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系列吧 关注:2,991贴子:17,442
  • 17回复贴,共1

【放篇以前写的小文章】试论日常推理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日常推理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日常推理(日常の謎)小说一般被认为起源于20世纪末的日本。而事实上,在20世纪末以前,已有不少的欧美推理作品中出现了日常推理的若干要素。例如,著名的科幻作家阿西莫夫便曾写过本名为《黑鳏夫俱乐部故事集》的推理小说。在黑鳏夫俱乐部中里,六个会员们时常会讨论一些他们遇见的日常难题,而最终谜题的解决都会归功于俱乐部的服务员亨利。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所讨论的难题都不会涉及到犯罪和凶杀,而且问题的解决都依靠着严格的推理和逻辑。
而在此过程中,六个会员及服务员的形象逐渐变得生动立体。虽然欧美推理文学中确实诞生了不少可被称为日常推理的作品,但是日常推理这一模式真正被发扬依然是在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推理小说蓬勃发展,除继承了战前的推理传统以外,先后出现了以松本清张为代表的主张反映社会现实的“社会派”与以岛田庄司为代表的主张“复兴本格”的“新本格派”。
在整个70、80年代中,由于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推理小说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为迎合读者的需要产生了丰富的流派,而除了上述的两个主流流派以外,描写恐怖或超自然事件的“变格派”、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历史派”以及注重情色描写的“风俗派”也在蓬勃发展。随着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裂,普通读者收入锐减,推理小说行业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不少的推理小说陷入滞销。除此之外,国内外的重大政治事件、轻小说的高速发展以及一系列后现代思想的引入,使得传统的推理小说不再受到部分读者的欢迎。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村薰于1989年出版了他的处女作《空中飞马》。在这篇小说里,作者设置的谜题大多都是这样的风格:在杂货店前的电动木马为何会在晚上离奇消失,隔天早上又再度出现?红茶馆里有三个女生为何一直在重复加一口糖,喝一口茶的动作?为何附近的公园每到晚上九点就会出现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这种将日常温情与推理解读相融合的小说在当时很是新奇,《空中飞马》一经出版便受到了不少读者的欢迎。
由此,日常推理小说在日本进入了其快速发展阶段。而其中,米泽穗信于2001年出版的《古典部》系列则是日常推理小说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经典作品,出版后便陆续斩获大量推理文学的奖项。而在衍生动画《冰菓》播出后,《古典部》系列的销量更是十分可观。这也使得《古典部》系列成为了日常推理小说中的一部具有阶段性意义的作品。此后,虽然也面临着一些传统推理小说界的质疑。但在90年代至今以来,诸如《春与夏推理事件簿》、《古书堂事件手帖》和《寻狗事务所》等优秀日常推理作品不断出现,并且广受好评。而随着这些优秀作品的出现,日常推理小说在日本推理小说界中也逐渐夺得一席之位,得到了大部分读者的认可,进入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在某种程度上,日常推理也成为了当今日本推理小说界的主流之一。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7-07 12:56回复
    二、日常推理小说的特点
    日常推理小说作为推理小说的流派之一,其本身也是复杂且多样的,并且尚未形成一些固定的写作模式,难以做出准确的定义。但根据已有的日常推理小说,其一般呈现这样的特点:故事发生在一种生活化、日常化的场景里,通常情况下,由一名非职业的“侦探”来破解一些非犯罪性(或者轻微犯罪)的谜题。同时,作品的重心主要是“生活”或“人物”,而非“迷题”。
    在《古典部》系列的第一部《冰菓》里,主张不主动与任何事情扯上关系的“节能主义者”折木奉太郎因姐姐的要求以及其他原因加入了古典部。而在他第一次进入到古典部的社团活动教室时,他遇见了因舅舅的缘故而进入古典部的女主人公千反田爰瑠。在简单交谈后,便打算离开。但随即,千反田爱瑠便发现在折木奉太朗进入社团活动教室之前,自己被人反锁在教室里。天生便充满好奇心的千反田爱瑠便请求折木奉太朗帮助其找出真相,奉行“节能主义”的折木奉太朗在其朋友福部里志和千反田爱瑠的期待下,无奈答应去追寻真相。最终,他们发现这仅仅只是校工的一次不谨慎而导致的意外。而这一情节便是《冰菓》中所展现的第一个谜题。
