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学吧 关注:3,297贴子:31,918

桃花扇 满眼青山无地葬 侯方域 冒辟疆 陈定生 方以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桃花扇第三十出 归 山
乙酉三月
【粉蝶儿】(外白髯扮张薇冠带上)何处家山,回首上林春老,秣陵城烟雨萧条。歎中兴,新霸业,一声长啸。旧宫袍,衬着嬾散衰貌。
  下官张薇,表字瑶星,原任北京锦衣卫仪正之职。避乱南来,又遇新主中兴,录俺世勳,仍补旧缺。不料权奸当道,朝局日非,新於城南修起三间松风阁,不日要投闲归老。只因有逆案两人,乃礼部主事周镳,按察副使雷縯祚,马、阮挟雠,必欲置之死地。下官深知其冤,只是无法可救,中夜踌躇,故此去志未决。
【尾犯序】某祸起新朝,正士寒心,连袂高蹈。俺有何求,为他人操刀。急逃!盖了座松风草阁,等着俺白云啸傲;只因这沈冤未解梦空劳。
【前腔】(末、小生)难招!笔砚本吾曹,复社青衿,评选文稿。无罪而杀,是坑儒根苗。(生)休拷!俺来此携琴访友,并不曾流连夜晓。无端的池鱼堂燕一时烧。
(末前跪介)老大人不必动怒。犯生陈贞慧,直隶宜兴人,不合在蔡益所书坊选书,并无别情。(小生前跪介)犯生吴应箕,直隶贵池人,不合与陈贞慧同事,并无别情。
(生前跪介)犯生侯方域,河南归德府人,游学到京,与陈贞慧、吴应箕文字旧交。才来拜望,一同拿来了。并无别情。
(外看介)原来是内阁王觉斯,大宗伯钱牧斋,两位老先生公书。待俺看来!(开书背看,点头介)说的有理,竟不知陈、吴二犯,就是复社某袖。
(向生等介)那镇抚司冯可宗,虽系功名之徒,却也良心未丧,待俺写书与他。(写介)老夫待罪锦衣,多历年所,门户某援,何代无之。总之君子、小人,互为盛衰,事久则变,势极必反:我辈职司风纪,不可随时偏倚,代人操刀。天道好还,公论不泯,慎勿自贻后悔也。
【前腔】眼望着白云缥缈,顾不得石径迢遥。渐渐的松林日落空山杳,但相逢几个渔樵。翠微深处人家少,万岭千峰路一条。开怀抱,尽着俺山游寺宿,不问何朝。
   境隔仙凡几树桃,才知容易谢尘嚣,
   清晨检点白云署,行到深山日尚高。
---------------------


IP属地:江西1楼2024-05-30 06:47回复
    《瓯北诗话●卷九 ○吴梅村诗》
    《赠陈定生》云:"茶有一经真处士,橘无千绢旧清卿。"
    赠阳羡陈定生
    溪山罨画好归耕,樱笋琴书足性情。茶有一经真处士,橘无千绢旧清卿。
    知交东冶传钩某,子弟南皮负盛名。却话宋中登望远,天涯风雨得侯生。
    【案,陈定生,陈贞慧(1604年-1656年),字定生,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明末诸生,后中乡试副榜第二人。父陈于廷,东林某人,官左都御史。陈贞慧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与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称“四公子”。冒襄(1611年-1693年),字辟疆,冒襄能诗善文,博学多才,一生著作繁富,其中《影梅庵忆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冒襄和秦淮名姬董小宛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


