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梁文道:日本对汉字的吸纳与排斥
梁文道:我们华文世界有这么一种类型的作者,他们住在日本或者是曾经在日本住过很多年,然后写出了大量关于日本零零种种的现象,社会分析、文化分析,然后给我们中国人,了解跟我们有常年恩怨关系的这么一个邻居。我们几乎可以说,这一群作家叫做知日派作家,而在所有的知日派作家之中,有一位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因为他的文笔特别好,而且他的趣味也特别有趣就是了,这就是李长声先生。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他最近一本新著叫《枕日闲谈》,而《枕日闲谈》这本书,其实是一本类似于书画集的书,也就是在这集子里面,他就专门谈日本书籍的出版,日本文学界的现象等等。
在这本书里面,我才发现原来我们熟悉的李长声先生,当年去日本的时候,曾经考虑过专门研究日本的汉诗。所谓的日本的汉诗是什么呢?就是指过去日本人用汉字写的诗,比如说这里面开头的第一篇待续,他就提到一位江户时代的大名人叫蜀山人,他说这个人,河汉融通,雅俗兼具,为人潇洒,处世达观,就像我们传说唐伯虎一样,他死后也变成一个传说与一休和尚齐名。
可是他死后一百年,江户时代雷名一世的名士随维新以来的时势渐次被忘却,唯独蜀山人声名依然如故,世人犹珍重其断简残编,然而又一场战争过后,蜀山人淹没无闻,近年人们对江户时代及文化感兴趣,流为时潮,也几乎未见蜀山人复出,为什么?因为他写汉文。
在日本整个现代化过程里面,他们开始也学欧洲各国,大量编写日本本国的文学史,在写本国文学史的时候,他们曾经遇到过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什么文章算是本国文学呢,于是他们就把很多用汉字写的东西都排除出去,只选了日文的,然后李长声这里面说的非常好。
他说当时要注意,在这个江户时代,像江户时代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当时的情况,他们是用中国古语思考,讲说歌咏,这是日本古来的一贯传统,对于不用生身之国的语言著述,丝毫不抱有疑问。比如说在那个时候,最有名的诗人是茶山,而不是芭蕉,散文家的名声山阳远远超过马琴,也就是说当时江户人,普遍都是用汉文来进行文艺的思考。
但是这整个遗产,在今天的日本已经没办法流传下来了,然后他就问道,那个当时的尝试怎么会在日本人的头脑里荡然无存了呢?他引述日本一位学者中村真一朗说,是明治维新所致,从理念上挣脱中国的世界帝国性文化束缚而独立,在现实里转而追随西欧,学英、法、德语,弃汉文如敝屣。结果到了昭和时代,天皇宣读投降诏书,满纸汉文调,不少人听不懂,还以为号召打架去,一意玉碎,这就是日本汉文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