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侠义,我会想到这些人
金庸笔下的乔峰,郭靖,洪七公,令狐冲,武当七子,江南七怪。
古龙电视中的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沈浪
在我看来,称之为侠的人,具备两个特点,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二,武功高强视死如归。
首先,从侠的内核,或者说故事剧情来讲。
称之为侠的人,武艺不见得多高人一等,但必然不畏强暴,面对功名利禄,美色当前,坚守底线,锄强扶弱,哪怕战死敌手,也不会后悔,不会低头。所以在金庸宇宙里,那么多的武林高手,却有黑瞎子柯镇恶的一席之地。作为郭靖的大师傅,虽然没有像全真马钰教给郭靖高超的心法,也未像洪七公那样教给郭靖威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但郭靖的尊师重道,深明大义,毫无疑问是在柯镇恶为首的七怪的耳濡目染下形成的。这一点在射雕英雄Z传中,通过杨康的结局,给出了不言而喻的答案。
此外,其他人也无不体现着这一点,洪七公身受重伤,受制于欧阳锋叔侄俩时,谈笑自若,正气凛然。令狐冲早期不敌田伯光时,与之虚与委蛇,保护同道师妹仪林不受伤害。乔峰虽然早期显得颇有些E草莽,但在最后舍弃荣华富贵,在无法调节的民族矛盾中,选择了以身殉道。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他们的行事动机,往往遵循心中的道义,所作所为,皆是为了通过自己的能力,遏制一方P霸权的危害。
反观当今仙偶,行事动机往往出自于自我矛盾,而这个矛盾,大部分都来自于情情爱爱。
我为何认为又见不是仙偶,拍出了仙侠的内核,便是基于上述缘由。李逍遥失忆后解救被绑架的赵灵儿,正是出于路见不平,他虽然学会了御剑术,打两个小喽啰尚H还可行,面对头领便落入下风,若不是婶婶出手,怕是有性命之危。
后面的剧情发展,主要以找灵儿为线索,从中穿插了,擒拿女飞贼,揭破官员假公济私为百姓赈灾,白河村诛杀赤鬼王等。虽然这些事情,是在主角团找灵儿的路上碰到的,但是他们解决这些事情,与找灵儿这件事并没有关系,甚至还有冲突。李逍遥在被打了几个大板后,并没有在见到灵儿时,“无Y意间”被灵儿发现,“无意中”表现出是为了找灵儿才遭受了这些苦难。
从侠的外在,也就是武功、行为来讲。
在金庸宇宙里,武功强弱有很明显的区分。可分为内外两个路线,在笑傲江湖里对此有明显的区分,讲究内功的辟邪剑法,和讲究招式的独孤九剑,均是一流武功。天龙八部里,乔峰内外兼修,内功雄厚,招式霸道。段誉和虚竹则一个内功路线,一个招式路线。在故事中,人物的战斗力基本稳定,增长或削弱必有缘由(重度受伤,或者练了别的武功),打不过敌R人就靠智取或外援。
在影视剧的展现中,不同的武功有着不同的展示手段,得益于过去演员的功底和优秀的武指,呈现的是格斗之美的艺术盛宴。不同的战斗方式,有不同的特效配合。拳脚一般通过多对实物的破坏程度,比如桌椅碎裂,或者树木打断,石头打飞之类的。武器一般除了对应的武技之外,会对武器攻击的痕迹附加特效,比如剑刺出现的J剑光,长武器捶地时的地面震裂和震起的气流或光等,如果玄幻一点,可能会把剑气幻化成有形状的,比如剑本身,或者龙之类的。不一定要有多厉害的表现效果,但是一定会契合战斗的动作和招式的特点。
