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835贴子:2,976,331
  • 6回复贴,共1

华夏道家学派眼中的德为何分为上德和下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德经》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
他将德分为上德和下德。
“仁义礼”,分为“上仁义礼”和“下仁义礼”。为何?
———
道家学派走的是自然之道。道家不是反对德,也不是反对“仁义礼”。
———
他反对的是“太做作”,“太刻意”。
比如,一个人的笑,是假笑。对着他心里不喜欢的人,却强行“挤出”一点笑容,最后,笑得比哭还难看。就如同人说话,口是心非。
而“自然之笑”,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笑,心里这么想,表面也这样表现出来,发自肺腑的。
———
“上仁义礼”是自然表达出来的,是淳朴的,朴素的,“下仁义礼”表现的并不自然。虽然面子上是这样,但是,心里并不这样想。
———————
真正的良医,医者仁心,发自肺腑的。
有的天天挂个“仁”字牌匾画(只是个别,并不是挂这样字画都是),对病人患者收钱从不手下留情。似乎“仁”只是用来打广告,招揽客人用的工具。
——————
所以,老子,称呼这种为“下德”,表面看似有德,实际等同无德。
———————
所以,我能看到有些地方的人很淳朴,有礼节好客,不知不觉也符合仁义之心,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老子,称呼这种为“上德”。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27 17:04回复
    礼节礼仪
    ————————
    ————————
    某个人煮饭的锅坏了,他想到邻居家应该有锅。于是,他冲到邻居家,推开门,拿着邻居的锅就跑。邻居一脸懵,最后很气愤。那么,这个人错在哪里呢?
    就是没有礼貌。
    ————
    正确的做法,是先要问问邻居:”能不能把锅借我用下?”。当邻居同意后,再拿走。这样有礼节,自然双方都高兴。
    ————
    说明生活中,必须要有礼仪。
    就好像写文章,至少要有“逗号顿号句号换行空格等”,不然连成一锅粥了,别人也不知道写的什么。
    ————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点礼貌,在社会上没法立足。
    《礼记》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纷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职位高低),父子兄弟,非礼不定(没有礼节都不知道谁是父子谁是兄弟,有则从礼节的存在就可以看出之间关系)。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在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
    礼仪仪式,不用搞很复杂,简单的还是必须要有的。
    —————————
    除了生活中日常礼仪,大点礼仪如下: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礼记·王制》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大戴礼记·本命》
    ——————————
    主要就是成年礼、婚礼、丧礼等。
    ——————————
    《道德经》中的“上礼”,传统礼仪,这个肯定要有的,需要一个流程一个仪式,表达出那个意思就可以了,不要搞得太复杂。
    —————
    比如有的地方结婚彩礼,相互攀比,动不动就几十万,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压力也大。这个礼,就是”下礼”,失去了礼节礼仪的意义。实际礼物的意义,就是一个庄严见证而已。一种对别人的尊重,重视。客人来了,夹道欢迎仪式,别人就觉得你很重视他尊重他。如果随意打发,别人就认为自己被冷落了。
    孔子收学生,要礼物,要个见证凭证就可以了,表示正规正式收徒,而不是口头说说。
    对别人有恩,作为报答,孔子收了一头牛,他不是缺这头牛,而是礼节要遵循。
    你不收,我不收,以后就没有礼仪了,礼仪就消失了。
    就好像有的地方风俗习惯,如果没有人去遵循去做,就会消失。
    礼物的意义,并不是靠礼物发财,意义在于一种仪式,一种见证,凭证,显得正式严肃。
    —————
    不是礼仪不对,而是人们走偏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27 19:33
    收起回复
      按照我的层次论,除了道是唯一的不可分层次的外,其它的任何事物都有层次或可以分层次。


      IP属地:湖南3楼2024-06-27 20:10
      回复
        或者说,唯一的事物都不可以分层次。


        IP属地:湖南4楼2024-06-27 20:11
        回复
          荒谬。
          既然是道学,当然是既反对上德,又反对下德。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6-28 07:12
          回复
            上善若水。道家的上善和下善。
            ———————————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因为道家是走自然之道。
            做事都要说顺其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做。
            “上善”,就是自然而然流露,真心诚意,心里这么想,行动上也这么表现的。这样表现出的“善”就是“上善”。
            “下善”,就是刻意的,作秀似的,就是不纯,可能是有其它目的。表达的不自然。
            ———————
            水,哗啦啦的流,很自然的,不刻意,也不作秀。所以,上善若水。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默默的付出,他也不去显赫,作秀,做一点付出就去炒作自己,他不去争自己付出到底有多大回报,只要知道自己做的有利万物就行(当然,有害万物不行)。
            形容那种,只要是有利万物,默默付出,无怨无悔的那种品格。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9 1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