    IP属地:江西2楼2024-05-30 06:48
    回复
      桃花扇 第三十一出 草 檄
      乙酉三月
      (净扮苏崑生上)万历年间一小童,崇祯朝代半衰翁;曾逢天启乾恩荫,又见弘光嗣厂公。我苏崑生,睁着五旬老眼,看了四代时人,故此做这几句口号。你说那两位嗣厂公,有天没日,要把正人君子,捕灭尽绝。可怜俺侯公子,做了个法头例首。我老苏与他同乡同客,只得远来湖广,求救於宁南左侯。谁想一住三日,无门可入;今日江上大操,看他兵马过处,鸡犬无声,好不肃静。等他回营,少不的寻个法儿,见他一面。(唤介)店家那里?(副净扮店主上)黄鹤楼头仙客少,白云市上酒家多。客官有何话说?(净)请问元帅左爷爷,待好回营么?(副净)早哩,早哩!三十万人马,每日操到掌灯;况今日又留督抚袁老爷,巡按黄老爷,在教场饮酒,怎得便回。(净)既是这等,替我打壶酒来,慢慢的吃着等他罢。(副净取酒上)等他做甚。吃杯酒,早些安歇罢。(净)俺并不张看,你放心闭门便了。(副净下)(净望介)你看一轮明月,早出东山,正当春江花月夜;只是兴会不佳耳。
      (坐斟酒饮介)对此杯中物,勉强唱只曲儿,解闷则个。(自敲鼓板唱介)
      〔念奴娇序〕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十二阑干光满处,凉浸珠箔银屏。偏称,身在瑶台,笑斟玉斝,人生几见此佳景。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自斟饮介)这样好曲子,除了阮圆海却也没人赏鉴。罢了罢了!宁可埋之浮尘,不可投诸匪类。(又饮介)这时候也待好回营了,待俺细细唱起来。他若听得,不问便罢,倘来问俺,倒是个机会哩。(又敲鼓板唱介)
       〔前腔〕孤影,南枝乍冷,见乌鹊缥缈,惊飞栖止不定。(副净上怨介)客官安歇罢,万一元帅听得,连累小店,倒不是要的。(净唱介)万叠苍山,何处是修竹吾庐三径。(副净拉净睡介)(净)不妨事的。俺是元帅乡亲,巴不得叫他知道,才好请俺进府哩。(副净)既是这等,凭你,凭你!(下)(净又唱介)追省,丹桂谁攀,姮娥独住,故人千里漫同情。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IP属地:江西3楼2024-05-30 06:50
      回复
        第三十一出 草 檄
        乙酉三月
        〔前腔〕光莹,我欲吹断玉箫,骖鸾归去,不知何处冷瑶京。(杂扮小军四人旗帜前导介)(净听介)喝道之声,渐渐近来,索性大唱一唱。环佩湿,似月下归来飞琼。(小生扮左良玉,外扮袁继咸,末扮黄澍冠带骑马上)朝中新政教歌舞,江上残军试鼓鼙。(外听介)咦!将军,贵镇也教起歌舞来了。(小生)军令严肃,民间谁敢。(末指介)果然有人唱曲。(小生立听介)(净大唱介)那更,香雾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惟愿取年年此夜,人月双清。
        (小生)那侯公子,是俺世交,既来求救,必有手书。取出我瞧。
        (小生想介)有了,俺幕中有侯公子一个旧人,烦他一认,便知真假。(吩咐介)请柳相公出来。(杂应介)(丑扮柳敬亭上)肉朋酒友,问俺老柳。待俺认来。(点烛认介)呀!原来是苏崑生,我的盟弟。(各掩泪介)(小生)果然认的么?(丑)他是河南苏崑生,天下第一个唱曲的名手,谁不认的。(小生喜介)竟不知唱曲之人,倒是一个义士。(拉起介)请坐,请坐。(净各揖坐介)(丑)你且说侯公子为何下狱?
        【前腔】(净)为他是东林某,复社群,曾将魏崔门户分。小阮思报前仇,老马没分寸。三山街,缇骑狠,骤飞来,似鹰隼。
          把侯相公拿入狱内,音信不通,俺没奈何,冒死求救。幸亏将军不杀,又得遇着柳兄。(揖介)只求长兄恳央元帅,早发救书,也不枉俺一番远来。(小生气介)袁、黄二位盟弟,你看朝事如此,可不恨死人也。(外)不特此也。闻得旧妃童氏,跋涉寻来,马、阮不令收认;另藏私人,豫备采选,要图椒房之亲,岂不可杀。(末)还有一件,崇祯太子,七载储君,讲官大臣,确有证据,今欲付之幽囚。人人共愤,皆思寸磔马、阮,以谢先帝。(小生大怒介)我辈戮力疆场,只为报效朝廷;不料信用奸某,杀害正人,日日卖官鬻爵,演舞教歌,一代中兴之君,行的总是亡某之政。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内里掣肘,却也依样葫芦。剩俺单身只手,怎去恢复中原。(跌足介)罢,罢,罢!俺没奈何,竟做要君之臣了。(揖外介)临侯替俺修起参本。(外)怎么样写?(小生)你只痛数马、阮之罪便了。(外)领教!(丑送纸笔外写介)
        【前腔】擎杯酒,拭泪痕,荆卿短歌声自吞。夜半携手叮咛,满座各消魂。何日归,无处问,夜月低,春风紧。
         (各掩泪介)(丑向净介)借重贤弟,暂陪元帅;俺就束装东去了。(净)只愿救取公子,早早出狱,那时再与老哥相见罢。(俱作别介)(丑先下)(小生)义士,义士!(外、末)壮哉,壮哉!
           渺渺烟波夜气昏,一樽酒尽客消魂,
           从来壮士无还日,眼看长江下海门。


