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吧 关注:242,440贴子:1,300,154

学易的终极目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1楼2024-06-08 09:20回复


    IP属地:湖北2楼2024-06-08 09:21
    回复
      学易的终极目标是返本归元,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离苦得乐,解脱烦恼,回归天心。


      IP属地:湖北3楼2024-06-08 09:25
      收起回复
        乾为天,也是易经的创始开端的第一卦,乾曰:元亨利贞。
        元是什么?元即创始,本元,本初,为一切事物的开端,源头。事物只有回归“元”的状态,才能获得之后的“亨利贞”的快乐。
        “元”是一个好东西,如“郭家园首”,至尊至贵,无出其上;元宝,最大的宝贝;元气,最根本的生命能量,等等。元,就是头,一切事物的开端和根本,最重要的因素。如长江没有源头,就会枯竭;大树没有根部也会死亡,身体缺乏元气就会生病;心灵却乏元神,就会烦恼。


        IP属地:湖北4楼2024-06-08 09:50
        回复
          什么是元神?即人身与生俱来的,源自天地宇宙的先天心性,简称“天心”。


          IP属地:湖北5楼2024-06-08 09:55
          收起回复
            如果把易经比作一棵大树,三百八十四爻,四千零九十六卦就如细枝末节;六十四卦如中等枝节;八卦为八大分枝,十分显要;阴阳为树的主干,生起八卦与重卦的基础;树的根基则是太极(亦称无极)。返本 还元,就是回归到无极的状态,无极没有阴阳的分别,是一种圆融和谐的状态。阴阳为二,不分则不二,圆融归一,归一即归元。


            IP属地:湖北6楼2024-06-08 10:56
            回复
              一棵大树,需要根、干、枝、叶俱全,才是一棵完整的大树。易占,无疑是树上的一个果实;卦爻辞也是树的一部分,但它们不是树的根本。抓住卦爻辞或易占,只能算领略到树的枝叶繁盛,只有返本归元,复归无极,才是学习易经的终极目标。


              IP属地:湖北7楼2024-06-08 11:11
              回复
                《系辞》曰:天下之动贞夫一也。《道德经》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灵。《佛经》云:“不二法门”,不二即一,一即无极。


                IP属地:湖北8楼2024-06-08 13:34
                回复
                  鄙人愚见:元神,就是我们的毫无遮蔽的觉知心,此心无形无相,无体无质,如明镜一般,如实地觉照万物,鸟过影现,鸟去镜空,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无爱无憎,如实地呈现万物,森罗万象,而本心寂然不动。


                  IP属地:湖北9楼2024-06-08 18:32
                  回复
                    比喻,来来往往的事物从我们眼前经过,我们虽然看得清清楚楚,但我们的“觉知心”并没有注意区分这些事物之间的差别、界限、以及利益纠葛,它们只是镜面上的影像,来来往往,如实呈现,不会在镜面上 留下什么痕迹,“觉知的心”也没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始终保持初始不动的状态,这时的心就是“无极”和“元神”——无边的统一。
                    一旦我们针对某一事物进行主观分析,这时“太极点”出现了,比喻前面来来往往经过很多人,突然有一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意的原因是此人欠了我很多钱,赖账不还,令人厌恶。当我们“关注此人时”无极变太极,“太极点”开始出现,当意识区分到“欠钱”、“赖账”,并引发憎恨情绪,这时就是阴阳分判,爱与恨就是一对阴阳,这时,无极的心境早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非爱即恨的两种心态,这就是“二”。当你想到今后如何如何处理此事才能减少损失,紧接着一系列的计划在意识中出现,这就是越分越细的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一个圆融一体不生不灭、无爱无恨、逍遥自在的“元神”,顷刻间,变成了利害得失的意识碎片,陷入爱恨得失的漩涡中:内心堵得慌,患得患失,焦躁不安,烦恼就这样产生了。


