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化吧 关注:2,889贴子:119,555
  • 7回复贴,共1

刘上生 | 黛凤的空中碰撞——《红楼梦》第27回的一处微观行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红楼梦学刊
原创:刘上生


IP属地:北京1楼2024-05-28 17:02回复
    一、王熙凤的突兀爆发
    读《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葬花吟》,感动之余,每每发生疑问:大观园绣带飘摇,花枝招展之时,林黛玉缘何会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伤感?即使是独特敏感,没有现实刺激,感从何来?在叙事情理上,难道曹雪芹就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最近,读到该回甲戌庚辰眉批,强调“开生面,立新场”,“惟是回更生更新”,“非石兄无是章法行文”云云,始有所悟。笔者试探其一隅。
    笔者注意到,在27回“葬花”前所叙细事甚多,其中怡红院丫鬟红玉因伶牙俐齿得王熙凤赏识一段描写尤为详尽。熙凤想把她从贾宝玉处要来使唤,有两句对话:
    王熙凤问红玉的名字,“红玉道:原叫红玉的,因为重了宝二爷,如今叫红儿了。”凤姐听了把眉一皱,把头一回:“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这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下称通行版)的文字。各版本凤姐的话略有异文。庚辰本此处点抹不清,但“讨人嫌的很”旁有一句“又一下针”的侧批,语意不明。王府本作“得了玉的益似的”,应该 是通行本的校对依据。甲戌本作“得了玉的宜似的”,“宜”义难明,应该是近“益”(好处)音而误。甲辰本作“得了玉的便宜是的”,“便宜”一词把“益”的含义改得更通俗了,程本均从此。按照曹雪芹一贯的行文风格,还是“益”字较好,其“好处”之意比较“便宜”,内涵似更丰富。
    这是王熙凤一次突兀而短暂的情绪爆发。此前王熙凤因为欣赏红玉的言词伶俐,找到了会说话的下人帮手,心情很好,得知红玉父母是林之孝夫妇,还开玩笑。然而听到红玉名字时,她却突然变色:“把眉一皱,把头一回”,这是幅度很大的生气神态,接下来的话语分量更重:“讨人嫌的很!得了玉的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虽然没有指名道姓,气愤厌恶之情溢于言表。然而,奇怪的是,说完这句话,王熙凤的发泄戛然而止,接着话题就转移到怎样把红玉要到身边的事情上去了,与李纨红玉说话时心情复归平静。
    无论从王熙凤的语言心态描写,还是从情境气氛变化看,这都是一段奇文。王熙凤的发泄爆发只有片刻,但所流露情绪的强度和负面含义是很清晰的:她对“你也玉,我也玉”的取名感到“讨嫌”,因为在她看来,似乎取名“玉”都是想得“玉”的“益”(好处,或便宜)。
    问题来了:王熙凤为何如此爆发?又为何戛然而止?她“讨嫌”的所指“你”“我”,究竟是谁?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2楼2024-05-28 17:03
    回复
      初步答案并不难找。据书中所写,在此之前,除了已经改称“小红”的“红玉”之外,还有贾府贵族男女三人名玉,即宝玉、黛玉和妙玉,此外还有玉钏儿等个别丫鬟名。王熙凤讨嫌的对象“你也玉我也玉”既是两人对举,那么,个别丫鬟可以排除,剩下的两对,一是黛玉和妙玉,一是宝玉与黛玉。王熙凤敢“讨嫌”宝玉吗?当然不敢。妙玉举止矫情,“过洁世同嫌”,“讨嫌”不足为怪。但妙玉居栊翠庵修行,与王熙凤从无交集。这就只剩下黛玉了。值得注意的是,黛玉是前列两对“你我”的共有人物,故以此断定王熙凤“讨嫌”的话语指向黛玉已无疑义。问题是,林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言行举止并无过错,且其取名来自书香世家地位高贵的林贾联姻父母,作为晚辈的王熙凤为何竟对黛玉之名如此“讨嫌”并且明白发泄表露?
      这就需要对王熙凤的内心作一番挖掘了。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3楼2024-05-28 17:04
      回复
        二、谁“得了玉的益”?
        从语意可知,王熙凤如此“讨嫌”取“玉”为名,是因为“玉的益”。那么,所谓“玉的益”何所指呢?