        IP属地:江西4楼2024-05-30 06:51
        回复
          《桃花扇 试一出 先 声 康熙甲子八月》
          【康熙甲子,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首次南巡。首次南巡共用六十天。康熙帝时年三十岁。康熙二十三年,即在台湾收复之后一年的一月份,杜臻,由京城派往广东,以钦差的身份,宣布开豁迁海之禁,还民以地,使民复兴,分别设粤、闽、浙、江四海关,以管理海外贸易和征收进出口关税,江南、浙江、福建、广东各省沿海居民拥有的五百石以下的船只,均允许出海贸易,民间海外贸易因而重新焕发生机。】


          IP属地:江西5楼2024-06-05 19:40
          回复
            《桃花扇 试一出 先 声 康熙甲子八月》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孔尚任》孔尚任字聘之,山东曲阜人。尤以《桃花扇传奇》最负盛名,与洪升《长生殿》并称,一时有《南洪北孔》之目。孔尚任词一首,录自《桃花扇传奇》。
            院静厨寒睡起迟,秣棱人老看花时。城连晓雨枯陵树,红带春潮坏殿基。伤往事,写新词,客愁张梦乱如丝。不知烟水西村舍,燕子今年宿傍谁?】


            IP属地:江西6楼2024-06-05 19:41
            回复
              《桃花扇 试一出 先 声 康熙甲子八月》
              桃花扇
              试一出 先 声
              康熙甲子八月
              【蝶恋花】(副末毡巾、道袍、白鬚上)古董先生谁似我?非玉非铜,满面包浆裹。剩魄残魂无伴夥,时人指笑何须躲。 旧恨填胸一笔抹,遇酒逢歌,随处留皆可。子孝臣忠万事妥,休思更吃人参果。
               日丽唐虞世,花开甲子年;山中无寇盗,地上总神仙。老夫原是南京太常寺一个赞礼,爵位不尊,姓名可隐。最喜无祸无灾,活了九十七岁,阅历多少兴亡,又到上元甲子。尧舜临轩,禹皋在位;处处四民安乐,年年五穀丰登。今乃康熙二十三年,见了祥瑞一十二种。
              (内问介)请问那几种祥瑞?(屈指介)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凤凰集,麒麟游,蓂荚发,芝草生,海无波,黄河清。件件俱全,岂不可贺!老夫欣逢盛世,到处遨游。昨在太平园中,看一本新出传奇,名为《桃花扇》,就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老夫不但耳闻,皆曾眼见。更可喜把老夫衰态,也拉上了排场,做了一个副末脚色;惹的俺哭一回,笑一回,怒一回,骂一回。那满座宾客,怎晓得我老夫就是戏中之人!