在玄幻片中,动静会大点,武力值渐渐变成了特效值,特效越厉害,威力越大,但在过往的很多电视剧中,特效的设定并不出彩,往往用在相对静态的部分,比如怪兽,场景或者法宝。又见这次,终于将仙剑中的法术搬到了荧幕上,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玄幻战斗。御剑术,李逍遥以指御剑,指哪打哪,作U为普通人的林月如,被这种法术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万剑诀则是无数金光剑气冲刺,天剑是将剑气合而为一,形成一把巨大的剑气,酒神咒是召唤酒神化身,酒壶捶地。而林月如也发挥了鞭与剑的优势,以鞭带剑(这一点游戏里是没有的),也可用鞭子作为位移手段,在树林里灵活腾挪,乾坤一掷和万里狂沙未能展示,有些遗憾。而法术大师赵灵儿,则展现了各系法术,打雷,震石,召唤神魔(女娲,雷神)化身。拜月则以红黑咒术为主,配合权杖,在击打时触发。酒剑仙是李逍遥师傅,特效一脉相承,只不过在剑气上以银白色区分,山神庙夜传剑法那一段,堪称经典,吟诗舞剑,剑影人影交错,最后万剑齐发,完事儿御剑而去。
从武力值上来说,又见主角的武力成长是逐步递进的,李逍遥初期学会御剑术,只N能打打小喽啰,随后演变出万剑诀,天剑,对战的敌人也越来越强。但面对拜月,即便身处险境,李逍遥也无法凭借一声怒吼就将拜月打败,而是依靠外援酒剑仙方才逃生,直到最后,李逍遥得到酒剑仙传功,才与同样觉醒女娲神力的赵灵儿协作,有了与拜月一战的能力。而拜月在被击败时,通过与水墨兽合体,才又有了更危险的力量,灵儿被迫与之同归于尽。
可见,又见逍遥对玄幻战斗的设定是认真的,可能还会被挑出各种问题,但是已经在”合情合理“的路上走了一大步。它没有剑往地上一戳,周围就爆炸,在面前用剑画G个五角星,就飞出来一个五角星(剑是这么用的么?)。它也没有输出全靠吼这种典型的日漫情节,武力的进步依靠战斗经验的积累和传承,而不是我本来打不过,但坏蛋伤害了我重要的人,我情绪一上来,攻击力就变强了(啊,这就是羁绊?)
所以,当有人凭借几个画面,就把又见逍遥打为仙偶的时候,我是哭笑不得。虽然也怨不得观众,近些年,仙偶泛滥,类似的东西太多,一般人也没有那个心思去区分了。我看到有人评论说,为什么赵灵儿祈雨还需要五颗灵珠,难道不是手一挥或一个水灵珠就行了么,其实这就是仙偶带来的恶果,武力值不讲逻辑,不讲设定,点一下说来就来。在一些情节优秀的距里,这个问题不大,因为讲故事才是重点,战斗可以跳过。但如果把这种设定当作玄幻该有的战斗,就不要再谈“侠”字了。
金庸笔下的乔峰,郭靖,洪七公,令狐冲,武当七子,江南七怪。
古龙电视中的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沈浪
在我看来,称之为侠的人,具备两个特点,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二,武功高强视死如归。
首先,从侠的内核,或者说故事剧情来讲。
称之为侠的人,武艺不见得多高人一等,但必然不畏强暴,面对功名利禄,美色当前,坚守底线,锄强扶弱,哪怕战死敌手,也不会后悔,不会低头。所以在金庸宇宙里,那么多的武林高手,却有黑瞎子柯镇恶的一席之地。作为郭靖的大师傅,虽然没有像全真马钰教给郭靖高超的心法,也未像洪七公那样教给郭靖威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但郭靖的尊师重道,深明大义,毫无疑问是在柯镇恶为首的七怪的耳濡目染下形成的。这一点在射雕英雄Z传中,通过杨康的结局,给出了不言而喻的答案。
此外,其他人也无不体现着这一点,洪七公身受重伤,受制于欧阳锋叔侄俩时,谈笑自若,正气凛然。令狐冲早期不敌田伯光时,与之虚与委蛇,保护同道师妹仪林不受伤害。乔峰虽然早期显得颇有些E草莽,但在最后舍弃荣华富贵,在无法调节的民族矛盾中,选择了以身殉道。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他们的行事动机,往往遵循心中的道义,所作所为,皆是为了通过自己的能力,遏制一方P霸权的危害。
反观当今仙偶,行事动机往往出自于自我矛盾,而这个矛盾,大部分都来自于情情爱爱。
我为何认为又见不是仙偶,拍出了仙侠的内核,便是基于上述缘由。李逍遥失忆后解救被绑架的赵灵儿,正是出于路见不平,他虽然学会了御剑术,打两个小喽啰尚H还可行,面对头领便落入下风,若不是婶婶出手,怕是有性命之危。
