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长兄又是良师
--读《张学明歌词作品集》
文/雪燃
读了这本歌词集,心里感慨良多。最让我感慨的还是张学明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读这些歌词时,他伏案写作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眼前。
张学明既是我的长兄,又是我的良师。在我们家里,他排行老大,长我13岁。大哥下过乡,做过宣传队员,当过矿工,读过大学,做过宣传部长,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才造就了他对文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记忆中大哥不仅写歌词,还写电影剧本,写散文诗歌。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大哥就从乡下返城,告别知青生活在老家威远煤矿做了一名矿工。那时候的业余文化生活很枯燥,没有文化娱乐,大哥就“啃”书。我记忆中,他每天下班回家,要么是躺在床上读书,要么是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大哥有一帮文学朋友,那帮朋友经常到我家与大哥一起讨论文稿,有时候会因为一个词用的不好、句子不通顺而争论的面红耳赤。有一次大哥上班去了,我发现大哥的书桌抽屉没上锁,顿生偷窥念头,打开抽屉,发现里面放着两本他自制的取名《拾贝集》的手抄本,里面全是大哥和他的朋友们手抄的佳句名言,空白处还配有插图,就像时下的时尚杂志一样漂亮。我心惊胆战地翻阅了几页,发现有好多文章都是大哥和他的朋友的原创,我被这些文章吸引了。大哥有篇文章叫《金色的煤场》,描写的是矿山女工劳动的场面。我对煤场很熟悉,读大哥的文字,煤场的情景就在我眼前再现,我第一次发现文字也可以像绘画一样情景交融。我真的太喜欢这些文字了,于是,我大胆地“偷”了一本来读。
《拾贝集》上的文章,我爱不释手,于是,我就把我喜欢的文章抄在了一个作业本上,也在文章空白处配上图。我没有机会把《拾贝集》放回抽屉里去,又怕时间长了被大哥发现,就只好把它放在大哥的枕头边,大哥下班回家发现《拾贝集》在枕头边,实在是很纳闷,但又不知道是何原因。见他那莫名其妙的摸样,我暗自好笑。
第二年春季,大哥调到芙蓉矿务局工作了,父母舍不得,我更舍不得。大哥收拾东西时,也把那几本拾贝集如珍宝一般放进了箱子,我眼睁睁地看着他拿走,心里想要又没能张口说出来。大哥在芙蓉矿务局一个煤矿的党委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就离不开写文章,我知道这才是大哥理想中的工作。大哥走了,他那些
文学朋友也再也不来我家了,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了,最关键的是我“偷”不到书来读了。在一次给大哥写信的时候,我说到了偷他《拾贝集》的事情,没想到一周后,我竟然收到了三本大哥自制的《拾贝集》,大哥在信中说:“这上面的文章除了我自己写的外,更多的是摘抄报刊上的美文。我就是从这里爱上写作的,你现在正是学习作文的时候,相信这些美文对你的学习有好处……”
我爱《拾贝集》为珍宝,真的如饥渴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作文找不到形容词了,不知道怎样开篇了,就翻开《拾贝集》读读,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来仿写。上初中时,我成了班里的作文“尖子”,凡是得到老师表扬的作文,我就会工整抄写一遍寄给他,他就会回信说些赞美表扬我的话。在我心里,得到大哥的赞扬比得到老师的表扬更美。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大哥考上了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哥是大学生了,大哥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可以说他就是我心中的偶像!读大学后,大哥的文字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在学习之余就给我写信,也给我寄一些文学书籍,我在羡慕他的同时,也发誓要好好学习,像他一样考大学。
读高中三年级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蓝色履历》,我完成后第一个寄给大哥,大哥读了小说很高兴地就给我回了一封两千多字的信,除了鼓励我写作,还详细的提出了修改的意见,不仅如此,他还把小说分别给他的同学读,他的几个同学读后都给我回了信,详谈了小说的修改意见。这部小说虽说最终没有创作成功,但激发了我更多的创作热情,也让我有了当作家的理想。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作家理想的形成,其实就是在大哥的熏陶下形成的,没有他的鼓励,他的热情协助,我肯定不会诞生这种理想,更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绩。所以说,他既是我的兄长,又是我的良师,他对我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这些仅是一个片段。
大哥当年也写电影剧本,差不多也写了八九部吧,也投过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等,但都被退回了,那时候,编辑都要给作者写退稿信,说明为什么退稿。我也偷看过退稿信,编辑说的很中肯,退稿原因很充分,洋洋洒洒,上千字的退稿信,读得我热血沸腾,在我心中,编辑就是一个圣人,他们掌管着作者文稿的命脉。不管有多少退稿信,大哥都没有放弃过,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今天他已是成功的词作家了,但我知道,成功的背后是他坚持不懈的信念和不断追求的足迹。
大哥在文学道路上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他是我执着文学创作的榜样。
