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讨论团体赛大概因为同时谈了涉及休斯敦被删了,这里就谈团体赛。
近二十年来,在奥运会世锦赛一单两分的06不来梅的王励勤,10莫斯科的马琳,12伦敦的马龙,14东京的马龙,16东京的马龙,24釜山的樊振东。这四个都是团体赛极硬的人物。06王励勤战神表现,10马琳最后一个拿到团体赛门票,偏偏这位30岁的老将的拯救国乒。12年马龙单打名额都没有,世锦赛奥运会打一单,14年新任队长又是打一单MVP,16年水到渠成,24年釜山樊振东当时已经大半年冠军荒,团体赛却暴发全部的能量,两度在团队落后的情况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20年来最硬的一次一单。
至于东京周期樊振东为什么扛一单不算领军人物,首先,最硬的世锦赛一单18年是马龙打的,樊振东MVP,当然不是说樊振东扛不起,樊振东扛团体赛的能力这么多年有目共睹,其次没有世锦赛冠军。
这和12年之后的马龙是很像的,虽然团体赛最硬,但没有世锦赛奥运会冠军,只能和张继科并称双核。樊振东缺的就是世锦赛奥运会冠军,所以东京刘国梁才说樊振东没有从龙哥手上接过旗。休斯敦后,樊振东有了世锦赛冠军,正式成为新的领军人物。至于马龙东京为什么不打一单?马龙许昕双打合作最久,胜率最高,近十年国乒第一男双是吹出来的吗?一路3:0横扫的为什么不配?东京之前的公开赛全锦赛也都是配的马许,摆明了双打要配这俩。
因为樊振东天赋异禀,16岁的樊振东就展现出惊人的实力,硬撼三大主力,显然是未来的领军人物,所以从14年亚运会就开始培养他打一单,这种培养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里约周期洲际赛就开始打一单,东京周期张继科迅速出局,樊振东直接成为二号人物,许昕只能是第三人。亚运会直接领军带小将了,这是对樊振东绝对的信任。世界杯和奥运会一样有双打所以马龙许昕更多负责双打,这不代表樊振东打不了双打,也不代表马龙打不了一单,况且18年开始马龙伤病爆发,一半时间在休养,手术,复健,团体赛更是要倚仗樊振东了,可以说一句,东京周期团体赛是这两位加上许昕撑起来的。
到了巴黎周期樊振东更是无论大小赛全程打一单,因为根本没的选啊。同辈后辈有能替他的吗?王楚钦打二单尚且不稳,一单根本不用考虑,而且左手配双打可以说跟一单就没关系了。后辈就更没人了,先打过林高远拿个团体赛名额当饮水机吧。
从18年世乒赛开始,整整六年没有新人有资格上团体赛。
至于马龙巴黎周期属于弃子,工具人,他能不能上完全看梁靖崑状态,布达佩斯梁输莫雷高德庄智渊,成都团体赛梁就不用上了。德班世锦赛樊卫冕王进决赛,至此,巴黎单打彻底明牌,悬念只在第三人是马还是梁,所以之后的团体赛都是樊一单王二单的格局,马和梁都是铜牌又来到同一起跑线,亚锦赛决赛再次操作换梁靖崑,教练组至此还想踢掉马龙用梁靖崑。结果马龙用亚锦赛男单冠军告诉了教练组他的决心。亚运会依然给了梁双打名额,结果林梁输外战。团体赛梁打越南决胜局,马龙3:0横扫,双打输外战,三单也不如马龙稳,到了釜山,依然不敢上梁靖崑,即使马龙状态下滑,梁表现也没达到教练组预期,即使马龙半决赛输球,决赛仍然不换人,至此巴黎第三人基本有数了,马龙的定位就是男双,所以即使单打输了,双打也要玩命连拿三站冠军。
巴黎奥运会就没什么好说的了,2000年后最刺激的一次男单冠军,团体铁血一单当之无愧。
近二十年来,在奥运会世锦赛一单两分的06不来梅的王励勤,10莫斯科的马琳,12伦敦的马龙,14东京的马龙,16东京的马龙,24釜山的樊振东。这四个都是团体赛极硬的人物。06王励勤战神表现,10马琳最后一个拿到团体赛门票,偏偏这位30岁的老将的拯救国乒。12年马龙单打名额都没有,世锦赛奥运会打一单,14年新任队长又是打一单MVP,16年水到渠成,24年釜山樊振东当时已经大半年冠军荒,团体赛却暴发全部的能量,两度在团队落后的情况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20年来最硬的一次一单。
至于东京周期樊振东为什么扛一单不算领军人物,首先,最硬的世锦赛一单18年是马龙打的,樊振东MVP,当然不是说樊振东扛不起,樊振东扛团体赛的能力这么多年有目共睹,其次没有世锦赛冠军。
这和12年之后的马龙是很像的,虽然团体赛最硬,但没有世锦赛奥运会冠军,只能和张继科并称双核。樊振东缺的就是世锦赛奥运会冠军,所以东京刘国梁才说樊振东没有从龙哥手上接过旗。休斯敦后,樊振东有了世锦赛冠军,正式成为新的领军人物。至于马龙东京为什么不打一单?马龙许昕双打合作最久,胜率最高,近十年国乒第一男双是吹出来的吗?一路3:0横扫的为什么不配?东京之前的公开赛全锦赛也都是配的马许,摆明了双打要配这俩。
因为樊振东天赋异禀,16岁的樊振东就展现出惊人的实力,硬撼三大主力,显然是未来的领军人物,所以从14年亚运会就开始培养他打一单,这种培养力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里约周期洲际赛就开始打一单,东京周期张继科迅速出局,樊振东直接成为二号人物,许昕只能是第三人。亚运会直接领军带小将了,这是对樊振东绝对的信任。世界杯和奥运会一样有双打所以马龙许昕更多负责双打,这不代表樊振东打不了双打,也不代表马龙打不了一单,况且18年开始马龙伤病爆发,一半时间在休养,手术,复健,团体赛更是要倚仗樊振东了,可以说一句,东京周期团体赛是这两位加上许昕撑起来的。
到了巴黎周期樊振东更是无论大小赛全程打一单,因为根本没的选啊。同辈后辈有能替他的吗?王楚钦打二单尚且不稳,一单根本不用考虑,而且左手配双打可以说跟一单就没关系了。后辈就更没人了,先打过林高远拿个团体赛名额当饮水机吧。
从18年世乒赛开始,整整六年没有新人有资格上团体赛。
至于马龙巴黎周期属于弃子,工具人,他能不能上完全看梁靖崑状态,布达佩斯梁输莫雷高德庄智渊,成都团体赛梁就不用上了。德班世锦赛樊卫冕王进决赛,至此,巴黎单打彻底明牌,悬念只在第三人是马还是梁,所以之后的团体赛都是樊一单王二单的格局,马和梁都是铜牌又来到同一起跑线,亚锦赛决赛再次操作换梁靖崑,教练组至此还想踢掉马龙用梁靖崑。结果马龙用亚锦赛男单冠军告诉了教练组他的决心。亚运会依然给了梁双打名额,结果林梁输外战。团体赛梁打越南决胜局,马龙3:0横扫,双打输外战,三单也不如马龙稳,到了釜山,依然不敢上梁靖崑,即使马龙状态下滑,梁表现也没达到教练组预期,即使马龙半决赛输球,决赛仍然不换人,至此巴黎第三人基本有数了,马龙的定位就是男双,所以即使单打输了,双打也要玩命连拿三站冠军。
巴黎奥运会就没什么好说的了,2000年后最刺激的一次男单冠军,团体铁血一单当之无愧。