    在这一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日常推理小说几个最为突出的特点。首先,故事发生在极富日常色彩的校园之中,没有任何不同于寻常的氛围,场景十分贴合日常生活。其次,扮演推理小说中“侦探”角色的折木奉太朗并非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相反,他不过是一个主张“节能主义”的普通高中生,在特殊情况下临时性的担任了“侦探”这一角色。最后,迷题并非犯罪所导致的,而只不过是校工的一次疏忽。可以说,在这一段情节里,故事的内生推动力绝非“解决迷题”,更多的是几个人物之间的交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7-07 12:57
    回复
      2025-08-13 13:22: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三、日常推理小说对传统推理小说的反叛
      现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推理小说已然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叙事模式、审美特征以及意义建构,而日常推理小说则是对其中各个要素的反叛。
      其一,在对推理小说的研究中,一般认为重视情节、淡化人物是推理小说的典型特征。传统的推理小说中,大多数的侦探和其助手都是被“典型化”或者被“工具化”,个人形象并不丰满,甚至会显得扁平。而在日常推理小说里,人物是被重点描写的对象。
      在《库特利亚芙卡的顺序》中,故事的主线是古典部在文化祭上卖社刊以及找出“怪盗十字文”。而在主线之下,折木奉太郎与福部里志之间的关系,漫研社学姐与主角之一的伊原摩耶花之间的互动,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暗线。在这条暗线中,人物形象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点,人物形象是故事推动的动力,也是故事推动的目标。日常推理小说便是依靠着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人物之性格与情感表现,超脱了严格意义上逻辑规范,从而使人物相较于循规蹈矩的传统侦探而更有生命力。
      其二,在传统推理小说中,故事的目标以及“侦探”的目的一般都是为了解决某样迷题。而“侦探”追寻谜题的解决本身便带有合理性乃至正义性。而在日常推理小说里,“侦探”依靠严密的逻辑追寻谜题的解决不一定有合理性,甚至可能会构成某种错误。
      在《悬者的片尾》中,折木奉太郎为表现自己的才能,甘愿为学姐“女帝”去推理一部因原作者生病而未拍摄完成的悬疑微电影。而在此过程中,折木奉太郎由于一味利用逻辑进行思考,忽视了原作者及古典部社员社员们的感情,导致其推理失误,甚至最后发现自己是被学姐“女帝”所利用,违背了原作者的意志。在此过程中,折木奉太朗毫无疑问是符合逻辑。但是在这种符合逻辑之下,追寻逻辑之内的“真相”的行为,反而违背了原作者对不希望出现死人的“感情逻辑”。在这个故事中,其实也映射了作者对于日常推理小说的思考,也就是相较于传统推理中的“推理逻辑”,日常推理小说更重视“情感逻辑”以及“生活逻辑”。
      其三,相较于传统推理小说所蕴含的现代性,日常推理小说具有的更多是后现代性,而正是这种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间的差别,使得日常推理小说对于传统推理小说形成了了一个更彻底的反叛。
      一般认为,推理小说的起源与现代性密不可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推进,城市的运行速度和其中的人群使得其成为了犯罪的巢穴,让罪恶变得具有“可观赏性”,第一本现代意义上的推理小说《莫格街谋杀案》所设置的背景便是在当时的“世界之都”巴黎。而与此同时,推理小说身上的另一层现代性色彩其对冒险的追求以及浪漫主义的描写。
      在经典的推理作品中,侦探毫无疑问代表着现代性中那股对进步和普世正义的追求。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尔摩斯的形象带有很浓的英雄色彩,其无论是推理能力还是所掌握的技能都在很大程度上超脱了普通人的水准。而大部分的故事,也是依靠着侦探超乎寻常的推理和分析能力来找到罪犯并捍卫正义。
      而到了日常推理小说,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以及当时其他的政治经济局势无疑给尚在蓬勃发展中的日常推理小说赋予了浓厚的后现代性色彩。《古典部》系列中,“侦探”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被压到一个极小的范围以内,几乎让人分不清“侦探”与普通人之间的差别。“侦探”不再是近乎全知全能的形象,而变为了一个奉行节能主义的疲倦高中生,一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形象。
