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买的电脑,1060显卡 i5的CPU,只有10个基本MOD,带一个优化, 7个额外下载建筑,搞到道路不能再建,新的RICO和自长建筑都显示0家庭...也就作罢了
没有具体规划,遵照文脉主义,城市的普遍发展历史,开始不会进行任何规划,只用最细的道路去扩张,然后出现拥堵就进行扩路和少许的拆楼。只有尽可能多的铁路,水路是天然路过这片土地,以此算作发达的交通促使了这个地方快速扩张。铁路,水路,部分高速的路线,原始村庄这几个因素决定了城市扩张的形态(现实案例:西安的道北地区)。发展到10几万人口开始搞环路,假想处于00年代城市扩张期,建筑设计水平和技术不会太高,因此不会用太高的楼,然后早期的环路,道路规划也许会因为有关部门的作风问题建设的不怎么合理,就按照惯性继续扩建。
T字路口,进入所谓小区的路段去掉红绿灯,每个主干道的间隔基本按照现实去规划,(的确数过卫星地图里,每个主干道之间会间隔8——16栋楼)
太多的MOD估计带不动,因此只用原版建筑进行RICO预设,看起来可能会很单调。后期发现失业率有50%,查出原来是每个办公楼只提供了5个人左右的岗位,后期加入真实人口,把失业率降到6%。道路拥堵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工业区和港口,火车站附近,只有67%,不过看看晚高峰时期的大连,郑州,上海,武汉的卫星地图路况,也都是及格分,索性不改了。后期人口太多,估计计算上也会出BUG,数据也就越来越不真实。
本打算在外围开始建设新城区,但电脑已经极限了,只好作罢。
中学小学每栋楼就提供300个名额,只好一次建成一排,搞出几块一下能容纳3000-5000人的校区,大学搞多了,都是本科学历,没办法,那你们也得上工厂打螺丝。
就这样了,玩了50个小时,留个纪念。










没有具体规划,遵照文脉主义,城市的普遍发展历史,开始不会进行任何规划,只用最细的道路去扩张,然后出现拥堵就进行扩路和少许的拆楼。只有尽可能多的铁路,水路是天然路过这片土地,以此算作发达的交通促使了这个地方快速扩张。铁路,水路,部分高速的路线,原始村庄这几个因素决定了城市扩张的形态(现实案例:西安的道北地区)。发展到10几万人口开始搞环路,假想处于00年代城市扩张期,建筑设计水平和技术不会太高,因此不会用太高的楼,然后早期的环路,道路规划也许会因为有关部门的作风问题建设的不怎么合理,就按照惯性继续扩建。
T字路口,进入所谓小区的路段去掉红绿灯,每个主干道的间隔基本按照现实去规划,(的确数过卫星地图里,每个主干道之间会间隔8——16栋楼)
太多的MOD估计带不动,因此只用原版建筑进行RICO预设,看起来可能会很单调。后期发现失业率有50%,查出原来是每个办公楼只提供了5个人左右的岗位,后期加入真实人口,把失业率降到6%。道路拥堵问题一直存在,尤其是工业区和港口,火车站附近,只有67%,不过看看晚高峰时期的大连,郑州,上海,武汉的卫星地图路况,也都是及格分,索性不改了。后期人口太多,估计计算上也会出BUG,数据也就越来越不真实。
本打算在外围开始建设新城区,但电脑已经极限了,只好作罢。
中学小学每栋楼就提供300个名额,只好一次建成一排,搞出几块一下能容纳3000-5000人的校区,大学搞多了,都是本科学历,没办法,那你们也得上工厂打螺丝。
就这样了,玩了50个小时,留个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