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1,469贴子:1,135,317

儒篡伪书道德经必然淘汰抛进垃圾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儒篡儒释的垃圾儒家经典<道德经>学术造假,必须全部抛弃淘汰
    先看道德经的自相矛盾:
  上德不德=上德否定上德!又如何有德?下德无德=下德不是德!又如何不失德?


IP属地:北京1楼2024-06-13 00:46回复
    儒篡伪书道德经必然淘汰,视频地址: http://xhslink.com/zCJY9L,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上德不德,内涵上德否定上德的自相矛盾,视频地址:http://xhslink.com/d1iZ9L,复制本条信息,打开【小红书】App查看精彩内容! 2024-6-13 00:38 回复
    🤗


    IP属地:北京2楼2024-06-13 00:48
    收起回复
          儒篡儒释的垃圾儒家经典<道德经>学术造假,必须全部抛弃淘汰
          先看道德经的自相矛盾:
        上德不德=上德否定上德!又如何有德?下德无德=下德不是德!又如何不失德?

        自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五千言》出土以来,在如山铁证面前,大家终于都知道了,传世上千年、无人读通的通行本<道德经>,乃是被后儒颠倒原文上下篇序、打乱原文次序、并大量篡改原文内容如三宝中的道学两宝“滋检”被篡改为儒家观念“慈俭”等等,然后重排而成的儒篡儒释篡改本,已成为儒家弥补自身缺乏逻辑、实证、本体论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不能成为真理、科学和哲学的致命缺陷,而不得不盗窃道学经典为己所用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儒篡儒释儒家经典。所以就有人通过简单地恢复上下篇序去复原重整,然后改称<德道经>。其实,这只是表面复原,根本不懂儒篡的邪恶目的,也没弄清没修复儒篡儒释所动的大量手脚,从而在根本上属于无足轻重的隔靴搔痒式复原,根本没能解决儒篡儒释对道学的摸黑误导及其剽窃道学为己所用的实用主义本质,也根本未能彻底清除全部篡改内容而复原道学去礼取道的造反学说原貌。
        再加上整理出土帛书的专家帛书组,竟然拘泥于帛文抄手(抄手不等于道学专家)所点墨钉而造成的新断句错误如“异名同胃”、“道恒无名,楃唯小”等一系列新失误,因而导致帛书甲本《五千言》道论出土重见天日已超过50年,却依然未能正本清源而恢复道学原貌,以致让假冒伪劣的儒篡儒释<道德经>伪书,依然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儒术流毒四溢,毒害着国人的认识和思想意识!
        道学《五千言》,由于儒家在独尊儒术的漫长的两千多年历史中连绵不断的故意篡改儒化,早已经面目全非,所以传世的儒篡儒释而成的垃圾通行本《道德经》,根本无人能够全部看懂。就连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时代,也早已认定:“其实易行,其辞难知”。而2千余年后的正版无故意篡改的《以道立天下通论》,或简称《五千言》道论的原版抄本帛书甲本的出土,则终于使得现代人得到了连司马谈都未能得到的千载难逢历史待遇——全文贯通读懂《五千言》道论有了正确的原文基础!由此而使我最终得以成功全文贯通,由此而产生了<五千言正解>或<道论正解>的全文贯通注解一书。
        而全文贯通读懂之后,再通过对比孔儒的经典代表作“论语”,这才终于明白何为道学,何为儒学,司马迁为什么会说道儒互绌,道不同不相为谋了!儒家又为什么要费尽气力颠倒《五千言》道论原文上下篇,要从头到尾、从结构到具体内容全面篡改儒释五千言了。
        原来,论语和五千言一样,都是论述如何治理人类社会的治世学说。而不是什么庸俗解读的学习温习之类的胡扯谰言。只是两者治世的目的和目标完全相反从而导致了司马迁所揭示的“道儒互绌”之结果:
        1、五千言道学“以百姓之心为心”,治世天下为公,所以崇尚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以建立小邦寡民的“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的“损有余而益不足”的“不欲见贤也”之“道者”无阶级联邦制社会为目标。
        2、而儒学论语呢?则以“三纲五常”忠君保皇家天下私利为宗旨,甘当皇家的忠实守信盲从奴才,以修齐治平、防止民众犯上作乱为目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因而所有言论皆是不知其所以然的的训奴清规戒律和教条。完全束缚了读者的手脚和头脑,而读者到头来却还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因为什么!所以,儒术就是典型的奴术、造奴术、奴役术!因此,有打油诗为儒术作证曰:
      修齐治平窝里斗,
      不懂科技为何物!
      引出改朝周期律,
      灭绝创新喜落后!
      原地踏步两千年,
      愚民奴役夜漫漫,
      汉武宣统前后继,
      五四拆除孔家店!
      百足之虫死不僵,
      死灰重熬迷魂汤,
      克己复礼沉渣泛,
      秋后蚂蚱待冰霜!
