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287贴子:603,125
  • 3回复贴,共1

华夏隐学看道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夏隐学看道家
《汉书 艺文志》记载:“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褔、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儒家是显学,道家是隐学。“道家尚隐”,很多时候,隐士都是指道家之士。
道家隐学核心,就是大道至简,见素抱朴,返朴归真,少私寡欲,回归自然,顺其自然。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道德经》讲了很多,万事万物,社会国家,都有说法,老子不是专门讲文道,也不是专门讲武道。他讲的是“隐道”。
通过“隐道”的无为而无所不为,达到一种自然养生的生活。
“隐道”的目的是养生,休养生息。包括个人养生,社会的养生,国家的休养生息。“隐”也有把自己包裹起来,休养生息。
道家的起源实际可以追溯到黄帝,黄老道家。黄帝,老子,庄子为代表。
道家分为实修仙派(追求长生长寿养生之术),道学派。
—————
道教一般不称道家,道教是东汉才有的。道家早就有了。道教是祭祀鬼神的术士组成,具有职业化特征。术士,是一种职业化称呼。道家是学派。当然,道教术士也会学习道家思想。
———————
道家隐学思想,在国家社会也是很高价值,汉代初期休养生息,就是用了道家顺其自然思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25 21:02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25 21:44
    回复
      道家这个流派,是从史官记录历史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古今之道基础上发展出理论的。
      从中知道要抓住要点和根本(秉要执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这正应合古时尧帝能谦让的美德。正如易经中说谦卦的四益(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总结来说,就是谦虚治理之道。也就是少干预,只抓重点和根本,其它的让其自然发展。“治大国如烹小鲜”,让他自己煮,自己只略微关注调理下火候就行。
      所以,他是隐学,无为(少干预)而治。
      汉初,就用的隐学的思想,但是那时候匈奴不停骚扰侵犯,汉武帝就大力干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5 22:31
      回复
        我们会发现不论是儒家,还是兵家,还是道家,都会涉及到“德”这个问题,儒家关注的是“人伦人文之道”,兵家关注的是“武道”,道家关注的是“自然之道”,每个“道”都对人有要求,这个就是“德”。
        合称“道德”。
        道家是隐学,属于自然之道,顺其自然,回归自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简单朴素,返朴归真。修真的。修到像童真那样的先天真气状态。对养生,休养生息是有帮助的。老子认为小国寡民,不用那么讲究,没有繁琐的东西,是最好的朴素状态。要灵活应用,礼仪要有,可以简单,但不能没有,智力活动也要有,但不要投机小聪明太多,过犹不及。适当合适就可以。就好像现在有的地方攀比,结婚送彩礼攀比,搞得大家都累,按照古人说法,合适就行,礼仪是要有,简单就行,不要搞得太复杂。儒家所说的礼仪宁简,节俭即可。搞的复杂搞的攀比,是人欲望无节制导致,并不是华夏学说支持这样做,相反华夏学说崇尚“中道”,合适就好,自理能力范围即可。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6-26 0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