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琪小米米吧 关注:33贴子:82
  • 3回复贴,共1
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


1楼2010-10-12 10:09回复
    新斯的明
         机制:与AchE结合,抑制AchE活性→Ach水解减少、大量堆积→激动M、N受体→产生胆碱样作用。
         (一)药理作用
         1.新斯的明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除通过抑制AChE外,还直接激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N2受体、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ACh。
         2.新斯的明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较强,能促进胃、小肠、大肠和结肠的蠕动。
         3.新斯的明对心血管、腺体、眼、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较弱。
         (二)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
         2.术后腹气胀、尿潴留:新斯的明能兴奋胃肠道平滑肌及膀胱逼尿肌,促进排气和排尿。
         3.其他应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青光眼。
         4.肌松药过量中毒的解救:用于非去极化型骨骼肌松弛药如筒箭毒碱过量时的解救。
        
    


    2楼2010-10-12 10:09
    回复
      一、毒理作用机制
           有机磷酸酯类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及消化道吸收,与AChE结合后难以水解,结果使AChE失去水解ACh的活性,导致ACh在体内大量堆积,引起一系列中毒症状。
           二、急性中毒表现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症状表现多样,轻度中毒以M样症状为主,中度中毒表现M样和N样症状,重度中毒除M和N样症状外,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呼吸衰竭及继发性心血管功能障碍。
           (一)M样症状
           1.眼:严重中毒者大多出现瞳孔缩小,但中毒早期可能并不出现。此外,尚可见视物
           模糊或睫状肌痉挛所致的眼痛。
           2.腺体:出现流涎和出汗,严重者可见口吐白沫,大汗淋漓。
           3.呼吸系统: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肺水肿。
           4.胃肠道:胃肠道平滑肌兴奋及有机磷酸酯类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5.泌尿系统:严重患者可由于膀胱逼尿肌痉挛性收缩而引起小便失禁。
           6.心血管系统:M样作用主要引起心率减慢及血压下降。当患者同时有N样症状时,
           则血压有时可升高,故此时心血管作用较为复杂。
           (二)N样症状
           表现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节的N1受体兴奋及骨骼肌运动终板的N2受体兴奋。神经节兴
           奋在胃肠道、腺体、眼等方面为胆碱能神经占优势,故其结果与M样作用基本相似。但在心血管,则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占优势,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加强,血压上升。N2受体激动表现为肌束颤动,常先自小肌肉如眼睑、颜面和舌肌开始,进而累及全身;严重时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三)中枢症状
           为严重中毒时所表现的症状,是有机磷酸酯类引起脑内乙酰胆碱水平升高所致,从而影响神经冲动在突触的传递。表现为先兴奋、不安、谵语及全身肌肉抽搐,进而转入抑制,出
           现昏迷,此时由于延脑血管运动中枢抑制而出现血压下降及呼吸麻痹而呼吸停止。
      


      3楼2010-10-12 10:15
      回复
        三、急性中毒的治疗
             1.清除毒物避免继续吸收:对经皮肤吸收中毒者,应用温水或肥皂水清洗染毒皮肤;对经口中毒者,可用2%碳酸氢钠或l%生理盐水反复洗胃,敌百虫口服中毒时,不能用碱性溶液洗胃,因此药在碱性溶液中可变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对硫磷中毒者忌用高锰酸钾洗
             胃,否则氧化成毒性更强的对氧磷。
             2.对症治疗减轻中毒症状:除一般对症治疗如吸氧、人工呼吸、补液等处理外,须及
             早、足量、反复地注射阿托品以缓解中毒症状。阿托品为有机磷酸酯类急性中毒的特异性、
             高效能解毒药,能迅速解除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M样症状。
             •阿托品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及早、足量、反复→阿托品化。直接对抗Ach,迅速解除M样症状。也能部分解除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使患者苏醒。
             •胆碱酯酶复活药:如氯解磷定→迅速解除肌束颤动;不能直接对抗体内积聚的ACh的作用,对M样症状作用较弱。
             对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需合用阿托品和胆碱酯酶复活药碘解磷定或氯解磷定。
        


        4楼2010-10-12 1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