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566,766贴子:41,432,540

关于考研数学三89分到140分的逆袭笔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考研数学三89分到140分的逆袭笔记
偶然间整理以前的电脑发现12年前写过一篇关于自己考研上岸的笔记,2011年总成绩389分,经济类902应用经济学,数学三140,英语68,政治62,专业课119,数学没有满分是因为有一个10分的微分方程没解出来,提前30分钟完卷,检查完选择填空,剩下的时间死磕这个题也没解出来,很遗憾就丢了10分,其他题没有丢分。记得当年北大经济学复试线刚好389(还是386真忘了),填志愿的时候一开始选北大经院,后来确认的时候直接改成了SCU,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正确的,北大的经济类考研没有指定参考书目,985基本都指定了参考书,没有指定参考书意味着市面上主流高校的教材都是参考书,专业核心基础虽然一样,但是个别领域的新的东西会不一样,没有参考书的专业课考试你要把市面上的主流高校的教材都过一遍,然后找出不同的地方,这样会大幅增加应试的压力和难度,而且我当时最大的短板不是专业课,是数学和英语,政治基本处于放养状态,也是短板,很普通的水平,认真评估了下那年能上400的话北大基本有戏,不上400还是选个二挡985更稳妥。
是的,10多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我偶然打开这个笔记,又去看了2022年-2023年的数学三考研的一些卷子,我相信这篇笔记依然能很好的帮助大家至少从方法论上去厘清考研数学三备考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顺便还会提一下英语,因为数学和英语第二年帮我一共提升了接近90分。
节约时间,本帖尽量简洁,7000字,从数学对考验的重要性、如何理解考研数学的基础、备考的时间分配、备考的心态调整、面试这六个方面尝试说清楚,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数学对考验的重要性
数学到底对考研有多重要,分2个角度,考试角度和考上入学后学习的角度。
首先对考研而言,一句话得数学着得天下。考研既然是一种选拔性考试,具体是通过什么选拔?答案是数学和英语,数学满分150分,经济类考研500满分,数学占比1/3,13年前全国考研人数140万,去年是420多万,人接近3倍,现在随便一个985经济类,最保守估计初试没有370可能连复试机会都没有,数学这科丢了,除非专业课130+,政治80+,否则想要翻盘基本无望。
而数学三的备考,是整个经济类考研中付出心血、时间、精力和挫折感最多的一课,这门考试没有捷径可以走,专业课答题沾点边可以给分,但数学答案唯一,做对就是做对了,没有沾边的说法,很残酷,但这也是这个学科的魅力,很严谨。数学三90分到120分是大部分同学的水平,讲真话要上140分及以上,你要付出的非常之多,后面我会说。
其次是英语,为什么是英语,因为英语是在总成绩达到面试分要求基础上进行二次筛选的学科,985高校的复试线经济类我记得很多学校是55分的标准,就是说同学你如果总分到了,英语不过55,对不起你也没机会面试,而英语的备考又是仅次于数学的精力、时间、心血的消耗,这2个学科非常考察你的基础功底,所以数学和英语是考研这类选拔性考试中的选拔的工具,也是你考上后你能完成研究生研究的必要入门的基础,考上后金融工程会用到很多高等数学和概率论的内容,比如微分方程、二阶导、协方差矩阵等等。专业课在总分的差距上不会特别明显,但是大部分人特别是经济类没考上的同学很多问题都是出在数学和英语上,政治我没有发言权,这科我是真的菜。
二、到底什么是数学基础?
