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1,469贴子:1,135,315

白话道德经第四十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①,弱者②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③,有生于无④


IP属地:湖南1楼2024-06-18 18:26回复
    矢宿星辰、cxz1213、这就是名字00.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翻译:返,是道的运动过程的一个环节。弱,是对道的运用。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


    IP属地:湖南2楼2024-06-18 18:29
    回复
      解读:


      IP属地:湖南3楼2024-06-18 18:31
      回复
        一,反者,道之动。
        反,通反,返回,往返。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hùn)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
        其名,字之曰道,强(qiǎng)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
        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有四个环节(阶段):大逝,远,返。


        IP属地:湖南6楼2024-06-18 19:06
        回复
          道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过程,有四个环节(阶段):大,逝,远,返。
          这四个环节循环往复的变动:大,逝,远,返,远,逝,大,逝,远,返,远,逝,~~~。
          不管从那个环节出发,都会回到出发点。


          IP属地:湖南7楼2024-06-18 19:11
          收起回复
            比如,一个圆环,任选一点,朝着一个方向运动,都是永无止境地运行,还会不断经过出发点。


            IP属地:湖南8楼2024-06-18 19:18
            回复
              比如,人生。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壮年,老年,死亡。
              这是单向的,是不可逆的,不是人发展到顶峰就会走向反面。
              如果壮年是顶峰,如果人发展到顶峰就会走向反面,那么,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过程: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壮年,青年,少年,儿童,幼儿,婴儿。


              IP属地:湖南9楼2024-06-18 19:24
              回复
                反者,道之动。
                有人说,事物的发展到顶峰,都会走向反面,都会走向反动。
                我不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比如,物壮则老。人长到壮年,就会衰老、死亡。
                这不是发展到顶峰就走向反面。
                比如,寿命只有100岁。这是个不可逆的过程。人一开始,寿命就注定了的。人生是个单向过程,就是一出生就朝着死亡而去。人生既然不可逆,就不会走向反面,只会朝着终点走去。
                如果,事物的发展到顶峰,都会走向反面,都会走向反动。那么,人到壮年,就会逆向生长,往婴儿方向逆生长。
                也就是所谓的返老还童。然而,返老还童是不可能的。


                IP属地:湖南10楼2024-06-18 19:25
                收起回复
                  老子和圣人所讲的应该是万物,不单单指人,一件物品,一个动物,有生向死,有死重生的过程。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06-19 09:39
                  收起回复
                    这是哪个版本的王弼的吗


                    IP属地:河北13楼2024-06-19 10:05
                    收起回复
                      二,弱者,道之用。
                      柔弱,是道的运用,是运用道,是遵道而行。
                      是对道的什么的运用?
                      是对道的属性的运用。
                      是对道的什么属性的运用?
                      是对道的大逝远返的周行而不殆的运行规律的运用?
                      为什么这么说?
                      道周行而不殆,就是永恒,就是永不停歇,就是永无休止,就是持续不断,就是具有可持续性发展(运动)。这是道的运行规律的特点。
                      划重点:持续不断,可持续性发展。
                      但要知道,只有道是永恒的,是固定不变的,是永远的持续不断、可持续性发展。除了道,其它一切都不是永恒、永远的。天地万物遵道而行,学习道,只能是类似,不可能成为道。
                      比如,天长地久。天地遵道而行,能够长久,但不能永恒。人遵道而行,能够长寿,但不能永生、不能长生不死。


                      IP属地:湖南14楼2024-06-19 18:31
                      回复
                        弱者,道之用
                        柔弱,就是遵道而行,就是运用了道的可持续性发展。柔弱能够不断变刚强。或者说,柔弱的可持续性发展比刚强要持续更长更久。
                        柔弱胜刚强,就是柔弱在可持续性发展上胜过刚强。
                        比如,婴儿(柔弱)。假设,人的寿命是100年。成年人是50岁的人(刚强
                        婴儿能活100年,可持续性是100。成年人只能活50年了,可持续性是50。
                        那么100年长于50年。
                        因此,婴儿的可持续性胜过成年人。
                        也就是柔弱胜刚强。
                        柔弱胜刚强,不是柔弱能战胜刚强,不是柔弱能打过刚强。
                        婴儿是打不过成年人的。


                        IP属地:湖南15楼2024-06-19 18:47
                        回复
                          【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
                          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
                          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zhǎng)。故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雌,象征可持续性。溪,长流水,具有可持续性,婴儿,具有可持续性。


                          IP属地:湖南16楼2024-06-19 18:54
                          收起回复
                            三,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句是错误的。多了一个有。
                            正确的应该是: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
                            理由如下:
                            1,道生万物,而不是有生万物,更不是无生万物。
                            【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xù)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之,指万物。因为道生万物,所以万物才尊道。
                            2,如果是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么,就是这么一个次序:无,有,万物。
                            这个次序,无是最开始的,然后是有,最后是万物。
                            有生于无,是有和无是不平等的,无比有先,或无比有大。这又和有无相生相矛盾。
                            有无相生,有和无是平等的。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
                            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IP属地:湖南17楼2024-06-19 19:26
                            回复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无相生。
                              如果理解为有、无相互产生,那么,有、无是平等的。
                              而有生于无,有、无是不平等的。
                              因此,有生于无是与有无相生相矛盾的。
                              老子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不可能自相矛盾。那么,就是道德经在流转的时候,后人抄错了。
                              有无相生,不是有、无相互产生,而是有、无共同存在。
                              共同存在于哪里?
                              共同存在于道里。也就是,道包含有、无。道的本质是有,道的表象是无。道是看不见的有。道其实是有,而不是无。


                              IP属地:湖南18楼2024-06-19 1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