              IP属地:江西7楼2024-06-05 19:42
              回复
                《桃花扇 试一出 先 声 康熙甲子八月》
                桃花扇
                试一出 先 声
                康熙甲子八月
                (内)请问这本好戏,是何人着作?(答)列位不知,从来填词名家,不着姓氏。但看他有褒有贬,作春秋必赖祖传;可咏可歌,正雅颂岂无庭训!(内)这等说来,一定是云亭山人了。(答)你道是那个来?(内)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你老既系旧人,又且听过新曲,何不把传奇始末,预先铺叙一番,大家洗耳?(答)有张道士的《满庭芳》词,歌来请教罢:
                【满庭芳】公子侯生,秣陵侨寓,恰偕南国佳人;谗言暗害,鸾凤一宵分。又值天翻地覆,据江淮藩镇纷纭。立昏主,徵歌选舞,某祸起奸臣。 良缘难再续,楼头激烈,狱底沉沦。却赖苏翁柳老,解救殷勤。半夜君逃相走,望烟波谁弔忠魂?桃花扇、斋坛揉碎,我与指迷津。
                 (内)妙,妙,只是曲调铿锵,一时不能领会,还求总括数句。(答)待我说来:
                 奸马阮中外伏长剑,巧柳苏往来牵密线;   侯公子断除花月缘,张道士归结兴亡案。


                IP属地:江西8楼2024-06-05 19:42
                回复
                  《桃花扇》是一部历史名著,在东亚的文学艺术的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桃花扇》的内在逻辑脉络,乃是东亚文化的圣人文明的逻辑。现代人对于明季的理解,还是出于东亚文化的圣人逻辑之中。
                  而明季的那些天子,依照圣人逻辑,以及大清百年修史而诞生的《明史》而言,朱元璋与朱棣是明季最伟大的天子,而后崇祯是最悲壮的天子,明季其他天子都是昏君,特别是嘉靖、万历数十年不上朝,搞得天下乌烟瘴气。这就是《明史》背后的底层逻辑脉络。


                  IP属地:江西9楼2024-06-06 09:37
                  回复
                    但是,留给现代人的历史资料证实了,明季正是在嘉靖、万历手上才开始了大飞跃,明季东亚社会的大繁荣,都是在嘉靖、万历时期而诞生的。《明史》胡说嘉靖、万历是不合格的天子,这是满清天子的个人野心使然,因为只有彻底抹黑嘉靖、万历的形象,才可以凸显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顺治、康熙、乾隆的伟大与卓越功勋。那么,作为顺治、康熙时期的孔尚任,必然是一个大清的顺民,他说接受的教育,必然是康熙时期的正统教育,而孔尚任对崇祯与弘光时期历史的了解,也必然源自那些明季的遗民留下的文字资料


                    IP属地:江西10楼2024-06-06 09:38
                    回复
                      而明季的遗民,有四类种。一种是参与大清朝廷建设的人,比如吴三桂、王铎等人,吴三桂与王铎等人,是痛恨与仇视崇祯时期的所作所为的,故而也不会为崇祯与弘光,歌功颂德。一类是即是两半人,一颗心一半在明朝,一半在大清,比如钱谦益、吴梅村,龚鼎之外。一类是痴心不改人,一心一意坚持自己是明朝的子孙,比如王夫之。又有第四种类别,就是不即不离的人,这就包括黄宗羲、顾炎武、侯方域等人,不即不离的人,对明朝与大清试图抱着中立客观的态度,试图通过著书立说等学术研究,搞清楚明季社会的真相,比如黄宗羲写了《明儒学案》,顾炎武写的《日知录》等等,都是一种心平气和的态度。
                      在明季遗民的四种人之中,除了吴三桂等第一种人,在清季没有著书立说,其他三类人,在清季写了大量的著作,回忆明季晚期的历史,比如三垣笔记 东林始末 甲申传信录 明季南略 明季北略,弘光实录钞 ,续补明纪编年 ,野史无文,小腆纪年,崇祯朝野纪,南疆绎史,崇祯实录,明季遗闻,闽事纪略,明亡述略,南天痕,春明梦余录,福建通志列传选,续明纪事本末,荷牐丛谈,东南纪事,三藩纪事本末,崇祯长编,搔首问,石匮书后集,思文大纪,爝火录,圣安本纪,崇祯朝野纪,罪惟录选辑,明季三朝野史,等等,数量庞大的历史文献资料。
                      编纂这些历史文献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与立场,自然对于明季晚期的历史有不同的解读。


