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吧 关注:77,479贴子:2,350,449
  • 9回复贴,共1

「原始特辑」M. B. Bayer的原始瓦苇介绍:H. submagnifica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作/摄影:MBB(1935~2023)翻译:杨区区(区区不才)转自lohas(23h8.com)
正文:
这一分布在Kruisriver的居群最早由Kobus Venter于1965年首次发现,在我种植的瓦苇中也有几株来自此居群的个体。这一产地的个体可以表现与H.magnifica相似的深灰绿肌色,但窗面拥有H.magnifica普遍不具有的透明疣点,使其窗面更具光泽。最近一次我看到野生环境下的这些植物是在Kobus的带领下进行产地考察时见到的,其产地相较于最初的记录向东偏移了一点。


IP属地:上海1楼2024-07-19 14:57回复
    图1到图3是我自己栽培的植株,但其实这三个和我印象中的相似程度并不高。在它们的产地旁边几公里处,生长有H. turgida,而且在南侧与东南方向也生长有H. retusa。所以我们很容易做出如下推测:在Kruisriver地区,H.magnifica与H. retusa通过自然杂交的方式产生了数个居群。




    IP属地:上海2楼2024-07-19 14:58
    收起回复
      我在本文标题中再次使用了非正式的种加词,也就是之前出现过的sub-前缀,用以表示和其它类群的形态相似关系,但很明显与H. retusa的相似性被忽略了——类似的这种类群之间的过渡值得专门进行详细的研究。我个人最不满拉丁文的一项便是无法揭示同级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所以我们使用拉丁文时一般针对一个个体,如果面对多个个体时,拉丁文的指代性就会有所减弱(因为可能会出现不同个体对应的拉丁文完全相同的情况)。而且一般来说,只有当原本的标签正巧插在植物旁边时,我们才能完全确定这一个体的名称。
      (全文完)


      IP属地:上海3楼2024-07-19 14:59
      回复
        小记:
        说实话我觉得这一类过渡中欣赏程度还是蛮高的,同时种内的表现也有很多区别,诸如图一的叶形株型与某些bayerii比较相似,图二保持深肌色的同时出现了凹窗,图三的新叶生长有着旋转角度,也保留了magnifica的红色叶缘。
        唔姆唔姆,下次见。


        IP属地:上海4楼2024-07-19 15:04
        回复
          自搬,侵立删


          IP属地:上海5楼2024-07-19 15:05
          回复
            太高级了,都是英文我看不懂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7-19 17:50
            收起回复
              GOOD.
              后期贝爷连magnifica都认为是“非正式种加词”了。


              IP属地:河北7楼2024-07-26 18: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