        让我们循着情节线索进行寻绎。本来,就其通俗意义而言,对于富贵人家,“玉”与“金”一样或相连,是物质富有的象征:对于性情高洁之士,“玉”则比德于精神层面的高贵洁净。王熙凤的出身地位和价值观念,决定了她对“玉的益”的认识,必定只限于世俗物质层面。“四大家族”俗谚“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说的就是以“玉”为象征的她的家族的泼天富贵,毫不逊色于“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婆家贾府。从这个意义上看,贾敏的女儿林黛玉和“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的女尼妙玉,都没有她可以轻看之处,和触动她内心隐痛使之感到“讨嫌”的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第25回的突然事件把人们所不曾知晓的“玉”的特殊价值揭示了出来。原来,跟随贾宝玉来到人间的那块“玉”乃是有别于世间所有俗“玉”的稀世宝物。当马道婆的巫术使贾宝玉与王熙凤奄奄一息濒临绝境时,创造挽救生命奇迹的就是那块“通灵宝玉”。癞头和尚和跛脚道人来到贾府:
        贾政问道:“你道友二人在哪庙焚修?”那僧笑道:“长官不须多言,因闻得尊府人口不利,故特来医治。”贾政道:“倒有两个人中邪,不知二位有何符水?”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放着稀世奇珍,如何倒还问我们有符水?”
        接着就将那通灵宝玉擎在掌上,念念有词,嘱咐挂于床头。果然三日之后叔嫂二人康复。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因玉而愈,自在情理之中。王熙凤却也因此得到“玉的益”,捡回了一条命。由此看来,首先“得了玉的益”的不是别人,乃是王熙凤本人。至此,贾母所说贾宝玉的“玉”是“命根子”的含义也才真正被人们所认识。原来,“玉”不仅牵系着贾宝玉的现实生命,还牵系着贾府的未来命运。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4楼2024-05-28 17:04
        回复
          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生性要强又极端自私的王熙凤却因此产生了一种阴暗心理。“你有我无”,她嫉恨“你也玉我也玉”名“玉”的人。“凡鸟偏从末世来,皆知爱慕此生才”。王熙凤恃才要强。她对铁槛寺老尼狂妄地说:“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第15回)如今一条命靠贾宝玉的玉救回,未免脸上无光。就王熙凤而言,这不仅是面子问题,还与其极强的权力欲相关。“通灵宝玉”神奇价值的显露,意味着贾宝玉未来荣府接班人地位的强化,同时也弱化了王熙凤的未来。王熙凤的夫君贾琏既没有神奇的“通灵宝玉”护身护家,也没有获得荣府继承权的正统地位,在贵族荣府里缺乏伦理正义(非继承人)和程序正义(靠宠信)掌权的王熙凤现在的家政管理权必将转移至贾宝玉和未来的“宝二奶奶”。而宝黛未来联姻正是不久前(第25回)王熙凤用“吃茶”典故开的暗示性的玩笑。宝黛名字都有“玉”本来是偶合,黛玉与宝玉的“通灵宝玉”更是毫不相关,甚至引起宝玉见面即砸玉的风波。但在王熙凤的充满私欲牵系着权力欲的心里,“玉”成为了利益的相关物甚至代名词。黛玉未来如果成了“宝二奶奶”,正是接替王熙凤家政管理权力的人。何况她的名字里有王熙凤所没有的“玉”。王熙凤因此对“玉”变得那么敏感,嫉妒,以至名字“玉”的你有我无都会引起不快。现在借着红玉改名的事发泄出来,潜意识里未尝不包含对可能威胁其权力未来命运的林黛玉的某种敌意。无辜的纯净的林黛玉就因为名字有“玉“躺着中枪。这“枪”来自于王熙凤的恶毒变态心理。归根结底,她享受了“玉的益”之后,就企图独自占有“玉的益”而不容他人染指,甚至名字也不许有“玉”。“益”,即利益,是王熙凤“玉”价值观的核心和全部意义。这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的丑恶灵魂的暴露。
          然而,王熙凤的恶毒变态心理一旦发泄出来,也震撼了她自己。王熙凤显然马上感觉言语不当。这种对“二玉”,对黛玉的露骨嫌恶,在当时贾府,无论传到黛玉或贾母耳朵里,对她都是没有好处的。所以王熙凤的话戛然而止,马上转移话题。这种戏剧性变化,也是出于私利考虑,王熙凤是太丑恶又太聪明了。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5楼2024-05-28 17:05
          回复
            三、黛凤的空中碰撞
            林黛玉与王熙凤书中描写少有交集。第3回熙凤“放诞无礼”的出场初见,王熙凤的啼笑自如的表演和对黛玉的过分夸赞肯定给黛玉留下深刻印象。但“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黛玉没有任何表露。黛玉的精准判断要到第35回才被作者写出。在这之前,最引人注目的是第25回王熙凤借“吃茶”典故撮合宝黛的打趣: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指贾宝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头还玷污了谁呢?”
