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吧 关注:111,007贴子:190,059
  • 0回复贴,共1

#一本如合#《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串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受众
  主要面向对中医理论、针灸治疗以及人体经络学说感兴趣的专业人士和学者。也适用于中医从业者、学生以及对传统医学有深入研究的爱好者。
    摘要
  《调经论》详细讨论了神、气、血、形、志有余与不足的病症,并提出了相应的针刺补泻治疗方法。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揭示了五脏与人体各种虚实病症的关系,强调了经脉在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知识点
  病症分类:神、气、血、形、志各有余与不足的症状。
       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气有余则喘咳上逆,气不足则呼吸通利但气息短少。
       血有余则怒,血不足则恐惧。
       形有余则腹胀满、二便不利,形不足则四肢不能运动。
       志有余和志不足的具体症状在原文中没有直接描述,但可推测与精神状态和意志活动有关。
  治疗方法:针对上述病症,提出了具体的针刺补泻法。
       如神有余,应泻其小络之血;神不足,则应在虚络处按摩并针刺以通其经。
       气有余应泻其经髓,气不足应补其经隧。
       血有余应泄其充盛的经脉以出其血,血不足应察其经脉之虚者补之。
       形有余应泻足阳明的经脉,形不足应补足阳明的络脉。
  五脏与病症关系:强调了五脏(心、肺、肝、脾、肾)与神、气、血、形、志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经脉的重要性: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经脉是关键的参考和操作对象。
    相关问答
  《调经论》主要讨论了哪些内容?
  答: 该篇章主要讨论了神、气、血、形、志的虚实病症,以及相应的针刺补泻治疗方法。
  如何理解“神有余”和“神不足”的病症?
  答: 神有余表现为笑不休,而神不足则表现为悲伤。这些病症与精神状态和情绪变化密切相关。
  在《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中,针刺补泻法是如何应用的?
  答: 针刺补泻法是根据病症的虚实来决定的。对于实证(如有余的病症),采用泻法来减轻症状;对于虚证(如不足的病症),则采用补法来增强身体机能。具体操作方法包括在特定经脉或络脉上进行针刺,并调整针刺的深度和时间以达到补泻的目的。
  五脏在《黄帝内经·素问·调经论》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答: 五脏在篇章中被视为疾病发生的根源。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这些脏腑的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到神、气、血、形、志的虚实病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五脏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6-19 12:08回复
    夏末流月、几点集合拆开看、10350601332.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