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开播前造势够足,导致实际落差比想象的大
一方面,原作本身水平其实不算很出彩,剧本上存在很多瑕疵,诸如老梗复用,公式化,贴标签却又忘标签,尽管说是电波系却抛不开典中典梗等等。虽然说是“神金电波系”“pop子2.0”,但是我认为电波浓度并不高,仍然是正常搞笑番范畴。突破性上实际上是不能和pop子相比的。这一点在开播前其实就已经比较明朗,但是因为宣传展现的各种狠活,让我以为制作组将会大刀阔斧改编原作,从而规避原作问题。然而实际上却并不如我所想。改编是改编了,但是不是在改原作构成的方面。从这个角度看,原作限制或许会成为一个不小的掣肘。
另一方面,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是,动画似乎选择了偏向“萌系日常”的路子。不管是动画美术设定还是演出节奏都可见一斑。尤其是第一集part2部分。而这和预期的“纯无厘头搞笑”有所差距。众所周知,对于搞笑作品有一点非常重要:节奏。节奏紧密,笑点频出,每集信息量充实,所能带来的观感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早期的妄想学生会等漫改作品已经深刻的印证了这一点。这也是颇多搞笑漫改观感不如原作的原因——相比能自主把控阅读节奏的漫画,动画往往容易局限在一集二,三话改编的固有构成里,导致节奏“慢”,内容“空”。
很不幸的是,似乎鹿乃子也在这出了问题。第一集一共也就改编了漫画两话,而原作的节奏本来就相对平缓,再加上动画“日常系”的演出,使得第一集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温吞”。尤其是本集的part2部分实在是缺善可陈,而这竟然是制作组改编原创的部分——不说改善,甚至还反过来稀释了笑点密度。这就又要提到笑点设置的问题,本集有一个情况是头重脚轻,大多数亮点集中在part1部分。其中最出彩的段落大约是鹿乃子进班自我介绍这段。而从“打扫社团”开始,整个后半段非常非常温吞,仅有的笑点基本上也是用烂的不怎么好笑的传统梗。对于“鹿”这个特色内容也并没有怎么呈现。实际上,我觉得根本就不“电波”。整体思路与其说是做笑点,不如说整个part2都更像是在奠定这个“萌系日常”的基调,把它放进那些萌豚番似乎也并无不妥。
这就带来了一个不太乐观的前景,本来原作已经有“笑点频率低,典梗不好笑,公式化”的问题,而如果动画继续按part2的改编思路去做,容易继续放大这些问题,在本来就有的弱项上进一步稀释无厘头感,稀释笑点密度,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搞笑番不好笑,电波系不电波”。虽然只看了一集就这样预测未免有点太主观臆断,但是我觉得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一个比较哭笑不得的事情就是,鹿乃子的动画PV似乎比正片好看()这个问题就是上面所说的,PV节奏紧密笑点频出,剪辑上非常无厘头且围绕“鹿”要素呈现了大量特色笑点,“虽然不明觉厉但是就是很神金很好笑”。还有像那个真人宣传,也是主打一个“意想不到”“打破常规”。这都是搞笑番很重要的元素。然而在正片上,这些元素反而体现的不那么完整。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05dc0f21466d0167e199e20a72ad498/b18db7cad1c8a786809109312109c93d71cf50ec.jpg?tbpicau=2025-02-25-05_3c03c7018e5fa0f76c30976a227af18b)
一方面,原作本身水平其实不算很出彩,剧本上存在很多瑕疵,诸如老梗复用,公式化,贴标签却又忘标签,尽管说是电波系却抛不开典中典梗等等。虽然说是“神金电波系”“pop子2.0”,但是我认为电波浓度并不高,仍然是正常搞笑番范畴。突破性上实际上是不能和pop子相比的。这一点在开播前其实就已经比较明朗,但是因为宣传展现的各种狠活,让我以为制作组将会大刀阔斧改编原作,从而规避原作问题。然而实际上却并不如我所想。改编是改编了,但是不是在改原作构成的方面。从这个角度看,原作限制或许会成为一个不小的掣肘。
另一方面,一个比较微妙的问题是,动画似乎选择了偏向“萌系日常”的路子。不管是动画美术设定还是演出节奏都可见一斑。尤其是第一集part2部分。而这和预期的“纯无厘头搞笑”有所差距。众所周知,对于搞笑作品有一点非常重要:节奏。节奏紧密,笑点频出,每集信息量充实,所能带来的观感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早期的妄想学生会等漫改作品已经深刻的印证了这一点。这也是颇多搞笑漫改观感不如原作的原因——相比能自主把控阅读节奏的漫画,动画往往容易局限在一集二,三话改编的固有构成里,导致节奏“慢”,内容“空”。
很不幸的是,似乎鹿乃子也在这出了问题。第一集一共也就改编了漫画两话,而原作的节奏本来就相对平缓,再加上动画“日常系”的演出,使得第一集看下来最大的感受是“温吞”。尤其是本集的part2部分实在是缺善可陈,而这竟然是制作组改编原创的部分——不说改善,甚至还反过来稀释了笑点密度。这就又要提到笑点设置的问题,本集有一个情况是头重脚轻,大多数亮点集中在part1部分。其中最出彩的段落大约是鹿乃子进班自我介绍这段。而从“打扫社团”开始,整个后半段非常非常温吞,仅有的笑点基本上也是用烂的不怎么好笑的传统梗。对于“鹿”这个特色内容也并没有怎么呈现。实际上,我觉得根本就不“电波”。整体思路与其说是做笑点,不如说整个part2都更像是在奠定这个“萌系日常”的基调,把它放进那些萌豚番似乎也并无不妥。
这就带来了一个不太乐观的前景,本来原作已经有“笑点频率低,典梗不好笑,公式化”的问题,而如果动画继续按part2的改编思路去做,容易继续放大这些问题,在本来就有的弱项上进一步稀释无厘头感,稀释笑点密度,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搞笑番不好笑,电波系不电波”。虽然只看了一集就这样预测未免有点太主观臆断,但是我觉得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一个比较哭笑不得的事情就是,鹿乃子的动画PV似乎比正片好看()这个问题就是上面所说的,PV节奏紧密笑点频出,剪辑上非常无厘头且围绕“鹿”要素呈现了大量特色笑点,“虽然不明觉厉但是就是很神金很好笑”。还有像那个真人宣传,也是主打一个“意想不到”“打破常规”。这都是搞笑番很重要的元素。然而在正片上,这些元素反而体现的不那么完整。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05dc0f21466d0167e199e20a72ad498/b18db7cad1c8a786809109312109c93d71cf50ec.jpg?tbpicau=2025-02-25-05_3c03c7018e5fa0f76c30976a227af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