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吧 关注:23,175贴子:712,569
  • 0回复贴,共1

助听器选配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配助听器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过程,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用户的听力康复效果。我从事听力康复行业多年,发现大家对助听器选配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误区,以下是最常见的几个误区。
1,选配时过分关注助听器价格。
有些人认为贵的助听器就是好的,或者只挑选便宜的助听器。实际上,最适合的助听器应根据每个人的听力检测情况、个人聆听需求和生活习惯来选择,而不仅仅是价格。比如如果你平时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环境比较安静,交流的对象最多1-2个人。那就不需要买太贵的助听器。相反,如果你喜欢外出社交,爱好聚会旅游,或者电话会议较多,那就不能选择便宜的助听器咯。
2,我有一只耳朵听力还不错,暂时不需要助听器。
几乎所有认为自己有一只“好耳朵”的患者,两只耳朵都有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当一只耳朵比另一只听力情况稍好时,患者会更倾向于用那只耳朵来打电话、参与交流对话等。但患者长期使用听力好的一侧耳会加重该侧耳朵的负担,产生听觉疲劳,有可能会进一步下降;而“差耳”由于长期得不到声音刺激,使言语分辨率更低。
另外,单侧听力损失会影响声音定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危险。比如,当身后来车时,分辨不清喇叭声的来源会影响躲避方向;跟人交流时因会出现侧身转头、“好耳”凑近等动作,从而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因此,单侧耳听力受到损伤也要到正规医院详细检查,根据情况配备助听器。
3,我的耳朵能听到声音,只是偶尔听不清楚别人讲话,不需要助听器。
老年人的听力下降通常是逐渐加重的,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老年人会逐渐接受这种变化,并对此不以为意。在生活中,通常是身边的人先察觉到老年人出现了听力问题。比如,有些老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听力尚好,在嘈杂的环境中才会出现聆听困难。此时,老年人会把听不清归因于环境太乱或者讲话者“口齿不清”。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提示老年人的听觉功能出现了问题,这可能是听力下降的早期征兆。听力问题并不总是表现为完全听不到声音,它还可能以音质不清或理解困难的形式出现。应该让医生帮忙判断是否需要干预。
4,没有交流时不用戴助听器,只在需要时才戴助听器。
很多老年人可能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比如在参加社交活动或在嘈杂环境下听不清对方讲话时,才临时拿出助听器使用。这种做法似乎可以避免日常佩戴助听器时的不适感,然而,佩戴助听器不仅仅是为了交流,还有其他多种好处,坚持佩戴助听器可以帮助你的大脑适应新的听力模式,避免因为间歇性使用导致的适应困难。另外,即使没有交流,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也很重要。有助听器可以让你更全面地感知环境,提高安全性。例如,你能更容易听到汽车、门铃或者其他重要的提示音。
5,戴上助听器就跟正常听力一样,交流自如了。
尽管助听器技术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但它们还是有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导致无法让佩戴者完全恢复到正常人的听力水平。即使助听器可以增强声音,但受损的部分听神经或内耳结构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功能。所以不要期望戴上助听器后马上完全和正常人无异。更现实的目标是,助听器可以显著改善你的听力,使日常生活和交流变得更轻松。
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你对助听器的期望和使用效果,了解这些误区可以帮助你做出更加明智的决定。同时,定期与听力学家沟通和调整助听器是确保其效果的重要环节。


IP属地:湖南1楼2024-08-04 16: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