        因此儒术奴术被德国哲学大家黑格尔贬低的一文不名,却也合情合理,一切理所当然!因为儒术尽管因为保皇奴役术的本质而被历代封建君主吹捧到天上去了,孔老二本人也被捧臭脚弄成了大成至圣先师,甚至吹到了:“天不生仲尼,漫漫如长夜”的无上高度!但说来说去,本质上儒家却只有术而无道,且全是不知其所以然从而无能发展前进的僵化训奴清规戒律和教条。因而始终停留在术的肤浅层次上不能发展前进一步!以致它的创始人孔老二被迫对于道的渴望已经到了舍生忘死的地步:“朝闻道,夕死可矣”!
        而对于儒家这一肤浅无知特点和奴术本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汉儒董仲舒及其主子汉武帝,也可以说是完全心知肚明,目光入木三分:“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所以,汉武帝颁下的圣旨就是“独尊儒术”,而不是独尊儒学。为什么?因为说穿了,儒家只有术而没有学!所谓的儒学,不过是给儒术装门面的捧臭脚之言罢了。
        面对如此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有术无道尴尬境地,上千年的历史中,儒家当然不乏有识之士想要努力改变这种尴尬处境!怎么改呢?最简单的办法当然就是当伸手派拿来主义,直接盗窃!而恰恰中华文明的掌上明珠黄姬道学道术齐备,乃是人类创造的最高明、无不为的万能社会科学,因此就自然而然成了儒家弥补自身有术无道致命缺陷的最佳盗窃对象。于是后儒就迫不及待的下手了!现有的证据,就是流行于汉高祖刘邦以后文景之治时期,汉武帝以前,作为正版抄本的帛乙本和老聃默写本的盗版代表北大汉简本<老子上下经>,仍然都是上德开篇的正确上下篇序,而到了河上公章句和王弼版等,就已经是道可道开篇的上下篇序颠倒的道德经了。
        换句话说,就是信奉和实践黄姬道学的文景之治时期,仍是正确篇序的五千言,此后,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则就被篡改成道德经了!所以,提出“独尊儒术”的大儒董仲舒,最有可能就是篡改捉刀人了。且这个结论也是合乎事情的发展逻辑和过程的。不过,正如司马迁所言:道儒原本互绌,“道不同不相为谋”。那又要如何处置,才能把对手变成朋友甚至奴才而为己所用呢?
        我们已经专文论过(http://xhslink.com/ZD0V1L,上德不德内涵的自相矛盾),无自相矛盾的《五千言》真正开篇原文是:“上德否下德,是以有上德;下德不失下德,是以无上德”。就是说,作者开篇就旗帜鲜明的明旨、明志:上德否定下德,是最优的政体,因此要去下德礼者政体取上德道者政体!这与一辈子连睡觉做梦都想着要“克己复礼”的孔老二的儒术,当然直接背道而驰!那想要直接偷盗,照搬照套?就肯定行不通了!怎么办呢?好在办法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挤脑袋,办法总还是有的。儒家最终想到了两个办法,那就是:
        1、偷天换日颠倒全文上下篇序,把第一章篡改为38章,从而就避免了原文开篇就批礼去礼取道的麻烦和尴尬,
        2、篡改原文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然后再通过朝廷独尊的儒家所把持的出版和解释权,禁绝所有正版和正确道学注解,使之失传,而唯留符合儒家需要的版本和注释,或者经儒家自己之手篡改认定的版本和注解出版流传。
        于是,道学的上德否定下德,被儒释的“德者,得也”变成了上德不得,原本基于社会政体品质优劣的取上德去下德,被儒释变成了个人论德:“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从而通过这个狸猫换太子的真假美猴王计策,偷换德的概念内涵为得,而把去礼取道的道学《五千言》道论篡改成了“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德者,得也”的儒家经典<道德经>!最终为有术无道的不入流奴役术儒术,装上了道的轮子而终于可以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变身成为一门有道有术的完整学问了。死了两千多年的孔老二也终于长吁一口气,可以“死闻道,再死一次了”?!
        道学在汉武帝之前的文景之治时期,取得了举世闻名的天下大治成果。但这期间作为显学的道学的名家版本及注解却没有片言只语流传下来!只是到了现代,才有出土的此时期流传的帛书乙本正版抄本和老聃默写本的抄本北大汉简本<老子上下经>得以现世。而3千年来,能够传世的道学著名人物却只剩下了非道学的“德者,得也”的王弼和“德者,得身也”的韩非!至于河上公,则是完全偏离了学术流派的问仙求道一派谰言。
        这是为什么?其实,儒家欲盖弥彰,这些事实恰好从反面证实了儒家在历史上所作的禁绝互绌对手道学和大规模扬儒绌道的不干净手脚,当然也证实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威力!而道德经呢?已经被篡改成为儒家本体论经典,从中已经难窥道学的去礼者取道者的治世学说本质和原貌。若不是帛书本《五千言》道论于汉武帝出生之前就已入土,从而在地下安稳度过了两千多年,而躲过了董仲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的屠刀,没有成为刀下亡魂,又天佑中华于1973年出土而重现天日,让现代人得以有了司马迁父子都没有的历史机遇而目睹了文景之治的指导思想的道学光辉真面目,那么中华民族就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中华文明皇冠上的明珠黄姬道学的真面目了!是幸哉?还是哀哉?又或者是中华文明命中注定有此一千年劫?谁又能说的清呢?!不过,有诗为证:
      度尽劫波真相现,
      中华文明永不断,
      和平崛起百尺竿,
      更进一步法自然!
      🤗


