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吧 关注:10,707贴子:21,488
  • 6回复贴,共1

四忆堂诗集 侯方域 吴梅村 冒辟僵 阮大铖 吴三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忆堂诗集》是侯方域所著的诗集。
四忆堂诗集校笺 卷之一
  过易水黄金台
  千金尚有昭王阙,高台遗址生青蕨。阴风常闻击筑歌④,蟋蟀哀鸣细不歇。野原夕照霸图尽,东顾督亢卧苍碣。老父无语立渔津,易水卷波寒六月。惨淡经营割据心,死马不辞金千笏。今人但知重刍粟,何论霜蹄恣超忽;汗血骅骝泣路隅,况是区区皮与骨。
笺注:
  “易水黄金台”,《战国策燕策》:“(燕)南有呼沱、易水。”《水经》:“易水出涿郡故安县(今易县)阎乡西山,东过范阳县南……又东过束州县(今河北河间县束城)南,东入于海。”《大清一统志易州直隶州》二:“黄金台在州东南……上谷郡图经:‘黄金台在易水东南,燕昭王置千金台上,以延天下士。按:明崇祯三年至五年间,方域父恂官兵部右侍郎督镇昌平,方域常往来于昌平、京师、商丘间。此诗为其侍父途经易水黄金台时所作,时约崇祯四年六月。
按,崇祯三年四月,方域父恂超拜兵部右侍郎,驻昌平督练兵马,直至崇祯六年五月升迁户部尚书。其间恂为振兴昌镇,一方面拮据经营,精心条画;一方面多次疏请粮饷,但当权者“戛戛难之”。《明实录崇祯长编》五年十二月载侯恂上《昌镇挑练事宜疏》云:“昌镇积弱,实缘积贫,盖军需多者不过七钱,少者则止四钱五分;其官廪大者不过三两,少者则止六钱三分耳,各镇额例未有如此之薄者。臣自出镇以来,日讨军实而申儆之,既经挑练五千,随之为请加饷、请增俸,又请以旷缺充双料,而当事俱戛戛难之。
侯恂(1590年-1659年),字太真,号若谷,河南商丘人。明天启元年(1621年),邹元标掌院事,倚侯恂为左右手。侯恂知人善用,明末大将左良玉、尤世威都曾得到他的提拔。
崇祯三年(1630年),召侯恂升户部尚书,下狱。
崇祯十五年(1642年),侯恂出狱,起用为督师。兵败后,侯恂又被罢官,再次下狱。
崇祯十七年(1644年),侯恂被从狱中放出。入关后,侯恂逃亡江南。福王欲捕杀侯恂。南明亡后,侯恂得以逃脱。清顺治三年(1646年),侯恂归乡里,隐居南园。顺治十六年(1659年),侯恂去世,终年70岁。


IP属地:江西1楼2024-05-30 08:26回复
    《四忆堂诗集》
    四忆堂诗集校笺卷之三
      洞庭
    洞庭凭俯眺,烟水入云虚。过夏寒朱橘,清秋盛白蕖。
    两峰相对日,小艇各分渔。搔首雄图后,因风想阖庐。
      笺注:
      “洞庭”,山名,在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有洞庭东山和西洞庭山。《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山》洞庭东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一名胥母山。”又:“包山,在吴县西南太湖中,所谓西洞庭山也。一作苞山。”
    此诗约作于崇祯十七年秋。该年三月明亡,五月弘光即位南京。阮大铖柄政,捕杀东林、复社人士。七月方域逃浙江,八月返苏州,至九月中旬潜入南京。途中多有吟咏。
      “过夏寒朱橘”,《清一统志苏州府》一《包山》:“《续图经》:震泽有七十二山,惟洞庭最巨。居民以桑栀甘柚为常产。每秋高霜余,丹苞朱实与长松茂木相差于岩壑间,望之若金翠图绘可爱。”《方舆考证》卷四十四《苏州府山 洞庭西山》:“包山在太湖中,又名洞庭山,四面皆水,地占三乡,环四十里,地宜橘柚。”
      “白蕖,白莲。
      “两峰”,洞庭东山和西洞庭山也。《方舆考证》引《方舆纪要》云:“洞庭东山与包山并峙,相去二十里,峰之最高者曰莫釐峰,视西洞庭差小而冈峦起伏。”贾开宗等评:“此如‘门对浙江潮’之对,切当奇拔,下句亦自潇洒。”
      “雄图”,宏伟的谋略。此指吴王阖庐之霸图也。
      “阖庐”,春秋吴王。诸樊子,一作阖闾,名光,王僚即位,光以己当立,阴纳贤士,使专诸刺杀王僚而自立。用伍子胥之言伐楚,大败之,威振中国。事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