                      IP属地:江西11楼2024-06-06 09:38
                      回复
                        明季社会,依旧延续了两宋时期的一些特点,最显著的就是士大夫、朝廷内阁成员、朝廷官员,深度的参与朝政,议政,深刻的影响天子的具体的决策行为,可以说,明季除了朱元璋朱棣时期的一言九鼎之外,在明仁宗朱高炽开始,内阁成员已经实际上参与了与执行了天子的决策过程,票拟制度是内阁参政议政与天子决策的重要工具。
                        明季的决策机制的形成,是从朱元璋的一言九鼎,逐步转向朝廷成员、官僚体系、内廷官员,以及两厂,锦衣卫,共同参与的过程,可以说类似于现代的民主集中制。明季机构的设置,一开始就强调官僚体系内部的相互监督与平衡,在朝廷的各部各科设有给事中,朝廷还有传统的御史,以及完整的司法审判执行机构,与此同时,天子自己也通过内官系统、两厂与锦衣卫,掌控整个朝廷与社会的运行。应该输,东亚社会的治理,到了明季发生了一种指的飞跃。


                        IP属地:江西12楼2024-06-06 09:38
                        回复
                          明季朝廷实际上是民主集中制,具体的体现为内阁成员的不断出陈更新,天子可以不断的更换内阁首辅与内阁成员,而内阁成员往往是朝廷的官员们集体推荐的,而内阁首辅必须为重大事件的失策与危机承担责任,故而嘉靖时期夏言被杀,严嵩被黜逐,就是证明。到了明季晚期,内阁首辅也经常更替,为重大事件的危机,承担责任,由此被贬,甚至被杀,比如钱锡龙为己已之变承担责任而被贬,周延儒的被杀是由于1642年十月,清军入关,从黄崖口进入长城,到了葡州,后攻破河间、景州,进军到了究州,杀了明朝鲁王朱以派。分军抢掠莱州、登州、莒州、沂州,到达海州。周延儒在随后的都师期间,谎报军情而被杀。
                          正是由于内阁首辅与内阁成员的不称职,不可靠,明季天子不得不依靠内官体系,依靠两厂一卫,作为监军,甚至直接指挥军队作战。这样就逐步形成了,明季内官系统与外官系统,内阁之间的激烈矛盾。但是,由于士大夫掌握了历史资料的话语权,故而,在现代人眼中,就有东林人,阉某之分,就有君子小人之分。


                          IP属地:江西13楼2024-06-06 09:39
                          回复
                            实际上,明季的大量士大夫官员,是不能用东林人与阉某划分的,比如孙承宗,比如史可法,比如蒋德璟等人
                            《桃花扇》中描写了阮大铖、马士英是奸臣,大肆屠杀东林人,实际上阮大铖就是一个戏剧家,在朝廷当官,总计不到两年。阮大铖与马士英的历史作用,微不足道。


                            IP属地:江西14楼2024-06-06 09:39
                            回复
                              而侯方域却是官僚世家,从他的爷爷到他的父亲,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两榜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太常寺司职祭典。侯执蒲有子五人,长子即是侯方域的父亲侯恂,以进士为言官。天启四年阉某大攻东林时,落职而归。崇祯元年复起,由广西道御史转太仆寺少卿,擢兵部右侍郎,为时不过两年。崇祯三年出驻昌平,称为“督治侍郎”。
                              崇祯十五年(1642年),侯恂释放出狱,起用为督师。兵败后,侯恂又被罢官,再次下狱。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侯恂被从狱中放出。李自成欲重用侯恂,但侯恂不拜。大兵入关后,侯恂逃亡江南。福王欲捕杀侯恂。南明亡后,侯恂得以逃脱。顺治三年(1646年),侯恂归乡里,隐居南园。顺治十六年(1659年),侯恂去世,终年70岁。
                              由于信息传递的不准确,侯恂已经名义上属于叛贼了。这才是阮大铖要追杀侯方域的主要原因。但是《桃花扇》的作者,是阅读了大量历史资料,直到侯方域父子并不是叛贼,由此才有了《桃花扇》的创作动机,作者认为,这又是东林人背负的一大冤案。


                              IP属地:江西15楼2024-06-06 0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