      故事的核心矛盾也不再是“日常”与“非日常”间的冲突,而是“日常”内部的冲突。而这种“日常”内部的冲突甚至需要“侦探”以及在其身边的其他人来发掘。推理小说的谜题不再是“侦探”被动接受,而是要让侦探在日常中主动发现,甚至“生产”迷题。
      迷题的解决不再是目标,相反,谜题的解决不过是生活的调剂,生活本身才是目标。推理小说中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正义的捍卫不再是日常推理的出发点,形而上的价值追求变为了极具个体色彩的“我很好奇!”在形而上的价值消解过程中,日常推理小说完成从意义层面上对推理小说的反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07 13:00
      回复
        四、日常推理小说对严肃性的消解与讽刺
        受后现代性思想的影响,日常推理小说从其目的以及主题上便已完成了对严肃性的消解。而在具体的叙事角度来说,各个日常推理小说对严肃性消解的方式各不相同。而《古典部》系列则是以一种文本的内在矛盾对严肃性进行消解与讽刺。
        在《冰菓》中,折木奉太朗从一开始说明了自己节能主义的观点,作者也在之后的文本中不断以同义反复的修饰手法来突出其观点。但事实上,折木奉太朗却总是轻松的突破自己的观点,自主的踏入“这滩浑水”中。使其“侦探”的权威性被消解。
        被这一矛盾明显地消解了折木奉太郎的节能主义观点的严肃性,构成了一种对其观点的讽刺。
        而在之后的事件中,作者更是将日常生活严肃化。将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件引入了一套极其富有传统推理小说色彩的推理模式,将叙事变得极为严肃。但是,当事件背后的真相出来后,读者会意识到叙事的严肃性与意义的非严肃性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了一种整体阅读的陌生化体验,再次构成了对叙事严肃性的讽刺。
        到了《冰菓》的核心谜题的解决中,对严肃性的讽刺更是达到了顶峰。千反田爱瑠出一对舅舅山谷纯的思念,以及对折木奉太郎的信任,决心拜托折木奉太郎调查山谷纯当年为何将古典部的社刊命名为冰菓的原因。而在此过程中,折木奉太郎竟发现这背后涉及到了战后日本的左翼运动,与日本共产党、左翼学生乃至“全共斗”等宏大历史有关,山谷纯抗争也使得原本是升学高中的神山高中保留了大量社团,而古典部社刊冰菓的命名更是为了纪念与学校斗争的山谷纯。
        而这一宏大事件则更是构成了一个更为深层的内在矛盾,也就是山谷纯悲剧的结果,成为了折木奉太朗与千反田爱溜能够相遇的原因。这使得文本中出现了一个极具荒诞色彩的结论,即宏大的历史事件所导致的后果只是让二者的关系变得更为亲近。
        在此,日常推理以叙事的方式完成了对观点、历史以及叙事本身所带有的严肃性的讽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07 13:01
        回复
          那么,约瑟芬铁依《时间的女儿》《法兰柴思事件》算不算日常推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08 00:20
          收起回复
            好文帮顶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08 11:24
            回复
              感谢楼主的解读,就是有一点楼主略过了,即日常推理小说主张回到个人生活,但他们所生活的,恰恰是现代社会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08 20:53
              收起回复
                我真的蛮喜欢这种日常推理,仿佛就在身边,存在一种很不错的“代入感”,而代入感是很多好作品或者故事必要的因素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09 22:15
                回复
                  2025-08-13 13:16:4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04 20:13
                  回复
                    楼主有什么好看的日常推理可以推荐一下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6-27 0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