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信投资控股深圳集团有限公司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到,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强调这一重点,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中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显著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为14.4%,近三年该比率一直徘徊在14.4%—14.7%。据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协会数据,2019年美国、德国、日本的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分别为7.6%、7.5%、7.4%,差距较为明显。
其次,中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影响中国物流费用占比高的因素包括高速公路收费、汽柴油价格、铁路运价与公路相比优势不明显、仓储用电为商业用电等,同时,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单价有上涨趋势,物流供应链的组织方式还需不断提升。
再次,中国还需继续展开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及强链补链工作。一方面,当前城乡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还未完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仍是短板,中国人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与世界发达国家比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发展枢纽经济,能够继续发挥物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拉动作用。
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大力发展公铁水空邮五网联通及多式联运、健全航空物流体系建设、导入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直接对接机制、培植无人机配送等新技术的应用空间、促进整个供应链集成服务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韧性及安全,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真正实现“物畅其流”。
首先,中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显著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为14.4%,近三年该比率一直徘徊在14.4%—14.7%。据国际物流与供应链协会数据,2019年美国、德国、日本的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分别为7.6%、7.5%、7.4%,差距较为明显。
其次,中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还有进一步优化空间。影响中国物流费用占比高的因素包括高速公路收费、汽柴油价格、铁路运价与公路相比优势不明显、仓储用电为商业用电等,同时,港口等物流基础设施服务单价有上涨趋势,物流供应链的组织方式还需不断提升。
再次,中国还需继续展开产业链供应链补齐短板及强链补链工作。一方面,当前城乡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还未完善,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快递物流站点仍是短板,中国人均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与世界发达国家比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发展枢纽经济,能够继续发挥物流业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拉动作用。
未来,中国还将继续大力发展公铁水空邮五网联通及多式联运、健全航空物流体系建设、导入金融机构与供应链上下游中小企业的直接对接机制、培植无人机配送等新技术的应用空间、促进整个供应链集成服务的转型升级,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韧性及安全,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真正实现“物畅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