周某顿首明公函丈阁下:
《史记·历书》「幽、厉之后,周室微,陪臣执政,史不记时,君不告朔」,裴氏《集解》引郑玄曰:「礼人君每月告朔于庙有祭谓之朝享。」今点校本绝句作:「礼(绝句)人君每月告朔于庙(绝句)有祭(绝句)谓之朝享。」窃以为其读非也。
骃所引郑曰,系《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郑注。今考《集解》皇氏疏又引郑注「诸侯用羊,天子用牛与」,《诗·我将》孔疏、《礼记·玉藻》孔疏并引之,知郑玄元有此注,平叔删之也。郑注既明辨天子、诸侯之礼于下,是其所言「人君」者浑言也,该天子与诸侯也。若「人君每月告朔于庙」绝句,则是以郑氏为,人君无天子、诸侯,一于庙内告朔。此则非也。何则?礼汉学,天子告朔于明堂,诸侯于大庙,《礼记》云天子「听朔于南门之外」,诸侯「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是也。依郑氏礼说,明堂、大庙非一事也。知者,许叔重《五经异义》论明堂体制,备载《礼记正义》,云:「明堂制,今《礼》戴说,《礼盛德记》曰:『明堂,自古有之,凡有九室,室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草盖屋,上圆下方,所以朝诸侯。其外名曰辟廱。』《明堂月令》书说云:『明堂高三丈,东西九仞,南北七筵,上圆下方,四堂,十二室,室四户、八牖,宫方三百步,在近郊。近郊,三十里。』讲学大夫淳于登说:『明堂在国之阳丙巳之地,三里之外,七里之内,而祀之就阳位,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周公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上帝,五精之帝,大微之庭中有五帝座星。』其古《周礼》《孝经》说,明堂,文王之庙,夏后氏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东西九筵,筵九尺,南北七筵,堂崇一筵,五室,凡室二筵,盖之以茅。谨案:今礼、古礼各以其义说,说无明文以知之。」康成駮许氏之说,云:「玄之闻也,《礼》戴所云虽出《盛德记》及其下,显与本异章。九室、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似秦相吕不韦作《春秋》时说者所益,非古制也。四堂、十二室,字误,本书云『九室十二堂』。淳于登之言,取义于《援神契》。《援神契》说『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曰明堂者,上圆下方,八窗四闼,布政之宫,在国之阳。帝者,谛也,象上可承五精之神。五精之神实在大微,于辰为巳,是以登云然。今说立明堂于巳,由此为也。水木用事交于东北,木火用事交于东南,火土用事交于中央,金土用事交于西南,金水用事交于西北。周人明堂五室,帝一室,合于数。」然则郑明堂之说用淳于登也。孔疏曰:「《孟子》云:『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是王者有明堂,诸侯以下皆有庙,又知明堂非庙也。以此故,郑皆不用,具于郑《駮异义》也。」是也。
且夫从郑氏之说,告朔、朝享亦异礼也。知者,许氏《异义》又曰:「《公羊》说,每月告朔、朝庙,至于闰月不以朝者,闰月残聚馀分之月,无正,故不以朝。经书闰月犹朝庙,讥之。《左氏》说:『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不告闰朔,弃时政也。』许君谨案:从《左氏》说。」郑又駮之曰:「说者不本于经所讥者,异其是与非,皆谓朝庙而因告朔,似俱失之。朝庙之经在文六年,『冬,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辞与宣三年『春,郊牛之口伤,改卜牛,牛死,乃不郊,犹三望』同。言『犹』者,告朔然后当朝庙,郊然后当三望。今废其大,存其细,是以加『犹』讥之。《论语》曰『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周礼》有朝享之礼祭,然则告朔与朝庙祭异亦明矣。」如郑此说,告朔与朝庙固两异。人君先告朔,天子于国阳之明堂,诸侯于大庙。告朔既,又各祭于其祖庙,天子祭用特牛,诸侯祭用羊,谓之「朝庙」,又曰「朝享」。若「人君每月告朔于庙」绝句、「有祭」绝句,是全背郑氏之说。然则此句当读作:「礼(绝句)人君每月告朔(绝句)于庙有祭(绝句)谓之朝享。」
或曰:《集解》者,裴骃所著。设骃误解郑意,亦当以郑还郑、以骃还骃。然今案《隋书·经籍志》:「古《论》先无师说,梁、陈之时,唯郑玄、何晏立于国学,而郑氏甚微。周、齐,郑学独立。至隋,何、郑并行,郑氏盛于人间。」则《语》郑学中衰,在梁、陈之世。骃晋宋间人,固非所及也。误读之说,于文献无徵,不合逆设。
某也不敏,自文翰入于经史之学,及今二岁有馀矣。然才陋识短,常思起予进益者而不得。顷奉读大著《春秋三传研究初集》,先生根柢字书,论经考史,可谓有年矣,深研覃思,独见精微,多发儒先之未发。其据顾氏《玉篇》论南北朝时《公羊》何休、刘兆并立,某以为尤卓然不刊之论。刘兆传《春秋调人》,案《周礼·地官》:「调人掌司万民之难而谐和之。」盖刘氏《公羊》之旨,兼容并蓄,不若何氏之株守,是以其说行于世也。张文襄公不云乎:「由小学入经学者,其经学可信。」观先生之说,益知此言不虚也。今得于梨枣之间,获觌麈论,想见为人,已甚幸矣。倘许致束脩之礼,同城从游,枉先生垂教,宁不谓幸之又幸哉!
春中冰泮,蕙风传音。不胜区区向往之至。谨再拜。


IP属地:四川1楼2024-05-26 18:50回复
    佩服佩服!


