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吧 关注:111,007贴子:190,057
  • 3回复贴,共1

#一本如合#《黄帝八十一难经》串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重点参考:《素问·灵兰秘典》;九九归一,青囊之学。]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是一部中医经典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以下是对其内容的串讲:
一、概述
  《难经》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时期,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涵盖了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多个方面。
二、主要内容
    脉学(1至21难):
  集中论述了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其实践意义。
  涉及独取寸口诊病的原理、寸口脉的三部划分和阴阳属性的划分。
  描述了寸口脉与脏腑经络的配属和主病等问题。
    经络(22至29难):
  着重论述经络学中一些基本的问题,如经脉的长度、流注次序、别络、奇经八脉等。
  全面叙述了奇经八脉的含义、内容、循行部位、起止、与十二经脉的关系,以及发病证候等。
    藏象(30至47难):
  主要论述藏象理论,包括脏腑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相互关系等。
  创立了“命门-原气-三焦”整体生命观。
    疾病(48至61难):
  从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规律、基本病机和病证举例等方面,探讨了疾病观。
    腧穴(62至68难):
  主要论述了腧穴问题,涉及五腧穴的含义、主治病证及脏腑俞募穴的作用和意义等。
    针刺(69至81难):
  主要论述针刺补泻理论及运用。
三、创见与影响力
    独取寸口法:
  《难经》明确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为后世普遍推行的寸口诊脉法奠定了基础。
    命门学说:
  《难经》首次把右肾称为命门,明确了命门与肾的关系。
  开创了后世命门学说之先河,对中医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
    五腧配穴理论:
  《难经》完善和发展了五腧穴理论,将其与阴阳五行属性相配。
  对针灸临床上循经取穴治疗法有重要指导意义。
四、总结
  《黄帝八十一难经》作为中医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医理论宝库中的瑰宝。其系统阐述的中医理论对后世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是中医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经典之一。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4-06-22 13:57回复
    夏末流月、几点集合拆开看、10350601332.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独取寸口法
        背景与起源:
      在中医脉诊的发展过程中,《难经》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它明确提出了“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这一方法成为了后世脉诊学的基石,对中医脉诊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独取寸口法的含义:
      “独取寸口”意味着在脉诊时,医生主要依据患者手腕处的寸口脉(即桡动脉)来进行诊断。这一方法强调了对寸口脉的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通过感受寸口脉的跳动情况,如脉象的浮沉、迟数、虚实等,来判断患者体内的气血阴阳变化,进而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
        影响与意义:
      1. 奠定了脉诊学的基础:独取寸口法为后世脉诊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脉诊理论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脉诊体系。
      2. 简化了脉诊过程:相比之前复杂的脉诊方法,独取寸口法更加简便易行。医生只需通过触诊患者手腕处的寸口脉,就能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大大提高了脉诊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提高了诊断的客观性:独取寸口法强调了对脉象的客观观察和描述,减少了主观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影响。这使得中医脉诊更加科学、客观和可靠。
      4. 丰富了中医诊断方法:独取寸口法的提出和应用,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它与其他诊断方法如望、闻、问等相结合,共同构成了中医独特的诊断体系。
        总结:
      独取寸口法是中医脉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奠定了脉诊学的基础,为后世脉诊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它也提高了中医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中医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4-06-26 15:45
    回复
          命门学说
        在中医理论中,命门学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其起源和发展与《难经》这部古代医学经典密不可分。《难经》不仅首次将右肾称为命门,还深入探讨了命门与肾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后世命门学说的先河。
      一、命门与肾的关系
        在《难经》中,右肾被明确地称为“命门”。这一命名并非随意,而是基于中医对人体脏腑功能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在中医看来,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而命门作为肾的门户,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与肾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还涉及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以及衰老死亡等生命过程。
      二、命门学说的开创
        《难经》对命门概念的提出和阐述,为后世命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之后,历代医家纷纷对命门学说进行研究和探讨,不断丰富和完善其理论体系。他们认为,命门不仅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更是一个具有广泛生理和病理意义的抽象概念。它涵盖了人体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以及阴阳气血的生发与调节等多个方面。
      三、对中医理论发展的意义
        命门学说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的脏腑理论,使人们对肾及其相关脏腑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命门学说为中医的病理学和诊断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对命门功能的观察和分析,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和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最后,命门学说还促进了中医养生学的发展。人们通过调节和保养命门功能,可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总之,《难经》对命门概念的提出和阐述,为后世命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命门学说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丰富了中医的脏腑理论,还为中医的病理学、诊断学和养生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今天的中医临床实践中,命门学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24-06-26 15:47
      回复
            五腧配穴理论
          是一套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的取穴方法,它结合了五腧穴(井、荥、输、经、合)与阴阳五行属性,为针灸临床上的循经取穴治疗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以下是关于五腧配穴理论的详细串讲:
        一、五腧穴的概念
          五腧穴,又称为五行穴,是古人用来比喻气血运行盛衰的特定穴位。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十二条经络上,每条经络各有五个穴位,分别对应井、荥、输、经、合五种属性。这些穴位从手指或脚趾端开始,一直延伸到肘或膝处,是经络气血流通的关键点。
        二、《难经》对五腧穴理论的完善与发展
          《难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著作,它完善和发展了五腧穴理论,将其与阴阳五行属性相配。具体来说,阴经的五腧穴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属性,而阳经的五腧穴则对应金、水、木、火、土五行属性。这种配对方式不仅体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思想,也为针灸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理论依据。
        三、五腧配穴理论的临床应用
          五腧配穴理论在针灸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这一理论,医生可以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选取相应的五腧穴进行治疗。例如,“病在脏者取之井”,意味着当病变发生在内脏时,可以选取井穴进行治疗;“病变于色者取之荥”,则表明当病变表现为色泽变化时,可以选取荥穴进行治疗。以此类推,通过精准选取五腧穴,可以达到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五腧配穴理论的总结
          总之,五腧配穴理论是中医针灸学中一种重要的取穴方法。它结合了五腧穴与阴阳五行属性,为针灸临床上的循经取穴治疗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通过精准选取五腧穴,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治疗疾病,为中医针灸学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24-06-26 15: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