                    IP属地:湖北10楼2024-06-08 19:34
                    回复
                      我们的分别心是产生了“二”的元凶,分亲分疏,患得患失,由此产生爱恨情仇,是非人我充斥胸中,搅得我们一生为此忙碌,不得安宁。


                      IP属地:湖北11楼2024-06-08 21:04
                      回复
                        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6-09 08:22
                        回复
                          “二”是生灭法,不能持久,恒常。如生与死,这是两种状态,人们都好生恶死,这是对应的两种情绪。但是,没有人可以永生不死,这就是“无常”。如果我们贪恋着生,就会恐惧四亡,焦虑紧张的烦恼就产生了。“不二”就是把生和巳不要截然分开看待,泯去二者之间的鸿沟,把生和巳看作一个整体:生即是四,四即是生。什么是生?这是相对于四说的,若没有四的概念存在,生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连生四的概念都没有了,那又有何贪恋和恐惧之说呢?!这样烦恼也就消失了。
                          “高与矮”是二分法,但什么是高?如一个1.8米的人,我们通常会认为是高个子,这是因为有旁边低于1.8米的参照个体存在,二者相互比较之后,才界定高低,若没有参照体存在,1.8米也不一定叫做“高”,因为傍边也有可能站立1.9米的块头。1.6米的也不一定叫矮,因为尚有1.5米的存在。所以单独的1.8米,它只是一个数据,一种存在,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把两件事物放在一起比较分别,才会产生高低好恶的概念。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名可名,非常名——凡是叫得出名字的概念,都不会持久恒常。所有的名字,都是为了区别界定事物之间的差别性。形成了差别,就是二,就不恒久,不恒常。如1.8米的遇到1.6米的人,称为高个子,但因为之后1.9米的出现,顷刻之间,“1.8米为高个子”这个名相就不复存在,不能恒久保持。
                          假如我们把1.6米、1.8米、1.9米不做比较命名高或低,泯去(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别,那么他们是平等的,概念同一的不二的,无高下之分,无所谓高,亦无所谓矮,没有具体的名相界定,没有具体的名相,那么也就不存在“高”或“矮”的状态被打破的短暂一幕。没有名相,也就没有恒常和不恒常了。


                          IP属地:湖北14楼2024-06-09 12:19
                          回复
                            所有的名相(概念)都是相对的,如什么叫天?答:地。天的概念是相对于地说的,若没有地,如何界定为天。何为高?答:矮。高是相对于矮说的,若没有矮如何界定为高。何为忠臣?答:艰臣。没有艰臣如何界定为忠臣?何为自己?答:他人。没有他存在,如何界定为自己?
                            这叫不二,不要把两个相对的概念截然分开,执着于一端,而无视另一端,这是产生烦恼的根源。


                            IP属地:湖北15楼2024-06-09 12:40
                            回复
                              风动与帆动
                              一阵风吹来,旗杆上的经幡随风飘动,大会上一人说:这是风在动,旁边一人说:不对,这是幡在动。两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都认为自己有道理。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按照常理,这两个人说法都没有错,说幡动的是说现象:直观感觉是经幡在飞舞,这还有错?说风动的是讲原因,风虽不可见,但没有风,幡在空中,岂会无故自动?!
                              但慧能大师又为什么说:你们都错了,是你的心在动?试解之:因为若心不动,只是如实观照,不去分别概念名相,风和幡,动和静,只是镜面上的一种影像和存在,如实的呈现,二者之间对于觉照心来说,并没有差别,甚至它们和天地景物是一个圆融的整体无分彼此,意识并没有把他们各自界定、划分,差异化比较形成概念(名相):啊,这是风,那是幡,这是动,那是静——意识像镜子一样没有动,一旦意识动了,开始对二者进行思维、比较、界定、命名,那么动和静,风和幡的名相就出现了。所以慧能大师说:仁者心动。
                              两个人把原因和现象相互联系的整体,一分为二,各执一端,企图抓住头否定脚。生(赞成)一个,灭(否定)一个。很显然,这是片面的,错误的。


                              IP属地:湖北16楼2024-06-10 1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