雪燃:本名 张学成,重庆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美院女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美院制造》、《浅尝青果滋味-大学同居调查》、《80后的火红年代》、《离殇》、《新闻的第3只眼》等9部。
--读《张学明歌词作品集》
文/雪燃
读了这本歌词集,心里感慨良多。最让我感慨的还是张学明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读这些歌词时,他伏案写作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眼前。
张学明既是我的长兄,又是我的良师。在我们家里,他排行老大,长我13岁。大哥下过乡,做过宣传队员,当过矿工,读过大学,做过宣传部长,人生经历丰富多彩,也正是这样的经历,才造就了他对文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记忆中大哥不仅写歌词,还写电影剧本,写散文诗歌。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大哥就从乡下返城,告别知青生活在老家威远煤矿做了一名矿工。那时候的业余文化生活很枯燥,没有文化娱乐,大哥就“啃”书。我记忆中,他每天下班回家,要么是躺在床上读书,要么是坐在书桌前写写画画。大哥有一帮文学朋友,那帮朋友经常到我家与大哥一起讨论文稿,有时候会因为一个词用的不好、句子不通顺而争论的面红耳赤。有一次大哥上班去了,我发现大哥的书桌抽屉没上锁,顿生偷窥念头,打开抽屉,发现里面放着两本他自制的取名《拾贝集》的手抄本,里面全是大哥和他的朋友们手抄的佳句名言,空白处还配有插图,就像时下的时尚杂志一样漂亮。我心惊胆战地翻阅了几页,发现有好多文章都是大哥和他的朋友的原创,我被这些文章吸引了。大哥有篇文章叫《金色的煤场》,描写的是矿山女工劳动的场面。我对煤场很熟悉,读大哥的文字,煤场的情景就在我眼前再现,我第一次发现文字也可以像绘画一样情景交融。我真的太喜欢这些文字了,于是,我大胆地“偷”了一本来读。
《拾贝集》上的文章,我爱不释手,于是,我就把我喜欢的文章抄在了一个作业本上,也在文章空白处配上图。我没有机会把《拾贝集》放回抽屉里去,又怕时间长了被大哥发现,就只好把它放在大哥的枕头边,大哥下班回家发现《拾贝集》在枕头边,实在是很纳闷,但又不知道是何原因。见他那莫名其妙的摸样,我暗自好笑。
第二年春季,大哥调到芙蓉矿务局工作了,父母舍不得,我更舍不得。大哥收拾东西时,也把那几本拾贝集如珍宝一般放进了箱子,我眼睁睁地看着他拿走,心里想要又没能张口说出来。大哥在芙蓉矿务局一个煤矿的党委办公室工作,办公室工作就离不开写文章,我知道这才是大哥理想中的工作。大哥走了,他那些
文学朋友也再也不来我家了,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了,最关键的是我“偷”不到书来读了。在一次给大哥写信的时候,我说到了偷他《拾贝集》的事情,没想到一周后,我竟然收到了三本大哥自制的《拾贝集》,大哥在信中说:“这上面的文章除了我自己写的外,更多的是摘抄报刊上的美文。我就是从这里爱上写作的,你现在正是学习作文的时候,相信这些美文对你的学习有好处……”
我爱《拾贝集》为珍宝,真的如饥渴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有时候作文找不到形容词了,不知道怎样开篇了,就翻开《拾贝集》读读,找到自己喜欢的文章来仿写。上初中时,我成了班里的作文“尖子”,凡是得到老师表扬的作文,我就会工整抄写一遍寄给他,他就会回信说些赞美表扬我的话。在我心里,得到大哥的赞扬比得到老师的表扬更美。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大哥考上了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哥是大学生了,大哥的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可以说他就是我心中的偶像!读大学后,大哥的文字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在学习之余就给我写信,也给我寄一些文学书籍,我在羡慕他的同时,也发誓要好好学习,像他一样考大学。
读高中三年级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蓝色履历》,我完成后第一个寄给大哥,大哥读了小说很高兴地就给我回了一封两千多字的信,除了鼓励我写作,还详细的提出了修改的意见,不仅如此,他还把小说分别给他的同学读,他的几个同学读后都给我回了信,详谈了小说的修改意见。这部小说虽说最终没有创作成功,但激发了我更多的创作热情,也让我有了当作家的理想。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作家理想的形成,其实就是在大哥的熏陶下形成的,没有他的鼓励,他的热情协助,我肯定不会诞生这种理想,更不会有现在这样的成绩。所以说,他既是我的兄长,又是我的良师,他对我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这些仅是一个片段。
大哥当年也写电影剧本,差不多也写了八九部吧,也投过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等,但都被退回了,那时候,编辑都要给作者写退稿信,说明为什么退稿。我也偷看过退稿信,编辑说的很中肯,退稿原因很充分,洋洋洒洒,上千字的退稿信,读得我热血沸腾,在我心中,编辑就是一个圣人,他们掌管着作者文稿的命脉。不管有多少退稿信,大哥都没有放弃过,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今天他已是成功的词作家了,但我知道,成功的背后是他坚持不懈的信念和不断追求的足迹。
大哥在文学道路上执着追求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他是我执着文学创作的榜样。
雪燃:本名 张学成,重庆作家。已出版长篇小说《美院女生》、《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美院制造》、《浅尝青果滋味-大学同居调查》、《80后的火红年代》、《离殇》、《新闻的第3只眼》等9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