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枪虎豹骑吧 关注:32,209贴子:1,635,044
  • 0回复贴,共1

长路归乡,化剑为犁——简评动画《冰海战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阴魂泠
字数:2833,阅读时间:约5分钟
《冰海战记》这部动画的译名(作品原名“Vinland Saga”,可以直译为“文兰传奇”)其实非常具有迷惑性,看似有个“战记”,其实故事的思想内核却是反战。就算是从剧情内容上讲,大规模的战争场面也非常少,第二季更是主打文戏,故事背景发生在农庄,主角团字面意思上的在“种田”。但笔者还是想推荐这部动画,驰骋疆场一统天下的好作品很多,但是能以主角视角,切实地展现战争对人的伤害,个人在时代浪潮下的无力以及抵抗,这样的作品很少。即使是为着这种新奇,也完全值得一看。
主人公托尔芬,生于冰岛,生活的地方本来是乱世中相对来说的“桃源”。但因为其父托尔茨的往事,以及少年只知道好勇斗狠,不知沙场险恶的原因,托尔芬还是卷入乱世纷争,加入自己的杀父仇人阿谢拉特的海盗团队。在此期间,又遇上了建立后世所称“北海帝国”的幼年克努特大帝。在阿谢拉特弑君被杀,克努特趁乱登基后,又因为与克努特发生冲突,被贬为奴隶,在农庄干活。主人公的故事梗概说起来简单,但每段情节都有其意义。近些年小说也好动漫也好,大家总喜欢谈“人物弧光”,即人物性格的变化,只是大家都推崇人物弧光,真正能把这个理念合理运用的作品却很罕见。而《冰海战记》对托尔芬的塑造,则把握到了人物弧光的刻画精髓:人物的性格并不是凭空变化的,而是来源于生活环境和所经历的事情。因为北欧普遍有海盗掠夺的习俗,所以托尔芬渴望战斗;因为有父亲的庇护,所以托尔芬幼年还保持着天真善良;父亲死后,在仇恨的驱动下,托尔芬开始追杀阿谢拉特;而阿谢拉特因为和托尔茨有默契的约定,所以也没有对托尔芬下死手;因为这种复杂的关系,所以在阿谢拉特死后,托尔芬才与克努特翻脸;而从六岁到十八岁,本身就是心智不成熟的时候,又背负深仇大恨,身边也全是只知道掠夺的海盗,这种环境也让托尔芬在失去杀阿谢拉特这个目标后一下陷入迷茫。《冰海战记》对托尔芬的人物弧光塑造,都建立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上;而这些情节首尾相接,在刻画人物的同时本身也反映了时代的混乱与个人的无奈。人物与情节紧密联系,互为表里,同时也将主人公的经历与11世纪北欧历史结合起来,在获得流畅观看体验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其中蕴藏的时代史诗感,以及个人在这种背景下的挣扎,不得不说设计得是非常巧妙。
通过这样的故事设计,《冰海战记》所要表达的主题其实就是“反战”。反战,和平,这类主题看似是人畜无害的政治正确,但具体如何表达就成了个难题。关于“反战败”和“反战”之间的界限,也存在许多争议。《冰海战记》的主角托尔芬在第一季的表现无疑是个典型的海盗,但问题在于,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彼此都厮杀成一团,多少年过去已经分不清楚是非。如第一季阿谢拉特所说,丹麦人的确是在侵略盎格鲁-撒克逊人,但盎格鲁-撒克逊人又何尝不是通过侵略罗马人获得的土地呢?如第二季农庄众人的集体白月光阿尔奈兹,她与丈夫格鲁赞尔夫妻二人同时沦落为奴隶固然可怜,但在此之前,格鲁赞尔又何尝不是“为了一口不需要的铁锅”而兴奋地去上战场呢?
