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存在一个特殊的指数型现货“男性择偶成本指数”。
该指数表征男性为择偶付出的全部成本,包括:金钱,时间,情绪(迁就对方为支出,被迁就视为收入),亲子不确定性PU风险暴露(行为保守的女性PU低,开放的女性PU高)……等
显然,该指数上涨对男性不利,对女性有利。所以,男性是该指数天生的空头,女性是该指数的天生的多头。
定义:
平仓:男性和女性的结婚行为可视为对该现货进行平仓操作,男性为“买入平仓”,女性为“卖出平仓”。则:结婚量可视为该现货的成交量。
爆仓:一些人因为担心之后择偶很难遇到超过现在条件的配偶,而选择现在结婚——即使ta对现在的配偶不满意。
要分析现货的走势,无非就是两个层面,一个是技术面(量价),一个是基本面(供求)。
从技术面来看:
价格:中国经济腾飞这二十多年来,男性择偶成本一路上升,所以是一路大阳线,但是最近几年开始高位横盘。
成交量:从近六年来看是越来越缩量,最近几年更是断崖式缩量。
总的来说,最近几年是“高位横盘急剧缩量”。
这种技术形态之后的走势,如果基本面利空,无非就是两种:1断崖式暴跌;2先再上涨一轮,爆掉一批空头,然后再转头断崖式暴跌。
那么基本面是利空吗?
从基本面来看:
基本面就是供求关系,包括现期供求和远期供求。
那么中国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基本面显然有差异,由于笔者在大城市,这里就先考虑大城市的情况。
现期供求:
某知名高质量相亲软件在其发布的报告中称,男性注册者未脱单人数:女性注册者未脱单人数=2:3。考虑到大城市女性比例更高,那么大城市高质量相亲市场的真实性别比例将高于1.5(女比男),多头供给远超空头,是利空。并且这一性别比例还会随着成交量增加而不断上升。
那么这个利空有多大呢?极其巨大,因为对于有结婚意愿的人来说,结婚是刚需,刚需如果出现供需失衡,那么对价格的影响是很大的(类似于100个人在沙漠里买70瓶水,价格会达到剩下的30个人买不起的地步)。
有人会说女性和男性中都有不婚的,所以上述性别比例不准。
对此我的观点是:
1愿意来相亲软件注册的就已经筛掉了一部分不婚意愿坚决的。
2以日本那个环境,男性终身不婚也就22%,女性18%。考虑到中国相比日本对女性更友好,没有理由认为女性不婚率会显著超过男性。
结论:即使考虑“在相亲软件注册的不婚者”的情况,性别比例不会与上文有太大出入。
远期供求:
1经济下行期,男性相比女性留在大城市的难度增大。
2每年新进入相亲市场的年轻人,女性的竞争力远强于男性。
结论:明显利空。且这一结论能得到日本历史经验的佐证。
除上述以外,还有其它利空:多头的爆仓线远比空头更容易触发。
我在相亲软件中观察到,92年以上的女性无论是在男性账号下的留言率还是申请率都显著地高于92年以下女性,考虑到92年以上的目前还单身的女性是同龄人之中脱单意愿最弱的那批人,认为女性的爆仓线低于等于32岁是比较合理的。
而男性的爆仓线显然高于女性。
而多头爆仓一旦被陆续触发,结合基本面的大利空,极有可能触发多头的踩踏行情。
综上:在数年内,在大城市,很可能见到“男性择偶成本指数”的断崖式下跌。但短期内不一定下跌,甚至还可能上升——经济下行使得一些女性反而提高了择偶标准,而一些男性不知道拖下去对自己有利,错误地担忧“男性择偶成本指数”会上升,从而在最高位平了空单。
有人可能会问;你说的这些利空几年前就已经有了啊,但“男性择偶成本指数”也一直没怎么跌,为什么再过几年就会跌呢?
答:因为最近有了一些新变化。
1:房价开始……,“房价永远会…”的神话彻底破灭,大量……贷款出现……,导致银行……。经济的……开始真正影响男性的付费意愿。
2舆论氛围的剧烈变化:“pm事件”使得一些之前……的男性彻底调转枪口,而本来就付费意愿弱的男性获得了一个极佳的借口。
3“挺价”意愿最强的多头开始陆续进入爆仓线:“咪蒙”大火是16年,退网是19年。假设“咪蒙”及其类似物的言论能影响当时大二到研一的所有女性,那么其实际影响大约是92年到98年的女性。
这些女性正是数年前择偶市场中竞争力最强的女性,她们的挑剔实际上拯救了她们的上一届——即使当时一些多头爆仓也没能引发连锁反应。而当时的经济和舆论还很利多。
但这次不一样了。
综上所述,对于在大城市(小城市情况更复杂)相亲市场中的人,我的建议是:如果你是男性,最好先拖2年再考虑结婚——除非你已经很大了;如果你是女性,越快结婚越好。
认为我的建议不合理的,欢迎进行反向操作。
认为我的分析有漏洞的,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补充。
觉得我写得还行的可以截图保存下,说不定哪天就没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