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32,229贴子:71,125,683

关于汉武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很多人排封建时代帝王,汉武帝基本上都挺高的,不过我有一些疑问,武帝是因为他爷爷他父亲那个文景之治,让整个西汉变得富起来汉武帝才有能力去开疆拓土,并且恰巧当时有卫青霍去病这样千年难遇的名将,才把西汉的名声打出去的吧,所以感觉汉武帝的名声地位相比较他自己,更多的原因是他生在了个好时代,国家既富裕可以让他挥霍,麾下又有名将能暴打匈奴,我不是说汉武帝不行,只是觉得,假如把刘彻跟他老父亲或者爷爷换下位置,那刘彻不也得安稳发育,是不是他父亲或者爷爷也可以凭借国家强盛和名将卫青霍去病去开疆拓土的吧,只看刘彻本身的能力,真的能和后世的刘秀,李世民,朱元璋这些人比较吗?不算开国君主那刘彻无疑是非常耀眼的,可加上后面这些开国皇帝,刘彻本身的能力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吧
大家怎么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22 20:09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6-22 21:48
    回复
      不光要考虑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时代的进程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2 22:14
      回复
        光节俭并不能使国力强大
        真正让汉武帝有底气的是各种专营
        但后来即使是有专营都还不够
        汉武帝后面还开发各种搞钱的套路


        IP属地:法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6-22 23:10
        收起回复
          光节俭并不能使国力强大
          真正让汉武帝有底气的是各种专营
          但后来即使是有专营都还不够
          汉武帝后面还开发各种搞钱的套路


          IP属地:法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6-22 23:10
          回复
            每一代领导有每一代的想法,这想法会随国力改变,贫穷就想着致富,被进攻就想着发展军事,汉武帝正好赶上一个国家富足又总被匈奴骚扰的时期,他自然想着的就是打匈奴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3 10:25
            回复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是事确实是他那时候做的。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6-23 11:06
              收起回复
                实际上汉武即位时的态势和北宋非常像,满朝文武都是主和派,如果不是汉武乾坤独断加上卫青的横空出世,整个汉朝的评价,包括高文景全都会大幅下降(参考宋朝)。马邑之围汉军连匈奴后勤都不敢打,可以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在当时口口相传的环境下,在大汉民间以及汉军中白登之围会被如何传播,匈奴的实力又会被如何传播。
                文景之治表面上看起来不错,实际上全是雷。
                历史上王朝从鼎盛突然大幅下滑甚至崩盘也不止一次,原因很简单,就是之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开朝所埋下的雷爆了。之所以王朝鼎盛时期开始爆雷,原因就是人口接近或达到当时生产力的上限,整个社会平衡很脆弱,容错率非常低,一场天灾就可能引起天下大乱。
                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占人口总数至少七成的农民很容易因为意外(开朝新崛起的记得利益集团在王朝鼎盛时期已经完全崛起,他们占据着大量的土地财富)大规模活不下去,出现巨大的生存问题,继而引起大乱。
                根据古代人口发展史推断,之前战国最高约4000万,汉武即位初期3600万,也就是说汉武刚即位人口就要达到上限了。所以汉武接手的是个什么样的帝国?朝廷和社会矛盾濒临爆发的边缘,经济制度混乱,皇权分散的帝国(黄老在政治上的特点是两宫制,长乐宫分权),而汉景帝甚至并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嫡系班子。所以汉武帝初次尝试掌权以赵绾王臧的死告终,直到窦太后过世。然后汉武帝通过设立内朝掌控禁军表彰六经以及一名名叫狄山的官吏的死终于逼得文武百官同意了打匈奴。但所有人都在等着汉武帝失败然后彻底断了他打匈奴的念想,结果卫青奇袭龙城,拯救了汉武帝的政治生涯。当然,哪怕卫青无功而返,按汉武的性格也会继续打匈奴,但是朝堂上的阻力会非常大,可以参考北宋。
                下面就谈一下文景留下的雷。