既然数学如此重要,那考研数学到底考什么?答案是基础+坚持,很简单的4个字,但是能深刻理解这4个字的人真不多。首先对于励志要在数学上拿高分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厘清2个概念,数学常识和数学基础,什么是数学常识?数学常识简单的说就是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教材里标黑体的哪些公式、定律,这些是需要吃饭睡觉一样没有任何理由没有任何借口100%需要掌握的,我举个例子,高数教材第一章极限讲了4则运算法则、常见的等价无穷小这些常识,但是考研考的是啥,是数学基础。数学三卷子里极限单这一个9分大题,背后要求掌握的是9种解法,除了四则运算法则以外还有也就能用泰勒公式这样的5种之多。线性代数教材里只说矩阵的秩等3就没有了,但是基础是什么呢?要说的出矩阵的秩等于3,所有4阶行列式必为零,当系数AB等于多少,矩阵的秩等于3,等于3的时候基础解系解向量的个数是多少,13年过去了,今天给我一份数三的卷子我真答不上来,基本忘干净了,但是这些基本概念引出的能把整本教材前后贯穿全部链起来几句话的考点,就像刻在我骨子里一样,我张口就说的出,只有这样能帮助迅速组织解题思路,而这种是教材里没有教的,是辅导书帮你总结的答题的核心例题,是需要举一反三的解题思路,亲们,考研数学真正考的是这些,只有这些才是拉卡数学分差的关键,而不是教材里数学公式定律常识,我负责的告诉大家,高等数学教材后面习题的难度,给真考试选择填空提鞋都不配。我第一年数学89,教材看了4遍,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上了考场永远是似曾相识,最后直接心态崩溃,22岁的年纪直接考到在出租屋里哭,考到下一科专业课都不想去了,完全没有搞懂数学到底在考什么。就应试而言,我反复问自己到底什么数学常识,又到底什么是数学基础,认知上,第一年就已输了,第二年重新来打基础,冲进了140,常识如果都理解不了,也不扎进去理解,不去理解扎实,那别谈了,费劲,因为是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
数学的基础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计算能力,是的,计算能力也是数学基础的一个重要部分,我无数次的听过我会做这个题,能做这个题,但是我时间不够了,时间不够到底是因为什么?是时间的问题么?并不全是,本质上自身的问题就是计算能力差,练的还不够。那年我做10年的数学三真题,每年真题平均用时1小时20分钟,一方面是重复做很熟悉,另外一方面是平时大量甚至海量的习题积累。2011年上的考场,2个半小时内除了丢掉的10分那题全部做完,而且还把选择填空检查完,最后还剩20分钟,我的整体时间是空余的,当然现在的题目要更难一些,但是考试剩余时间的充裕,而这一切的背后,我平时把所有的李永乐和陈文登的数学辅导书中的每个例题自己先做再看答案,别人只用一本参考复习书,我用2本(不是宣传他们13年前真的只有这2本主流辅导书),A3纸的草稿纸,我算满了整整一个装抽纸的大纸箱,当时学生穷,稿纸铅笔算一遍,黑笔又算一笔。我从早上8点进自习室抱着数学的辅导书直接啃到下午3点半,持续7个半小时不午休,中间饿了就吃面包,遇到难题啃懂为止,我虽然不知道现在用什么辅导书,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劲头,我说实话,数学三要上140,难的,天才除外。只有通过平时练习中大量的计算,甚至规划到草稿纸的区域你怎么用,你才能把你的计算能力提高,亲,会做没时间做和不会做尽管结果是一样的,但是过程是不是血亏?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从120向140和150奔的重要一个点,虽然不那么起眼,更是90到120这个提升最最重要的一环。
打数学的基础到最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总结起来其实就是2个字,题型,展开说就是10年考研的数学三真题的题型是可以总结的,2011年考研的数学三的题型就是8+6+10,14道选择填空大概56分,剩下的94分分散到了大约10个大题中,包括高等数学极限、二重积分、微分方程、概率密度、线性方程等,10多年过去了,2023年数学三选择填空题多了3,大题可能少了3个,但是无论怎么变化,至少过去5年的真题最基本的题型是在的,打数学基础的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把这些题型掌握,不仅是记住,是把这些题型的基础解法、变种等等学会达到会做而且做对的程度,因为同一个题型比如概率密度,你会发现过去5年的考点基本围绕1-2个的核心解法在进行变化,这类题型最核心的解法就是要掌握的,不仅是掌握是可刻在灵魂深处,这个不是开玩笑的,是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