      IP属地:北京3楼2024-06-13 00:50
      收起回复
        黑格尔对孔子:极其失望
        黑格尔在“中国哲学”的第一小节,评述了孔子。他说:
        中国哲学,首先要注意的是在基督降生五百年前的孔子。孔子的道德教训给他带来最大的名誉,是最受中国人尊重的权威。孔子的传记曾经通过法国传教士们由中文原著翻译过来。他曾做过大臣,以后不受信任,失掉官职,便在他自己的朋友中过讨论哲学的生活,但是仍旧常常接受咨询。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
        我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IP属地:北京4楼2024-06-13 00:59
        收起回复
          上德不德的意思是高尚的德行不会把道德挂在嘴边。下德不失德的意思是低下的德行不会停下到处标榜自己的行为。你看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13 05:33
          收起回复
            你忘记了道家是自然的,不刻意。好比太阳照射大地人们说它有德,实际上太阳本身没有什么照不照都是塔自然提现出来的不是刻意去提倡什么德。所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13 06:26
            收起回复
              666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6-13 12:15
              回复
                这个广告做的,找骂啊!竟敢用外国人的评价决定中国文化的高度?谁也不用给他解释,这就是一个标题党,用激进语言挑起网民舆论,用以推广不是所谓的东西,大家不要上当!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13 14:30
                收起回复
                  上德无德是以有德!✌
                  这就是你们这群人有理有据的疯子表现?
                  就象看一群石脑儿跳舞,虽然一举一动都冒着脑洞大开的歪气傻气邪气,却也是世间难得一见的奇特风景!还真是无知者无畏,证明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IP属地:北京9楼2024-06-14 10:03
                  回复
                    德与道的关系互为表里,道为思想,德为规范。上德将合于道,也就是德发展到了极致,虽脱离了本身框架,看起来不像有德,但依然是有德。德的最底端,也就是法律,约束各人行为,如果以不违法作为自身行为约束,那么是不道德的。因为道德必定不违法,而不违法不一定就道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14 14:46
                    收起回复
                      上善若水,上德不德,如若人世间谨守中道,则上善若水。若人世间恣意妄为,上就不德了,则发大洪水。是这个意思。以前确实发过大洪水。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14 21:19
                      收起回复
                        zr--987: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连道都无常,更何况是名,然而却总有人把名当成恒常!啧啧啧,无话可说!

                        方圆天成 :
                        儒释的受骗上当者活证据。非、恒道,不是说恒道不存在,而是我说的道,不是恒道。儒释为道不可言的目的,当然是误导读者的同时,摸黑污蔑道学!因为作者是个傻瓜呀!不可言的东西,竟然还用了五千言:
                        知者不言言者默,
                        缘何又著五千言?
                        可见作者脑有病,
                        不如层主知深浅!

                        至于恒道,与恒德、恒木、恒有、恒无、恒足、恒无事、恒知、……的恒字一样,都是保持状态稳定不变的意思。比如岔道、大道、茶道、天道等,都稳定不变,却都非作者说的道。这才是原文。可惜偏偏许多人大道甚夷,偏走邪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结果:
                        被骗不自知,
                        儒篡加儒释,
                        连道都无常,
                        伪学成仗恃!
                        莫能知本义,
                        原来因无知。

                        五千言原文本义,确如作者所言: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读者感到难解的地方,皆因儒篡儒释歪曲误导的恶果!所以,要据帛甲本原文重新审视理解。如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帛甲原文乃是百省,根本与百姓无关。所以据百姓理解,自然谬之千里了。

                        有人说:连道都无常,更何况是名、概念?所以,真理和谬论都不分了,漆黑一团了。这是从根上把道学、科学与真理全否了的不可知论谬种流传。读者千万不要上当受骗!


                        IP属地:北京12楼2024-06-15 04:37
                        回复
                          先把古字逐个弄懂,就不会瞎猜了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6-15 05:17
                          收起回复
                            你真的熟读道德经吗?
                            你可知道 上德不德 这一章就是在贬低儒家的?
                            这章大意是在说,最上等的德,不以有德自居,而且看上去也确实没有德一样。例如太阳对人类很重要,这种德会被忽视,反而骂天太热的人比较多。又例如父母对孩子的德,孩子是很难感受到这个德的,反而不给手机玩就怀恨在心。
                            然后这章依次说到更差点的上仁,再说到再差点的上义,最后说到最差的礼。对于儒家最重视的礼,道德经直接就开骂了: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IP属地:广东14楼2024-06-15 14:50
                            收起回复
                              不把论语搞懂就读不懂道德经,因为进道家门首先你得是一个真正的君子,至于黑格尔那就是一个俗人,而你的思想也西方化了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06-16 10: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