    IP属地:中国台湾2楼2024-05-31 09:54
    收起回复
      食古不化, 于子可见。 姑不论内容如何, 于称呼,即不伦。 于教授称明公, 何若先生? 自称小子, 何如“晚生”、 “学生”、 “后学”?
      生套古人,不知适于当代, 此是学古之通病!


      IP属地:上海3楼2024-05-31 10:48
      收起回复
        我们还是摆事实,讲道理。@明月照花影移 称,在今天用「小子」这样的谦称是「食古不化」。如果某一用词是「食古不化」,那么所用的这个词一定是已经死亡的词语。那么,「小子」的自称,果真是死亡的词语吗?
        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水浒传》第三回
        员外道:「聊表相敬之礼,小子多闻提辖如此豪杰,今日天赐相见,实为万幸。」——《水浒传》第四回
        高衙内道:「你如何省得?」富安道:「小子一猜便著。」衙内道:「你猜我心中甚事不乐。」——《水浒传》第七回
        那先生道:「只闻其名,不曾会面。」晁盖道:「小子便是。先生有甚话说?」——《水浒传》第十五回
        武松谢道:「非小子之能,托赖众长上福荫。」——《水浒传》第二十三回
        飞大惊,下席谢曰:「先生大才,小子失敬。」——《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世子掘突曰:「小子身无寸功。」——《东周列国志》第三回
        那人曰:「小子姓丁名乙,临淄人氏,在周客贩。」——《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八回
        先生不弃顽儿,遂肯赐教。小子初学涂鸦,勿以友故,行辈视之也。——《聊斋志异》卷一《娇娜》
        蘧公孙道:「小子无知妄作,要求表叔指点。」——《儒林外史》第十回
        小子该死。小子说的是……——《孽海花》第十五回
        小子冒昧,敢给太太换个名刺。——《孽海花》第十五回
        小子也曾学弹过两年,见过许多高手。——《老残游记》第十回
        由此可知,「小子」作为自称与谦称,不仅不是已经死亡的词语,而且其生命力十分旺盛,早期白话小说也大量使用这个词语。我们能说《水浒传》《三国演义》《东周列国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等作品使用「小子」这个词是「泥古不化」吗?


        IP属地:四川6楼2024-06-01 19:47
        回复
          至于@明月照花影移 所指摘的「明公」一词,那更是一个活的词语,被历代作家使用,从未被抛弃,生命力旺盛得很。连鲁迅都用这个词。请看古白话:
          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速招军应敌。」——《三国演义》第一回
          卢植曰:「明公差矣。」——《三国演义》第三回
          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雠。——《三国演义》第十回
          陶谦亦出马于门旗下,欠身施礼曰:「谦本欲结好明公,故托张闿护送。不想贼心不改,致有此事。实不干陶谦之故:望明公察之。」——《三国演义》第十回
          曹操攻围甚急,望明公垂救。——《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雠,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陈登曰:「陶府君多病,不能视事,明公勿辞。」——《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明公欲去,当分三军为三队。——《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万望明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老夫死后,犹望明公教诲,切勿令掌州事。——《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三国演义》第十二回
          光是《三国演义》的前面几回,就有这么多的「明公」了。那么,「明公」在现代汉语中死亡了吗?不仅没有,而且仍然被使用。请@明月花影5 看鲁迅的书信:
          又,明公住址,希于便中示及,因有数部书拟赠其女公子也。——鲁迅《致许寿裳》,1933年04月16日
          由此可见,「明公」这个词绝不是已经死亡的词语。把它用在文言文书信中,是完全合适的。


          IP属地:四川7楼2024-06-01 19:57
          收起回复
            你且自我评论下,找找缺点。 为什么别人一提出异议, 就恼羞成怒? 是不是你认为你的文章完美无缺了?
            称呼不得体,生套前人, 是不是食古不化? 长篇征引,繁冗啰嗦, 是不是又臭又长?
            我很感兴趣,师长给你的回信如何。 可否让我见识见识?


            IP属地:上海8楼2024-06-06 16:49
            收起回复
              以前你引用的王先谦批评滕王阁序:
              其《与王太尉书》云“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专耀齐威,非夸王众,而子安《滕王阁序》云“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以电易雪,指齐为王,此绎文不审也。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看懂,你看懂了吗,还请惠教一下。
              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无非就是夸耀齐军兵器精良之状;那比王将军为武库,其中兵器精良即是王将军才略非凡,并无不妥,王先谦觉得“不审”的点在哪里?


              IP属地:四川9楼2024-06-07 09:39
              收起回复
                贴子虽被人删了, 但还能记得。
                “汝之文章, 又臭又长。 为汝师者, 必不耐看。 别人指出缺点, 不思虚心接受, 反哓哓不休, 何能长进邪?”
                实在不明白, 如何就违规了? 吧中多少谩骂攻击,都视若未见! 承他看得起下手, 荣幸之至。


                IP属地:上海10楼2024-06-07 15:12
                收起回复
                  我空间有许多短篇,诚心评价罢,我会是优秀的作家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06-08 08: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