    IP属地:江西2楼2024-05-30 10:57
    回复
      《四忆堂诗集》
      四忆堂诗集校笺卷之三
      饮孝廉廷枢宅[自注]甲申作[一]
      深念扬雄老,艰难慎此躬。浮名朝暮蝶,往事马牛风。痛饮何妨醉,狂歌喜再逢。不才如贱子,舌在与公同。
        笺注:
        “杨廷枢”,计六奇《明季南略》卷四《杨廷枢血书并诗》条:“杨廷枢,字维斗,苏州人。无锡庠生,崇祯三年庚午解元(乡试第一名称“解元’,,乡试登第者统称“孝廉”或“举人”),与金坛周钟为复社长,名闻四海。
      (兵)至,不剃发。丁亥(顺治四年)四月,时隐山中,被执,大骂不屈。舟中题书血衣,并赋诗十二首寄归,后见杀。”侯方域与杨廷枢为复社好友,崇祯十七年甲申,方域逃避阮大铖追捕途中,曾于苏州过访杨廷枢,作本诗。
        “扬雄”,“扬”,当作“杨”。《隋书》卷四十三:隋观德王杨雄,“有器度,雍容闲雅,进止可观”。“宽容下士,朝野倾瞻”。高祖恶其得众,阴忌之,夺其兵权,雄乃“闭门不通宾客”。杨廷枢领袖复社,深得士心,被朝廷摒弃不用,二人身世极相似,故用以喻廷枢。
        “浮名朝暮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此言“浮名”如梦幻之无常。
        “马牛风”,《书经费誓》:“马牛其风’。《疏》引贾逵曰:“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远去也。”
        “贱子”,自谦之词。《文选》卷二十八鲍明远《乐府八首》其一《东武引》:“主人且勿喧,贱子歌一言。”李善注:《汉书》(卷九十二《楼护传》):王邑请召宾邑,自称‘贱子’。”《史记》卷七十《张仪列传》:“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曰:‘舌在也。’仪曰‘足矣。按:此借以谓自己与杨廷枢同以舌骂阉某也。
      -------------------------------


      IP属地:江西3楼2024-05-30 10:57
      回复
        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卷之一 南都甲乙纪
        福王本末
        福嗣王讳由崧,神宗之孙、光宗之姪、思宗之兄也;建号宏光。乙酉,南都陷,北奔。浙东鲁藩监国,謚为赧皇帝;及闽中唐王立,遥上尊号为圣安皇帝;永明王立,謚为安宗简皇帝。而我朝则削其年号,止称福藩而已。
        王之父讳常洵,郑贵妃所出;神宗第二子。万历四十二年,封藩河南府。崇祯十有四年正月,李自成破河南,福王遇害,世子逾城免。十七年二月初三日(壬戌),怀庆府夜变;同母邹氏走出东门,弃母兵间,狼狈走卫辉府依潞王。
        【案,朱由崧(1607年—1646年),即弘光帝,钱谦益为首,以立贤为名,主张立明神宗之侄潞王朱常淓。史可法并称福王“在藩不忠不孝,恐难主天下”。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六日,张慎言、高弘图、姜曰广、李沾、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司礼太监韩赞周等在朝中会议,李沾、刘孔昭、韩赞周议立福王,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前往淮安迎接朱由崧。四月二十七日甲申,南京礼部率百司迎福王于仪征。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三月初一,发生太子案。宁南侯左良玉乃举兵于武昌,称奉太子密诏,以“救太子、诛士英”为名顺流而下,进逼南京。黄得功、阮大铖率兵御之,南明发生内讧。
        豫王多铎率领下大军南下,攻陷归德、颍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四月,扬州沦陷(四月二十五日),史可法殉难。五月初八,多铎自瓜洲渡江,五月初十,朱由崧传旨放归所选淑女,当天午夜尤召梨园入宫演剧。翌日凌晨二漏时,朱由崧率内官四五十人骑马出通济门,莫知所踪。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十五日,多铎进入南京,五月二十二日,多铎命去弘光锁链,以红绳捆绑。顺治三年(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弘光与潞王朱常淓、荆王朱慈煃、德王朱由栎、衡王朱由棷和“太子”王之明等十七人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
        弘光时期,居然有所谓的“三疑案”,即大悲案、太子案、童妃案。】


