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浙江行
作者:雪域虫草
第一次去南方,就去也匆匆,回也匆匆。
3月19日至22日的浙江行只能算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19日从泰安挤上济南-----杭州的特快是16点48分,窗外除了万点灯火,便是黑魆魆一片。于索然无聊、昏昏沉沉、似睡非睡中迎来了20日黎明。5点多钟,下铺草率洗刷后坐在窗前,天已大明,列车驶进浙江已有段时间了。隔窗观看,外面桃红柳绿、草长莺飞,一派江南特有的亮丽盎然,不由得眼睛发亮,心清气爽。此时,北方虽也到了阳春二月,但因暖少寒多,还是满目青灰;柳枝上一次次的抽新吐绿又被寒流一次次硬生生拽了回去,让人心疼,也让人丧气。在“呼呼呼”风驰电掣般的视觉中,迅速领略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恬淡,看到了高楼大厦色彩区别于北方的素雅灵动。
大约7点,列车停在了杭州。但杭州不是此行终点,出站后急急奔赴汽车南站,买了7点半去金华的车票。车过钱塘江时,看到了它此时的平和温顺。江岸开阔,江面烟波浩渺,水柔波稳,岸边泊着十几艘民船,安静而祥和。行进在封闭的高速路上,窗外景色匆匆,大片小片黄亮的油菜花一路伴着我,茂密葱翠、大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木闪闪而过。山因树多而绿荫荫蔽,树因水多而青翠灵秀。北方刚硬、粗犷、壮丽,而南方则如此柔和、清丽、秀美。
真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景致。
看着窗外瞬时跑过的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多或少、或密或疏的楼群(三层的最多,也有四层、五层的,二层的极少),开始我以为都是县府或乡镇驻地,一问邻座才知竟是一个个村落。我不由得惊异而艳羡:这哪里是一个个村落,分明是一个个别墅区呀!它们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山簇拥,水环绕;楼前楼后、楼左楼右种植着各色各样绿油油的蔬菜,方正的池塘内蓄养着种类繁多的鱼虾,远一点是同样葱绿的庄稼,再远点则是广袤碧绿的大自然。绿色住所,绿色环境,绿色食品当然能酿造出绿色生活。我居住的小城东边,也有一个这样的别墅区,但那是富人们的领地,我等平民从未涉足过。家乡何时也能矗立起这样的别墅,让父老乡亲也过过这样的日子呢?浙江的父老乡亲啊,你们真的很幸运,很幸福!浙江的藏富于民啊,真好,真好!
正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
到达金华时近11点半,又急匆匆去浙江师范大学办理相关手续。事毕,就于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此时才觉筋断骨松,劳累不堪,呼呼大睡,接近晚7点方醒。草草饭毕,本想逛逛夜景,考虑到孩子明天复试,便打消了念头。21日早8点多,和孩子再去浙师大。8点半后,孩子进了考场,我在外等候。心虽在忐忑不安着,但也随意转了转。整体来看,浙师大同这些年中国许多大学一样,确实很大。高楼林立,门户众多;苍葱翠绿,四通八达;假山假湖,曲径通幽;水清碧,花馨香;游鱼戏水,百鸟欢唱----清新,透亮,幽静,秀雅-----适宜于莘莘学子成才,成人。我特别留意了湖边垂柳,鲜嫩的叶片已有三四公分,正自在地向世间展示丰姿,释放蓬勃的生命力;而家乡的幼芽们,还在和时时来袭的寒流进行着殊死搏斗,苦苦抗争!-----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景啊。
考完已近12点。收拾行装,急往回赶。 对金华,除了30年前学过叶老先生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和2008年先感动了金华随后就感动了整个中国的孟祥斌外,我一无所知,深感惭愧。观赏着和来时毫无二致的优美景色,慵懒欲睡中蓦然想起了生于浙江长于中国的鲁迅先生和他笔下的柔石方孝孺。江南柔美灵巧,而先生他们却很刚硬----柔石迂得硬,方孝孺直得硬,先生则恨得硬,爱得更硬。著名作家张炜曾说,鲁迅是中国文学永远的精神导师。其实不仅如此,先生还应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永远的精神导师----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70多年前,一代伟人的这铿锵箴言永远都该警醒着国人。