我给大家说说我对题型的理解,第一年89分,我上了考场我考下来直接崩溃,讲道理虽然差,但不至于差到心态崩溃,让我是崩溃的点在3个小时内我一直有种感觉就是每个题都似曾相识,但真正落笔缺发现这卡那卡反正就是做不全做不对,非常难受但我无可奈何,本质上是那边基础太差,题型掌握的不牢而且少,稍微有点变化直接懵逼,全懵一点不会做又不是。第二年我140分,平时备考中我几乎可以默写出10道大题考点的方向,因为过去5年基本不会变,基础题型不变,变的无非就是多了几个条件或者其他细节什么的变化,本质的东西都在,拿到卷子看完一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这场我允许自己丢多少分?而不是第一年的我能苦回来多少分,那会对整个卷子的掌握已是基本奔着满分去的,直接点说当时的感觉就一个,这张卷子没有我不会做的题。这背后付出的,只说一个例子,一个极限的大题我准备了相似难度快200个大题的训练,2本辅导书我从头到尾每本都做了3遍,看完题目盖住自己做,不会的去看答案,做对的去比较我的解法和辅导书的解法谁更好,就这样坚持着反复的去研究到底最基础的解法是什么。
选择填空全对的背后的付出就是我买了当时李永乐的600题(不是帮他打广告,我也不知道现在还用不用他,但是这本书当时帮我又从头理了一遍数学基础),全部是选择填空,其中有200道错题全部做成了笔记贴在墙上,错因是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混淆还是计算错误,只要是错题,我都总结,错因+考点记在一张A3纸上,贴满整面墙,以至于我每天进门第一眼,睡觉起来第一眼醒来我就知道我这题错在哪里?整整一面墙都是数学错题的总结,这就是一个基础很差的人,想要追求满分需要付出的,数学这个学科的魅力就在于此,没有折扣可言,结果绝对刚性而且刺激,但是过程又很煎熬。考完退房的时候全部被房东撕了没留,现在想想有点可惜应该带回来,我儿子今年5岁,3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搞的差不多了,再搞100以内的,本来等他上小学的时候数学如果搞砸了想给他看看我以前这个错题墙,我相信这个干事的劲头(不一定是方法哈)是想是要在数学应试这就个事情上取得一个不错成绩的支撑,方法有很多种,我说的是我的方法,但哪种方法的背后其实是需要同学有一个狠劲,拧着这口气,数学和英语的备考本质上是在爬坡。
数学和英语打基础的过程非常枯草,每天都在重复一个事实就是: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挫败感是持续的,但是坚持的意义就是在不那么友好的过程中能不停的归纳和进步,对更多的知识点、题型有深的理解并能不停地尝试着做对和总结。
三、备考的时间分配
经济类考研,或者说需要考数学的学科来说,我始终认为大部分的时间都应该花在数学和英语上,这一点可能跟大家认为的有些出入,我的理由有几点:数学和英语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前面已说的很清楚了;专业课我发现我这一批同学真没拉开多少差距,经济类好点专业课成绩128,很少130及以上的,差点的我这样119,分差基本都在10分内,经济学的专业课其实就是背诵理解为主;真正拉开分差的是数学和英语,但是数学和英语不是像专业课这样你短期突击就直接能上去的,英语如果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比如直接考之前就是稳过6级,那么词汇量和语法基础是在的,考研英语的阅读理解的难度基本介于专业7级左右(大于等于专6难度)。英语短期突击再加点运气,考个及格分是有可能的,但是英语基础真不行,那数学和英语应该占60%时间甚至更多。这2个学科真的很吃基础,基础不牢,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英语语法差阅读量又少的同学,我可以说给你真题里的一句话,可能全部单词你都认识,但是你就是做不对。
至于时间比例,经济类考研基本固定,数学每年都是第二天早上考,英语都是第一天下午考,所以数学和英语的复习完全可以早上数学+下午英语,晚上的时间留个专业课+政治,一天按14个小时的复习时间,每周6天,星期天休息半天这样的安排,最后再根据每个学科的掌握程度再来调配,下午英语阅读理解做完改完,吃晚饭之前也可以挤出1小时给专业课,增加专业课的复习时间。
建议英语这科,早上起来补20分钟左右的英语晨读和单词背诵很关键,现在440万考生,我看了下比起10年前的140万考生,人数增加了3比,但是最终招录人数并没有扩招3倍,那意味着非常内卷,晨读英语的20分钟不仅能培养语感,同时当口语的练习,今年很多面试开始刷掉口语差的同学(初始成绩一样的情况下),因为没办法,真的人太多。
讲到这里,补充说下英语的备考,2个要点很重要,一个是每天都要单词的记忆和阅读理解,单词记忆7遍8遍真的不嫌多啊,阅读理解至少3篇,请注意是每天坚持,长期的训练才能培养出语感,当你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英语母语的writters写出来的东西读起来更顺。阅读理解中如果出现非常喜欢的句子一定一定要背下来直接默写,用个专门的本子记下来,英语作文尽量不要用什么辅导机构给的模版,全中国就那么几家辅导机构,就那么几个模版,400万考生都在用,最后就是千篇一律。如果你能在每天的阅读理解中默写下一个长句,就算1个月30个句子,忘掉90%,剩下3个,4个月的时间你也记住了10-15个左右,每个句子20个词,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真的不愁,因为一篇作文也就200-300字,你平时积累的句子一定是自己喜欢的,一定是有结构的,有些可能还是长难句,你围绕作文的主体直接套就行了,但是这些才是你作文高分的关键,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模版。我第一年英语39,真的丢人,第二年68,作文写的还行用的就这方法,人生第一次在头疼的英语上写作文可以发现试卷的格子不够,想写的还有很多。