            这个玩笑不但引起满堂大笑,还引起宝玉的满怀激动,情不自禁拉扯黛玉,只因突然发病而中止。脂批诸人也不胜感慨。甲戌侧批云:“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对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应该肯定,王熙凤的玩笑并无恶意。从当时宝黛情好日密,贾母宠爱的迹象看,黛玉成为人选的可能性似乎已被公认,王熙凤敢于借“吃茶”典故公开给黛玉婚姻开玩笑,反映了她对这种“民意”和“权威意向”一致性的把握。然而,很可能由于元妃等更高权威意向的介入,事情显然出现了变化。第29回贾母回答张道士提亲时,特地嘱咐:“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明确发出了对“二玉”婚姻理想不利的信号。虽然是27回以后的事,但善于察言观色的王熙凤不会不早有察觉。她对“二玉”爱情和黛玉态度不会不发生微妙变化。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6楼2024-05-28 17:05
            回复
              以林黛玉的聪明和敏感,她对王熙凤的为人洞若观火。她知道王熙凤权势的来源和依靠,以及企图长期把持权势的手段。第35回,描写黛玉远远看到李纨、迎探惜姐妹姐妹结伴来看贾宝玉,有一段特笔:
              (黛玉)只不见凤姐儿来。心里自己盘算道:“如何他不来瞧宝玉?便是有事缠住了,他必定也是要来打个花呼哨,讨老太太和太太的好儿才是。今儿这早晚不来,必有原故。”一面猜疑,一面抬头再看时,只见花花簇簇一群人又向怡红院来了。定睛看时,只见贾母手搭着凤姐儿的肩,后头邢夫人、王夫人跟着周姨娘并丫鬟媳妇等人都进院去了。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
              可见虽然有“吃茶”的玩笑,林黛玉并没有感受到王熙凤的善意与真情。在她眼里,王熙凤的本领只是会“讨好”,而林黛玉性格的致命弱点正在于她不善更不屑讨好,“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不如宝钗得上下之心。他们生活在两个人际世界里。
              黛玉与王熙凤并无任何利益和情感纠葛,更从无直接冲突。不同于宝钗,黛玉一度视为情敌。但在思想性格上,黛凤明显不是一路人。在读者眼里,黛玉真而熙凤假,黛玉纯而熙凤诈。在王熙凤的眼里,“玉”是“益”(利益私欲)的工具,而在林黛玉的心中,“玉”是“洁”(人格情操)的象征。黛玉追求“情”,熙凤热衷“权”。黛玉维护自我尊严和人格;熙凤贪求权势和私利。正如黛玉所感受和判断的,她一切以迎合贾府的最高权威和权力来源谋取个人的最大利益为旨归。当林黛玉伤感“红消香断”的时候,她一定不止是感受到了自然界的雨露风霜的摧残,还有脉脉温情掩盖下贵族社会的贪欲追求,权势压迫,私利计较。她也许无法直接听到王熙凤“你也玉我也玉”的嫌恶斥责,但她一定能够敏感到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世态炎凉。王熙凤的瞬间爆发只是个信号。它反映了从贾府的神经中枢到神经末节,以人情冷暖为标志的,围绕着黛玉和宝黛爱情的某种病毒正在传播扩散。表面上,大观园里晴光骀荡,实际上,“情”的追求与“利”的追逐,“情”的梦想和“利”的碾压两种对立基因一直在空中碰撞,如量子纠缠。这才使她发出了“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及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凛冽凄苦呐喊,和“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的刚烈誓言。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7楼2024-05-28 17:06
              回复
                从这个角度看,王熙凤“讨嫌”二玉特别是对黛玉的潜意识心理的突兀爆发,实际上成为了《葬花吟》的先声。曹雪芹的“开生面,立新场”的行文布局,即使在微末之处,片言之间,也能闪出奇光异彩。
                2024年5月25日于深圳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应用达人
                应用吧活动,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北京8楼2024-05-28 17: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