                IP属地:山东8楼2024-06-23 12:30
                收起回复
                  汉武在文治上的成就全是文景甚至汉朝立国留下的雷。
                  秦朝灭亡一个关键原因是缺少六国故地治理地方的流官,这个问题不是打仗,文景没解决,是汉武解决的。汉武时期设立太学,并在乡间设立乡学,同时把察举制彻底制度化,才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察举制最早源于文帝时期,这个功绩是完全可以汉文帝一人独享的,但是最终却让汉武帝占据大部分。因为文帝二十余年就搞了两次,十多年一次。十多年一次的察举制能选拔多少人才,倒是挺符合无为而治。在教育以及人才选拔上的无为而治是好事吗???
                  然后再谈社会矛盾,尤其是西汉农民所遭遇的压迫。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汉书•食货志》里的一句话开始讲“汉氏减轻田租,三十而税一,常有更赋,罢癃咸出,而豪民侵凌,分田劫假,厥名三十,实十税五也。”分田劫假是贯穿了两汉的现象,意思是什么呢?租户要向朝廷交三十分之一税,然后还要向地主交一半的税。这是文景时期的背景。然后考古也可以论证这方面问题,江陵汉简,文帝时市阳里的算赋征收一年合计收了二百二十七钱,但是史书记载的是文帝时期的算赋为四十(汉武是明面上120)。这就是隐形负担,是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对农民的压榨。这些东西史书上不会着重记载,很多人从史书上看到的所谓轻徭薄赋之类的话还没新文联播准。
                  然后,五铢钱是汉武帝收归国有的,在这之前诸侯国是有铸币权的。这里用一个比较基础的经济理论。当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变多会造成什么?通货膨胀。所以该怎么缓解通货膨胀?减少市面上流通的货币。那么拥有铸币权的诸侯们会管你通货膨胀然后 停止铸钱或者把钱捂着不花出去吗?显然不会。这种工作得死谁来做?朝廷。所以懂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怎么来的了吗?其实但凡多看点史书,哪怕只是知道分田劫假也知道文景时期压根不算富裕,巨量的财富是集中在诸侯以及中产阶层的。而他们财富则被汉武帝用酎金令和告缗令全部没收了大半(这就是汉武比历史上一大堆皇帝歧义少的原因,诸侯和中产承担一大半的战争负担,汉武时期农民民生历史中游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IP属地:山东9楼2024-06-23 12:46
                  收起回复
                    1.文景之治时同样有匈奴边患问题。
                    2.文景的积累本身就是为了后世有机会解决匈奴,所以文景的成果不是爷爷和父亲留给孙子儿子的礼物,而是汉文帝和汉宣帝的历史任务。
                    3.文景之治的成果在汉武帝征伐中期甚至初期就花完了,试错成本太高,后面刘彻一直在绞尽脑汁和桑弘羊搞钱。而且哪怕不算对匈奴的胜利,武帝征百越平三韩,年纪轻轻就利用内府中央集权,靠提拔儒学博士改变内部ZZ势力,以及盐铁专卖等等都是影响了后世发展的重大成就,足以称之为一代明君。


                    IP属地:北京10楼2024-06-23 13:00
                    收起回复
                      所以汉文帝为什么要把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甚至一度免除田税?因为地主都收一半的税了,又有通货膨胀,而他汉文帝并不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毕竟他打击不了分田劫假,也做不到把铸币权收归国有。所以权衡利弊两害取其轻,减税,避免社会和朝廷的矛盾激化得不可调和。
                      然后呢,这里再说一条古代王朝更迭的暗线。众所周知,土地兼并是一个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那么气候的变化造成的天灾则是导火索。好巧不巧,文景时期是个气候温暖湿润的暖期,所以文帝减个税还能缓解矛盾,而武帝这个倒霉蛋从出生的时候气候就开始转冷,直到颁布《轮台诏》那年气候才开始转暖(具体可自行查询竺可桢的研究),所以如果汉武完全延续文景政策,那么大概率到他那一代不用做什么事做个西汉汉献帝概率也挺大的。到时候杨广就该叫刘彻二代了。
                      所以懂了吗?文景并不富裕,巨量财富集中在中产阶级,但文景确实为刘彻再创业提供了启动资金,还有诸如马复令,缓解矛盾,以及平定七国之乱等。文景遗留钱财,从前133年马邑之围开始,到前124年修朔方城就用得一干二净,仅仅十余年。而汉武哪怕没钱了,一直到死三十余年都没有再给农民加过税,原因就是中产的财富足够汉武打仗。当然收割中产(占人口差不多两成)以及宗室,让中产破产,但却保障了底层七成甚至更多的农民的基本生存(包括大力救灾),所以虽然汉武名声差,但是汉武一朝歧义很少(历史上根本排不上号),死后也没有任何歧义,原因就是汉武时期农民能活得下去(破产的中产也能变成农民活得下去)。
                      有一个事实就是只要不给农民加税,让农民能活下去,绝大多数农民都不会被世家豪强之流鼓动起来歧义。农民不会写史,农民在史书上最有力的发声手段就是歧义,其他时候就是被代表。


                      IP属地:山东11楼2024-06-23 13:03
                      回复
                        汉武帝表面户口减半,实际易子而食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6-23 13:16
                        收起回复
                          本来汉武帝死后后世评价不高的,但是由于宋代及以后对外战争拉胯,甚至被几次被异族灭国,所以汉武帝打击匈奴的功绩被凸显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06-23 13:31
                          收起回复
                            富二代的励志故事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06-23 15:15
                            回复
                              这种话题没意义,开皇之治后也可以是迅速的崩溃,一句诗可以概括汉武的业绩“亲承文景承平业,开辟唐虞未有天”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06-23 17: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