四、备考心态的调整
考研备考是爬坡,数学的备考包括英语,得到正反馈的周期是长的,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回想自己都是感觉自己围绕在真相、答案的周围徘徊,一看就懂,一听就会,一做就错,围着这个正确的东西感觉绕啊绕啊绕,就是抓不住,想放弃又觉得可惜,坚持到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才有扒开迷雾见真章的感觉,挺过来了,这就是我说考研本质上行就是基础和坚持4个字,坚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打好基础,走到属于你自己的这一刻。
首先要明白440万考生,考研时间提前这一个月到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筛选的机制更严格,备考的时间更短,以前是来年1月某个周末,现在是提前到了当年的12月。有的同学会说提前1个月有什么区别,我想说的是如果多给这1个月,也许我当时就真的去北大了,我的成绩离北大也就一个政治的10分左右,政治的10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给我多一个月,真不是问题,当然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所有的备考,不论你前面几个月,可能最高效率最高产出真的就在最后的1-2个月内发生,这2个月你的基础扎实了,改经历的崩溃、挫败各种都经历过了,而且可能也做对了一些题,成就感也建立了,心里其实是更成熟的,带着焦虑夹杂着一丝自信和担忧,必须承认的是这个时候是可能是整个考研备考周期的效率最高最高产出的1个月,这种1个月的效率可能比以前2甚至3个月的效率都高,因此缩短这个备考的时间本质上就是增加了应试的难度。
备考的心态是需要调节的,考研难不仅难在知识点多、不停的几个体系里切换,身心都备受折磨,还难在打基础的过程本身就是枯草和挫败的,所以更需要学会自我调节。今天我走过来看看23岁的自己,我庆幸的是当时为了这个目标倾尽所有,虽然有些许遗憾,但整体结果可能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毕业能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我今年带儿子回去明远湖畔,回想起那年那个夏天我是真的有点看不动了,心态快崩了,我就躺在明远湖畔的椅子上吹着风,可能睡着一会,醒来时看到湖面倒影出22岁的自己,清瘦但目光很坚定。毕业13年,我真的在也没有过那个夏天。
五、参加复试
能走到这一步的同学,基本已半只脚踏入了研究生的大门,面试的占比在最终总成绩的比例每个学校不同,但是及其重要,很多同学其实是倒在这一步的,我始终坚持如果你要报考那个学校就一定要去目标学校附近备考,可以去蹭专业课的老师补一补课,同时或许你还会遇到将来你的师兄和师姐,现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任何一个细节可能会导致你成功或者失败。前面我建议晨读20分钟的英语练口语,研究生阶段笔试英语考察的是读写能力,口语能力同样重要,不要因为口语的结巴平时又不练,最后初试被刷比较悲催,中英文自我介绍3-5分钟内的请提前准备好。
第一复试前,一个干净整洁得体的着装很重要,男女生都尽量避免运动体恤,研究生毕业都26了,偏商务的衬衫佳。女生稍微淡妆不要浓妆,男生记得理发剪指甲,不要有染发,男生什么耳洞这些不要有,不要漏文身,第一印象分不要差。
第二复试前,想尽一切办法去查到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细分方向老师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最近这几个老师近3年发的文章,知网都可以查,把这些文章打印出来,勾画出重点,理解不了都没关系,核心要点记住,如果问到直接说出来,就算答不上来,有关性也扯上去说几句,借花献佛道理都懂,当从未蒙面的老师突然听到一个从其他院校来的面试学生直接说出了他发过文章的一些观点,他心里大概率首先会很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会有那么一点点的舒服,对于手里拿着玫瑰的人来说玫瑰为什么是红色已不重要了,如果老师展开问你,不知道就说老师这个领域是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方向,也是希望有机会能进来再深入学习一下,如果有机会将来跟你请教,现阶段我理解的确实不深巴拉巴拉之类的,大方点,心里不要虚,做你对面的这些教授博导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面试过来的,他们曾经跟你一样是研究生,接受对面祖师爷门的面试,既然能进了这个门,说明你至少够格当他们的学生了,谦虚的态度,被问及专业领域的应对见前面我说的,实在是知不道,也靠不上去,就大方承认不知道,但注意说辞,老师这一点我理解的不深,将来会更加关注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动态,一句话解释不卑不亢。