后面的剧情发展,主要以找灵儿为线索,从中穿插了,擒拿女飞贼,揭破官员假公济私为百姓赈灾,白河村诛杀赤鬼王等。虽然这些事情,是在主角团找灵儿的路上碰到的,但是他们解决这些事情,与找灵儿这件事并没有关系,甚至还有冲突。李逍遥在被打了几个大板后,并没有在见到灵儿时,“无Y意间”被灵儿发现,“无意中”表现出是为了找灵儿才遭受了这些苦难。
从侠的外在,也就是武功、行为来讲。
在金庸宇宙里,武功强弱有很明显的区分。可分为内外两个路线,在笑傲江湖里对此有明显的区分,讲究内功的辟邪剑法,和讲究招式的独孤九剑,均是一流武功。天龙八部里,乔峰内外兼修,内功雄厚,招式霸道。段誉和虚竹则一个内功路线,一个招式路线。在故事中,人物的战斗力基本稳定,增长或削弱必有缘由(重度受伤,或者练了别的武功),打不过敌R人就靠智取或外援。
在影视剧的展现中,不同的武功有着不同的展示手段,得益于过去演员的功底和优秀的武指,呈现的是格斗之美的艺术盛宴。不同的战斗方式,有不同的特效配合。拳脚一般通过多对实物的破坏程度,比如桌椅碎裂,或者树木打断,石头打飞之类的。武器一般除了对应的武技之外,会对武器攻击的痕迹附加特效,比如剑刺出现的J剑光,长武器捶地时的地面震裂和震起的气流或光等,如果玄幻一点,可能会把剑气幻化成有形状的,比如剑本身,或者龙之类的。不一定要有多厉害的表现效果,但是一定会契合战斗的动作和招式的特点。
在玄幻片中,动静会大点,武力值渐渐变成了特效值,特效越厉害,威力越大,但在过往的很多电视剧中,特效的设定并不出彩,往往用在相对静态的部分,比如怪兽,场景或者法宝。又见这次,终于将仙剑中的法术搬到了荧幕上,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玄幻战斗。御剑术,李逍遥以指御剑,指哪打哪,作U为普通人的林月如,被这种法术打得毫无招架之力,万剑诀则是无数金光剑气冲刺,天剑是将剑气合而为一,形成一把巨大的剑气,酒神咒是召唤酒神化身,酒壶捶地。而林月如也发挥了鞭与剑的优势,以鞭带剑(这一点游戏里是没有的),也可用鞭子作为位移手段,在树林里灵活腾挪,乾坤一掷和万里狂沙未能展示,有些遗憾。而法术大师赵灵儿,则展现了各系法术,打雷,震石,召唤神魔(女娲,雷神)化身。拜月则以红黑咒术为主,配合权杖,在击打时触发。酒剑仙是李逍遥师傅,特效一脉相承,只不过在剑气上以银白色区分,山神庙夜传剑法那一段,堪称经典,吟诗舞剑,剑影人影交错,最后万剑齐发,完事儿御剑而去。
从武力值上来说,又见主角的武力成长是逐步递进的,李逍遥初期学会御剑术,只N能打打小喽啰,随后演变出万剑诀,天剑,对战的敌人也越来越强。但面对拜月,即便身处险境,李逍遥也无法凭借一声怒吼就将拜月打败,而是依靠外援酒剑仙方才逃生,直到最后,李逍遥得到酒剑仙传功,才与同样觉醒女娲神力的赵灵儿协作,有了与拜月一战的能力。而拜月在被击败时,通过与水墨兽合体,才又有了更危险的力量,灵儿被迫与之同归于尽。
可见,又见逍遥对玄幻战斗的设定是认真的,可能还会被挑出各种问题,但是已经在”合情合理“的路上走了一大步。它没有剑往地上一戳,周围就爆炸,在面前用剑画G个五角星,就飞出来一个五角星(剑是这么用的么?)。它也没有输出全靠吼这种典型的日漫情节,武力的进步依靠战斗经验的积累和传承,而不是我本来打不过,但坏蛋伤害了我重要的人,我情绪一上来,攻击力就变强了(啊,这就是羁绊?)
所以,当有人凭借几个画面,就把又见逍遥打为仙偶的时候,我是哭笑不得。虽然也怨不得观众,近些年,仙偶泛滥,类似的东西太多,一般人也没有那个心思去区分了。我看到有人评论说,为什么赵灵儿祈雨还需要五颗灵珠,难道不是手一挥或一个水灵珠就行了么,其实这就是仙偶带来的恶果,武力值不讲逻辑,不讲设定,点一下说来就来。在一些情节优秀的距里,这个问题不大,因为讲故事才是重点,战斗可以跳过。但如果把这种设定当作玄幻该有的战斗,就不要再谈“侠”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