事实上,《冰海战记》通过这些情节在追问,到底为什么要反战?如果说从受害者很可怜的角度出发反战,固然在道德上是无可指摘的;但是在实际上,在战后掠夺的财物面前,仅仅凭善良和怜悯,是无法真正说服施害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于是,动画从阿谢拉特对自己手下的暗地里的不屑,说战争会让人迷失自我,沦落为没有理智的野兽;从海盗团的内讧和被更强大的海盗剿灭,说战争的红利只是一时,带来的纷争却是无穷的;从克努特和神父感叹世间纷争而神明无视,说战争并不能让人到达英灵殿,所谓的奥丁大神垂青战士只不过是谎言;从托尔芬不断的噩梦与猛然惊醒后的浑浑噩噩,说战争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创伤,会让人与爱、与家庭温暖这些美好的东西无缘;从尤迪尔农庄的开垦、播种与收获,说战争不是必须的,耕种胜于强夺;从克努特大帝裁撤驻英格兰的丹麦军团,说战争并不比对话更加有效,放下猜疑选择和平,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动画的演绎,不能完全适用于现实,但起码,动画在努力尝试去证明“战争对胜败双方都是弊大于利的,并不是赢家通吃败者认命”。
《冰海战记》一直在强调对“文兰”的追求,这其实也是一种理想的寄托。无论战争有多少弊端,无论和平有多少好处,在现实中还是会有人选择战争,而选择战争的人往往军事力量更加强大,你言语上无法说服他,你力量上也无法战胜他,甚至于他就是享受战斗杀戮的乐趣,用胜负利害这些东西完全是对不上他的想法。那,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这也是第二季克努特质问托尔芬的话,而托尔芬只有说“逃跑”。这不是托尔芬软弱,而是他尽所有努力后不得不选择的答案。说句实话,怎么保持和平,不要说11世纪的北欧和《冰海战记》的作者了,就是当今的政治家,诺贝尔和平奖所有的获奖者,他们合起来也无法给出一份能保证和平能确保可行的方案。所以,作者只能将最后的希望放在“文兰”,放在这个在北欧历史上充满疑团,难辨真假的地方。这里是和平主义者的理想归宿,远离战火,土地富饶,气候宜人,努力耕种便可获得幸福。这样说来,“文兰”有点像海贼王里的one piece,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存在,而是作为人的信念而存在。当其他人开始质疑你的行为,甚至当自己也陷入怀疑之中,one piece和文兰就会带给你力量,让你仍然有力量和信心去坚持自己的理想。
俾斯麦以“铁血宰相”著称,但是他也说过,“和平是否能永远持续的问题,从来没有阻止世界上任何人实现和平”。《冰海战记》所传达出来的,也正是这样一种观点。托尔芬在动画第二季的最后,经过十六年的颠沛流离,经历过无数生死,终于回到了故乡。而追求和平的道路,也如归乡般漫长而曲折,但无论结果如何,实现和平的过程就有意义。托尔芬尽自己努力让农庄实现了和平,克努特让丹麦军团从英格兰撤退,但更多的,就如克努特所言,即使是国王,他的力量不仅不能平息大海的波涛,甚至连一点浪花都不会听他的号令。但正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能实现大的和平,能实现小的和平,也是有意义的,也是胜于战争。
关于《冰海战记》,确实存在一些争议,作品本身也不是完美不容置疑的存在。但与很多声音不同,笔者以为问题不是出自理念上,或者就干脆是日本人谈不好宏大主题这种笼统的判断,而是对于克努特和托尔芬,这两个在动画里以不同地位不同方式实现和平的人,他们开始都同样存在性格缺陷,但领悟的时间却截然不同。克努特几乎是“顿悟”,而托尔芬在两季24集里,不是在战争就是在战争PTSD,到第二季结尾才打开心结,绝对是“苦吟派”的。这其中差别当然也能够解释,克努特年纪大,又是出身宫廷,只是一直在软弱逃避,所以一朝顿悟便可得道;但托尔芬年纪小,也没有得到过正统教育,在海贼团里呆了十二年不彻底迷失就不错了,领悟慢一点也是正常。只不过话说这么说,托尔芬的转变也是急死个人。虽然说起来有点苛求,但就效果而言,托尔芬在第二季的转变能够更早地开始,更缓慢地变化,可能观感会更好。不过长路归乡,想阐述好和平这个主题,或许动画本身也要经历一点坎坷吧。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阴魂泠。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IP属地:重庆1楼2024-06-27 14: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