第三,大方承认本科阶段的学习经历,每个老师其实都是喜欢上进的学生,那怕是大专升本再考的研又有什么丢人的,犹记得我面试的时候被问及本科学校某某老师最近在干嘛,一下也给我问懵了,不可否认,现在确实有歧视链,但这个不可以改变你本科来自哪里,既然不可以改变,就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就算本科学校一般,努力上个985难道不行么。
第四,复试前把报考专业方向最近的学术文章热点问题一定一定要去查新的研究成果,尽量提前研究和学习,不说深,最最起码要说的出123,当你回答听都没过的时候,面试分已下去了,面试容易被忽略,因为都是细节。


IP属地:云南1楼2024-06-14 11:00回复
    建议段落发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14 11:14
    回复
      好长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14 17:27
      回复
        好帖帮顶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14 22:40
        回复
          写的很好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15 14:02
          收起回复
            数三在微分方程和无穷级数方面考的难度如何,真的做不明白了


            IP属地:贵州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6-16 18:08
            收起回复
              可以呀 老哥一看就是很认真的人


              IP属地:黑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6-16 19:48
              回复
                一看就很优秀,不过这种长文现在人一般很少会看完啦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6-16 22:36
                收起回复
                  受益匪浅了,老哥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6-17 01:13
                  收起回复
                    见谅 渣排版…看起来确实累


                    IP属地:云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6-17 04:09
                    回复
                      老哥说的好,受教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17 10:19
                      收起回复
                        受益匪浅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6-17 10:46
                        收起回复
                          前辈,请教一下您一战是大四考的吗?那二战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呀?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06-19 00:49
                          收起回复
                            🐮的大佬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6-23 20:28
                            收起回复
                              看完震撼楼主的毅力 真的很厉害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4-06-25 20: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