作者:雪域虫草
第一次去南方,就去也匆匆,回也匆匆。
3月19日至22日的浙江行只能算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19日从泰安挤上济南-----杭州的特快是16点48分,窗外除了万点灯火,便是黑魆魆一片。于索然无聊、昏昏沉沉、似睡非睡中迎来了20日黎明。5点多钟,下铺草率洗刷后坐在窗前,天已大明,列车驶进浙江已有段时间了。隔窗观看,外面桃红柳绿、草长莺飞,一派江南特有的亮丽盎然,不由得眼睛发亮,心清气爽。此时,北方虽也到了阳春二月,但因暖少寒多,还是满目青灰;柳枝上一次次的抽新吐绿又被寒流一次次硬生生拽了回去,让人心疼,也让人丧气。在“呼呼呼”风驰电掣般的视觉中,迅速领略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恬淡,看到了高楼大厦色彩区别于北方的素雅灵动。
大约7点,列车停在了杭州。但杭州不是此行终点,出站后急急奔赴汽车南站,买了7点半去金华的车票。车过钱塘江时,看到了它此时的平和温顺。江岸开阔,江面烟波浩渺,水柔波稳,岸边泊着十几艘民船,安静而祥和。行进在封闭的高速路上,窗外景色匆匆,大片小片黄亮的油菜花一路伴着我,茂密葱翠、大多叫不上名字的树木闪闪而过。山因树多而绿荫荫蔽,树因水多而青翠灵秀。北方刚硬、粗犷、壮丽,而南方则如此柔和、清丽、秀美。
真是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景致。
看着窗外瞬时跑过的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多或少、或密或疏的楼群(三层的最多,也有四层、五层的,二层的极少),开始我以为都是县府或乡镇驻地,一问邻座才知竟是一个个村落。我不由得惊异而艳羡:这哪里是一个个村落,分明是一个个别墅区呀!它们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山簇拥,水环绕;楼前楼后、楼左楼右种植着各色各样绿油油的蔬菜,方正的池塘内蓄养着种类繁多的鱼虾,远一点是同样葱绿的庄稼,再远点则是广袤碧绿的大自然。绿色住所,绿色环境,绿色食品当然能酿造出绿色生活。我居住的小城东边,也有一个这样的别墅区,但那是富人们的领地,我等平民从未涉足过。家乡何时也能矗立起这样的别墅,让父老乡亲也过过这样的日子呢?浙江的父老乡亲啊,你们真的很幸运,很幸福!浙江的藏富于民啊,真好,真好!
正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一方水土哺育一方人!
到达金华时近11点半,又急匆匆去浙江师范大学办理相关手续。事毕,就于附近找了一家宾馆住下。此时才觉筋断骨松,劳累不堪,呼呼大睡,接近晚7点方醒。草草饭毕,本想逛逛夜景,考虑到孩子明天复试,便打消了念头。21日早8点多,和孩子再去浙师大。8点半后,孩子进了考场,我在外等候。心虽在忐忑不安着,但也随意转了转。整体来看,浙师大同这些年中国许多大学一样,确实很大。高楼林立,门户众多;苍葱翠绿,四通八达;假山假湖,曲径通幽;水清碧,花馨香;游鱼戏水,百鸟欢唱----清新,透亮,幽静,秀雅-----适宜于莘莘学子成才,成人。我特别留意了湖边垂柳,鲜嫩的叶片已有三四公分,正自在地向世间展示丰姿,释放蓬勃的生命力;而家乡的幼芽们,还在和时时来袭的寒流进行着殊死搏斗,苦苦抗争!-----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景啊。
考完已近12点。收拾行装,急往回赶。 对金华,除了30年前学过叶老先生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和2008年先感动了金华随后就感动了整个中国的孟祥斌外,我一无所知,深感惭愧。观赏着和来时毫无二致的优美景色,慵懒欲睡中蓦然想起了生于浙江长于中国的鲁迅先生和他笔下的柔石方孝孺。江南柔美灵巧,而先生他们却很刚硬----柔石迂得硬,方孝孺直得硬,先生则恨得硬,爱得更硬。著名作家张炜曾说,鲁迅是中国文学永远的精神导师。其实不仅如此,先生还应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永远的精神导师----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70多年前,一代伟人的这铿锵箴言永远都该警醒着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