        IP属地:江西4楼2024-05-30 11:17
        回复
          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卷之六 南都甲乙纪(续)
          太子一案
          乙酉三月甲申朔,皇太子至自金华,从石城门入,送止兴善寺。盖东宫旧竖李继周密奉御札,礼迎之至也。
          三月初三日(丙戌),阮大铖自江北驰密书于士英;士英密奏,请以太子及从行二人俱下中城兵马〔司〕狱;遂捕高成、穆虎,夜更余肩舆太子入中城狱。
          初五日(戊子),兵科戴英奏:『王之明假冒太子,请多官会审』。
          初九日(壬辰),中允李景濂奏云:『太子的系假冒,阁臣王铎再加质问,使之供吐姓名』。都察院粘示通衢:『王之明假冒太子』。
          二十八日(辛亥),左良玉具疏,请保全东宫,以安臣民之心。
          十六日(戊辰),袁继咸奏:『良玉举兵东下,请赦太子以遏止之』!
          童妃一案
          乙酉三月十三日(丙申),有童氏自称旧妃,自越其杰所解至;上命付锦衣卫监候。
          大悲僧假称楚王
          甲申十二月,南京水西门外小民王二至西城兵马司,报一和尚自言当今之亲王,速往报,使彼前迎。
          诏选淑女
          八月初二日(丁己),科臣陈子龙奏:『有中使四出搜采,凡有女子之家,黄纸贴额,持之而去;闾井骚然。
          四月初九日,钱谦益奏选到淑女;着于十五日进元辉殿。京选七十人中选阮姓一人、田成浙选五十人中选王姓一人、周书办自献女二人,俱进皇城内。
          至五月初十日(辛卯)晨,传旨:『三淑女在经厂者放还母家』。时以大清兵至,是夕将出狩也。
          初三日,升杨维垣都察院副都御史;陞阮大铖兵部尚书,赐蟒服。十九日,设坛太平门外,百官素服望祭先帝;独阮大铖后至,哭呼先帝而来曰:『致先帝殉社稷者,东林诸臣也。不杀尽东林,不足以谢先帝。今陈名夏、徐汧等俱北走矣』!士英急止之曰:『徐九一现有人在』。大铖日与杨维垣谋,必欲尽杀东林、复社之人。大狱将兴,寻以上游告警始缓。


          IP属地:江西5楼2024-05-30 11:35
          回复
            明季南略 明季南略卷之六 南都甲乙纪(续)
            马士英奔浙
            五月十六日黎明,钱谦益肩舆过马士英家,门庭纷然。良久,士英出,小帽、快鞋、上马衣,向钱一拱手云:『诧异、诧异!我有老母,不得随君殉国矣』!即上马去。后随妇女多人,皆上马妆束;家丁百余人。出城至孝陵,诡装其母为太后,召守陵黔兵自卫;黔兵亦半逃。平旦,百姓见宫门不守、宫女乱奔,始知君相俱逃去,惊惶无措;遂乱拥入内宫抢掠,御用物件遗落满街。一时文武逃遁隐窜,各不相顾,洗去门上封示,男女泉涌出城;有出而复返。少顷,忻城伯赵之龙出示安民,有『此土已致大清国大帅』之语,闭各城门以待大兵。黔兵在城者,百姓尽搜杀之;以先受其害也。
            赵监生立太子
            五月十一日午刻,有赵监生率百姓千余人擒王铎到中城狱,群殴之;使认太子。铎呼曰:『非干我事,皆马士英所使』。
            十三日,太子令释王铎,仍为大学士。又召方拱干、高梦箕于狱,并为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二人出狱即逃。


            IP属地:江西6楼2024-05-30 11:36
            回复
              侯恂、侯方域父子,在天崩地裂之际的经历,乃是一种逻辑的必然,更是一种劫数中的福报。
              最终,侯恂、侯方域父子,可以安然度过,天地间的大动荡,这才是一种奇迹与启示。
              同样,钱谦益,吴梅村等人,也是福分不浅。
              故而,侯方域,钱谦益,吴梅村、冒辟僵、阮大铖 吴三桂等人诗词作品,具有特别重大的文化历史上的伟大意义。


              IP属地:江西7楼2024-05-30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