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上干货,你可能会踩的坑,已经帮你踩过了,请注意!
我们知道,百度百科编辑的文案内容需要有明确的参考来源,而且参考资料必须是权威性的,才能被百度百科认可。
很多初学百科编辑者,经常被困惑:明明引用的是权威资料,为什么就审核通不过呢?总是摸不着头脑,如果这样,你正在犯教条主义。
实际上,权威参考资料并非是百度百度考核的唯一要求,还存在其它更细致更专业的标准。我们首先要明白,何为权威参考资料,哪些资料才算权威的。
简单理解,就是有公信力的参考来源,很多人简单化窄化为权威媒体,这是片面性。权威媒体、学术网站、知名门户、政府部门、大学官网等都可以是权威的参考来源。像教科书、国家公文、学术性网站的报道、政府部门的报道文章、知名的门户网站,如:新浪、搜狐、凤凰、腾讯等、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如:中国财经、央视新闻、中国青年报登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来源。
但权威性只是满足了基本条件,还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不能带“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即不承担违约责任的声明,一般放在文章的末尾,用以说明文章的观点和立场不代表媒体本身,这种一般不可以用,就算是新浪网、中国网、中华网等权威媒体,也不可以用。
但是否100%不可用呢,非也。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很多个人、机构、企业、媒体都会在一些大平台开设自己官方账号,比如人民网在腾讯平台的企鹅号,腾讯网摘编新闻时,往往会在文章结尾注明: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意思是文章观点不代表腾讯新闻,是人民网的观点,这是否可用呢,当然可以。感觉有点绕,细细品味下。
二、内容罗列式
很多人物的百科为了能够编辑通过,往往会通过发新闻稿和权威媒体来补充参考来源,典型的临渴掘井式补救。在介绍人物经历时都会按照时间轴来罗列,一长串内容。百度百科在审核时会将其判定为人物软文宣传稿,会拒绝这种类型的参考来源,从而审核失败。
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人物,如果要打造企业或个人IP,一定要注重平时的媒体宣传,在选择媒体发稿时,不要为了省钱发一些非权威性的媒体,一来效果不佳,二来不利于后面做百度百科的参考资料引用。
平时多种树,热时好乘凉,品牌影响力需要日积月累而非一蹴而就。
三、不符合新闻六要素
百度百科编辑的内容都需要与新闻稿原内容对应,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新闻稿”,何为新闻稿,其实很多人并不明白,虽然这个知识点在我们读小学写作文时学过,讲过,但真正应用到实际时却很多人不会。
费了很大精力,写了一篇文章(这里暂且叫文章,不一定是新闻稿),选择了权威媒体,感觉应该可以被引用了,后来才发现不行,这是不是有点崩溃。
写新闻稿前先搞清楚六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总结来说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由于某种原因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是不是很熟悉的味道?仔细复查下,稿件符合新闻的六要素了吗?如果不符合,大概率是会被百度拒绝审核通过的。
很多稿件会用“近日”、“某某期间”这种模糊的时间表述,没有具体的明确的时间,这是不符合新闻稿要求的。因此,百度百科会拒绝审核通过。
四、营销软文
新闻稿的特点之一就是客观记录某一事件的发生,内容中很少有主观性评论,这与政论、社论、议论文不同。
但在一些企业和人物稿中,由于作者的立场思维不同,经常范的一种毛病就是使劲宣传自己的企业、产品有多好,人物取得多大成就,多牛逼,这一套内容用来做百度百科是行不通的,往往会被判定为营销软文。
真正的新闻稿只需要把事情说清楚,评论自在人心,并不夹带作者个人的立场倾向,如果稿件是用来做百度百科引用的,切记按照新闻稿的规范创作。
类似高度评价,广泛好评,一致赞誉等词不要用,好不好并不是自己写出来吹出来的,利益相关方心里自有一杆称。
百度百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人人可编辑,它让人类平等地认识世界,亿万网友也会因你的编辑而受益。
注:苔米传媒原创,请尊重劳动创作,抄袭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